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区时期,兴国人民在十个方面创造了模范,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扩大红军的模范。
兴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主体雕塑。
苏区时期,兴国人民踊跃报名当红军,多次荣获“扩大红军的模范”称号,这里仅罗列其中三年的“扩红”情况。
1932年2月4日,兴国欢送434名新战士上前线,1月至3月扩大红军1493人;6月4日,兴国模范少年先锋队主动要求当红军,由于年龄太小未被红军接兵干部接收,竟整队前往瑞金,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同意他们全部编入红军;8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在兴国招收新战士2500多名;9月下旬,县苏维埃政府发动为期10天的“扩红”冲锋突击运动,“扩红”1447人,被《红色中华》报誉为“扩大红军的模范县”;11月中下旬,再次发动为期15天的“扩红”冲锋运动,报名1600多人,报道称“兴国扩大红军的又一伟大成绩”;12月中下旬,又动员954名新战士入伍;10月至11月扩大200多名青年工人当红军,居全省第一位。全年“扩红”11541人,获中共江西省委颁发的“参战工作”总锦标,被省委书记李富春称赞为“猛烈扩大红军的模范”。
1933年,兴国“扩红”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3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在全苏区“扩大百万铁的红军”的口号,首先在兴国得到响应,红五月兴国模范师整师上前线,红一方面军总部发嘉励电称之“是全苏区模范中的模范”,少共中央局称赞“革命史上灿烂的一页”,中央政府称赞兴国是“创造百万红军的先驱”。全年“扩红”14000余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兴国“红色‘五一’扩大红军的兴国模范县:为争取永久的模范县而斗争”的奖旗。1934年1月“二苏大会”上,毛泽东授予兴国一面“在战争动员中光荣的模范”“扩红”奖旗。
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激烈紧张的战争形势下,兴国“扩红”运动继续猛烈开展。在80%的青壮年都已参军参战的情况下,仅五六月就“扩红”5000余人,全年“扩红”8467人,占中央苏区为中央红军长征补充兵力8万人的十分之一,被《红色中华》报称赞“最光荣的兴国”。
毛泽东题词:模范兴国。
为了及时有力地支援红军,兴国县当年设置了严密的参战组织,做到随调随动。1930年10月,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记述了兴国各区乡普遍成立了赤卫队、少先队、独立团、特务营、工人纠察队、儿童团与红军预备队等参战武装组织,全县实现了农村军事化的情况,永丰区从7岁至45岁的男女群众均编入参战组织,平时在乡生产与训练,战时上前线,配合红军作战。
1932年10月,兴国县群众参战组织如下:担架队5024人,运输队6790人,救护队2519人,慰劳队2754人,洗衣队3254人,向导队1564人,破坏队2474人,总计24379人。
1932年12月,兴国的地方武装情况如下:兴国模范师48个连5792人,模范少先队20个连2435人,赤卫军133个连14364人,少年先锋队76个连9172人,长期运输夫子(运输兵)1261人,短期运输夫子8478人,包括担架运输人员,共计40000多人。
1933年9月27日,在第二次全省党代表大会上,兴国被授予“一切力量给予战争”的参战工作优胜奖旗。
第五次反“围剿”后期,敌人入侵兴国北部,兴国群众组织起来上前线配合红军作战。1934年9月,1256名赤卫队员帮助红军修筑工事,5398名赤卫队员帮助搞运输,其中妇女占了三分之二。兴国女子赤卫队,也整排整连地上前线帮助红军作战,火线喊话瓦解敌军士气,担任勤务,挖工事、抬伤兵、送茶水、煮稀饭慰劳红军。
1932年10月23日,《红色中华》报对兴国群众热情优待和慰劳红军做了报道:“我们红军开到兴国时,那里的群众真是好,对红军的认识特别深刻,真是模范中的模范。”
1931年7月至9月,第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在兴国,兴国全力做好后勤保障、慰劳及伤病员的运输救护工作,保障了3万多红军近两个月的粮食、蔬菜与物资供给。全县8000多人的慰劳队,三次到前线,赠军鞋11000多双、食物5300余担、日用品1500多件。上千名红军伤病员,也分散在兴国各地设立的后方医院、休养所治疗。
第三次反“围剿”刚结束,红军在兴国分散休整,妇女赤卫队员在潋江帮助红军洗衣服,遭敌机袭击,伤亡十余人,其中8名妇女洗衣队员英勇牺牲。但兴国妇女并没有被敌人的狂轰滥炸所吓倒,而是更加勇敢地投身到支前参战中去。
兴国能成为中央苏区“扩红”最多的县,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还全力做好了优待红军家属工作。县、区、乡都成立了“优红委员会”,下辖耕田队、优红谷仓、优红柴草屋、肥料所和检查队。据1934年4月的统计,全县有耕田大队233个、小队1528个。耕田队必须在义务耕完红军公田和红属田后,才能耕自家田。干部星期六义务砍柴放入柴草屋,儿童和老人给红军家属捡粪积肥。长冈乡的红军家属刘长秀感慨地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她在动员丈夫当红军后,又把年仅16岁的儿子送去当红军。
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兴国毫不保留地作了无私的奉献。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支援革命战争,兴国妇女在大部分青壮年男性当红军上前线的情况下,毅然打破“女子不下田”的传统习俗,提出了“妇女学犁耙”的口号,长冈乡组织了一支130多人的妇女耕田队,全县会犁耙的妇女迅速发展到1900余人。
为了筹集革命战争经费,苏维埃中央政府在1932年和1933年发行三期公债共440万元,兴国一县就购买了47.36万元,几乎占发行总数的九分之一,兴国认购的公债是苏区各县最多的。《红色中华》报道称,兴国推销公债是“全苏区的模范县”。
《红色中华》报道了各地踊跃购买公债的事例,称赞兴国是全苏区的模范县。
1934年春,苏维埃中央政府号召群众节省经费捐助红军,兴国是捐助数额最大的县。1934年9月12日,在瑞金召开的苏区各县国民经济部长和消费合作社主任联席会,号召各县消费合作社捐助红军战费15万元,兴国一马当先,领头认捐45000元,并当即交款20000元,荣获第一名。
1934年六七月间,中共苏区中央局先后两次紧急动员群众借谷84万担,兴国完成7万多担。中共苏区中央局授予兴国“布尔什维克的粮食动员”奖匾,《红色中华》报号召“学习兴国粮食动员的光荣模范”。
1933年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兴国县几乎每次群众集会都有很多人主动退回大批的公债券和借谷票,表示不要政府归还。
为了支援革命战争,兴国的合作社运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为中央苏区合作社运动的一面先进旗帜。教育工作也名列前茅,1934年1月10日,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会授予兴国“教育工作的模范”荣誉称号。
这就是苏区模范兴国——把一切给予革命战争,直至牺牲生命奉献一切。
作者:文/邓京红 视频/冯红艳 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