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泡 溃疡 起皮……为何一到冬季就上火?

百科   2025-01-15 08:59   福建  

在寒冷的冬季,许多人会被一系列恼人的口腔问题所困扰。起泡、溃疡、起皮等症状如同不请自来的 “访客”,频繁地出现在嘴唇、口腔内部。为什么一到冬季,身体就好像被 “上火” 这个小恶魔缠上了呢?是因为干燥的气候在作祟,还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出现了偏差?这一个个小小的口腔问题,背后或许隐藏着冬季独有的健康奥秘,等待我们去揭开。

“上火”为民间俗语,中医上指的是人体出现某些热性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面红耳赤、口唇干裂、鼻子出血、烦躁易怒。为什么冬季容易“上火”?中医介绍,这与市民在天冷时的一些习惯有很大关系。

一、气候因素

  1. 干燥的空气
  • 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的湿度较低。人体的口腔和唇部黏膜相对较薄,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当周围空气湿度不足时,口腔和唇部的水分会加速蒸发。就像在沙漠中没有水源补充的植物一样,黏膜会因为缺水而变得干燥、脆弱。
  • 例如,正常情况下口腔内的湿度可以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让黏膜处于柔软湿润的状态。但在冬季干燥的环境中,湿度可能会下降到一个让黏膜无法适应的程度,从而导致起皮。长时间的干燥还可能引发黏膜下的微小血管破裂,进而形成溃疡。
  • 室内外温差大
    • 冬季室内通常会有暖气或空调等取暖设备,使得室内温度较高,而室外温度则很低。当人们频繁进出室内外环境时,身体会受到温度的剧烈变化。这种温差的刺激会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
    • 比如,人体的嘴唇在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唇部的毛细血管会迅速扩张。反复的扩张和收缩容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紊乱,使唇部和口腔周围的皮肤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就更容易入侵,从而引发起泡等炎症反应。

    二、生活习惯

    1. 饮水不足
    • 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可能会因为感觉不那么口渴而减少饮水量。然而,人体在冬季同样需要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饮水不足会导致身体缺水,口腔和唇部的黏膜得不到充足的水分滋润。
    • 据研究,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 1500 - 1700 毫升的水分。如果在冬季每天的饮水量远低于这个标准,口腔内的唾液分泌也会减少。唾液不仅可以帮助消化,还具有润滑和保护口腔黏膜的作用。唾液分泌减少会使得口腔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降低,增加上火症状出现的可能性。
    • 除了要喝温开水,还应多喝一点莲子粥、百合汤这一类的来进行降肺火。对于鼻腔干燥容易出血的人,我们可以用一杯温水放到鼻下,进行熏洗5分钟,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鼻干,鼻塞以及鼻出血的症状。
  • 蔬果摄入少
    • 冬季可供选择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种类相对较少,有些人可能会减少蔬果的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 C、维生素 B 族等对于维持口腔黏膜的健康非常重要。
    • 例如,维生素 C 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保持口腔黏膜的弹性和完整性。如果缺乏维生素 C,口腔黏膜可能会出现破裂、出血等情况。维生素 B 族可以参与身体的新陈代谢,缺乏时会影响黏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病几率。

    三、其他因素

    1. 情绪压力
    • 冬季日照时间短,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绪问题。长期的情绪压力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 当人体处于压力状态时,身体会分泌一些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皮质醇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身体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同时,情绪压力也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的微循环障碍,增加口腔上火症状的发生。
  • 病毒感染
    • 在冬季,一些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更容易活跃。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病毒可能会在口腔和唇部的黏膜上大量繁殖,引发疱疹。
    • 例如,单纯疱疹病毒平时可能潜伏在人体的神经节内,当受到寒冷、疲劳等因素刺激时,病毒会被激活,沿着神经纤维迁移到口腔黏膜表面,导致嘴唇或口腔周围出现成簇的小水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上火” 症状。

    每天学点小知识
    每天学点小知识,爱生活,懂知识,每日准时分享生活小知识,希望这里的点滴能让你的生活更精彩,更精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