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长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巡礼|油山深处展新颜

文摘   2024-11-05 19:40   江西  
“朱祚根,男,游击队员,1935年参加红军游击队。”近日,刚走进信丰县油山镇坑口村村史馆,记者便被一面挂满红色基因信息牌的墙吸引,信息牌上有村民、网格长、网格员的姓名和电话,还有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在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坑口村村民积极支援革命,很多人加入了革命队伍。为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村里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制作了这些信息牌。”江盐集团驻坑口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张勇介绍。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大举向根据地腹地进攻,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和许多地方党组织遭受严重损失。到1935年初,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中央军区、中央政府办事处等机关被敌人围困在于都南部的狭小地区,根据地的形势越来越危急。1935年2月,根据中央指示,项英、陈毅率部队兵分九路向外突围。1935年4月初,项英、陈毅转移到信丰油山地区,以油山为中心,领导红军游击队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
位于信丰县油山镇坑口村的赣南游击词主题园,是集传承红色基因、讲述革命故事、开展红色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地。(记者邹忠辉 摄)
赣南游击词主题园距离坑口村村史馆不远,入口处有一座以项英、陈毅和“油山三老表”朱赞珍、刘建华、李绪龙在油山携手战斗场景为主题的雕塑,雕塑底座刻有《赣南游击词》全文。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由于敌人的“清剿”和围困,红军战士常常风餐露宿。1936年夏,红军游击队粮食断绝已久,只能以野果、野菜充饥。当地的群众利用每月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化水溶进棉袄里,设法丢在山上。陈毅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赣南游击词》。
坑口村位于油山镇西南,是全国第二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依托赣南游击词主题园、“望蜂谷”蜜蜂科普教育基地、“幽兰谷”森林康养基地,该村推出红色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接受思想洗礼的同时,也能获得旅游新体验。
在游览过程中,记者发现,赣南游击词主题园内还有一条运动健身绿道,建设了鹅卵石、条石路0.8公里,登山梯道1.2公里,沥青路面骑行和步行综合步道3公里,其中登山步行绿道串联了哨所、新四军发祥地陈列馆、陈毅隐蔽处、造纸坊、游击队宿营处、中共广东省委旧址等参观打卡点,成为当地居民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油山七十二个山窝,窝窝都有宝。”作为北江发源地,油山镇自然风光优美,物产丰富。通过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之路,越来越多的村民“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刘元元

编辑:刘琳

值班主任:宋石长  编审:钟原


红色赣州
保护红色资源,讲述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