记者节 | 镜头下的真实,笔尖上的力量
民生
2024-11-08 08:34
云南
做记者时,每有空闲,总喜欢上单位的采编平台,看记者每天上传的稿件,一来可以博采众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二来若发现稿件有瑕疵,还可及时与记者探讨,在探讨中提升自己。
如今从一线转至幕后,上采编平台分发稿件,还是改不了当记者时的习惯。编稿乃职责驱使,但那些跨越山水沟壑、触摸时代脉搏的鲜活稿件,总能让我透过文字和视频,看到记者对新闻理想的坚守。《“草果长廊”背后的致富之路》《一声“老师”,承载了30年时光》《拄双拐的“养牛郎”》……采编平台上,一篇篇记录基层生活的稿件,加上记者朴实的文风,让新闻“土味”十足。然而,恰是这样的“土味”,原汁原味展现了乡村振兴大潮中的真实片段,尤其是村民坚韧地创造生活、改变命运的故事。通过记者的文字,我看到了那些有着风和阳光般肤色的人的辛勤奋斗,同时愈加坚信,记者只要坚持用朴实、真诚的语言讲好故事,就一定能打动受众。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53岁大叔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跳进冰冷澜沧江力救落水少年》《他们,是勇救落水群众的勇士》《用善举抒写不平凡故事》……这些感人至深的报道,让受众在不自觉地为凡人英雄点赞的同时,也欣慰于记者细腻的讲述、忠实的记录。还记得和一名采访过德贡公路建设的记者聊天时他的讲述:他是在工人的帮助下才翻过孔雀山垭口,踏上德贡公路海拔最高处,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深一脚浅一脚到达施工一线,聆听到建设者的心声的。“每天的采访,我的鞋也和他们一样沾满泥土,微信步数不低于25000步。不这样的话,根本不可能感受到这些冒着严寒,奋战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山上的工人的辛苦和执着!”感慨的话语里,全是欣慰。这,其实也是一名优秀记者的常态,正是他们,忠诚地践行着“四力”,一次次走进一个个平凡而了不起的心灵,用笔、用镜头记录和讲述着平凡英雄的故事,在记录别人的同时,尽显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新春走基层”是每年初媒体须完成的“规定动作”。新春的故事,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里;记者的坚守,融进对老百姓生活的关注中。从“新春走基层”众多践行“四力”的鲜活作品中,我读到很多“常在于险远”的好故事,也一次次被文字和镜头背后的我们的记者感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为真实还原村民制麦芽糖的日常,我们的记者手拿相机、肩扛摄像器材,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碧罗雪山山腰,次日凌晨4时起床,在哈气成霜、滴水成冰的环境全程跟拍村民制糖流程。通过8个多小时不间断跟拍,记录了澜沧江畔这一濒临失传的手艺,并在新春佳节推出,但记者却因高强度、长时间工作而体力不支。每一次采访,对记者来说都像一场战斗;每一篇报道,对记者来说都是“一个生命”。《“铁疙瘩”变“金果果”,榨出村民“增收致富油”》《民歌“开益”进网格,党的声音沁人心》《一弓一弦奏响非遗传承人生》……记者“走基层”的触角越来越深、观察越来越细,带来的故事越来越丰富和多元,他们对“四力”的忠诚践行,让众多“小众”劳动者走入大众视野,让普通劳动者的奋斗显得不再普通。这些好新闻,是记者用脚力跑出来的、用双眼洞察来的,倾注着记者的思索与智慧、情感与希望。又是一年记者节。这是个不放假的节日,他们,或仍坚守在新闻一线,或在奔赴新闻现场的路上,跋山涉水的他们,“全副武装”的他们,纵使千人千面,却始终初心不变。有人说,记者是社会的观察员,是时代的记录者。对记者来说,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责任与担当、使命与坚守,寒来暑往,奔走的脚步不曾停歇,因为新闻的征程,充满光荣和梦想,总有一份初心值得坚守,总有一束光芒值得追寻。
编辑:李莹
责编:李莹
审核:王靖生
终审:陈洁
投稿邮箱:26949763@qq.com
新闻热线:0886-3622566
FM107.4 怒广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至周日20:00
重播:次日7:30、12:00
NJTV 怒江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至周五19:35
重播:22:00 次日7:30
次日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