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收集来自小分队的更多观展笔记-
子怡(22级社会发展与
公共政策学院本科生)
很早之前就对敦煌抱有很大期待,这次终于有幸跟着超棒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去中华艺术宫看展。即使只是看着壁画听着老师的讲解都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多彩与包容,难以想象如果有一天真的去到莫高窟会是怎样的惊艳。老师真的很博学,讲的也超级深入浅出,把很多知识勾连到一起,提问互动的环节也很精彩。原来真的是要跟懂的人一起看展才能看出那么多东西……总之超棒的体验,期待有下一次!
栖苓
(23级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
本周有幸参加了弋师弋友的第一期活动——“何以敦煌”艺术展参观,收获颇丰。一直以来,我对神秘的敦煌文化充满兴趣,小时候也听过不少关于丝绸之路和敦煌的传说。过去对于敦煌的印象如雾里看花,而欧老师的细致讲解,仿佛揭开了敦煌故事的神秘面纱。
不同朝代的供养人服饰各具特色,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朝代更迭在艺术表达上的变迁。那些服饰或华丽庄重,或简约素雅,每一种风格都承载了当时的文化和审美特征。对于同袍们来说,这是一场知识与视觉的双重洗礼:绚丽的色彩和精致的服饰搭配,与壁画上的吉祥图案相互辉映,让人不禁感叹千年前的审美智慧。
这场展览让我深深沉浸在敦煌艺术的魅力之中,不仅领略了其厚重的宗教文化内涵,更感受到了历史与艺术的完美交融。这场展览如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古代文化的大门,让我对敦煌艺术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卢菁
(19级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敦煌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10月23日,我有幸参与了旦游于艺工作室举办的第一期“弋师弋友”活动,参观了位于中华艺术宫的“何以敦煌”艺术大展。特别感谢欧佳老师的精彩讲解,以及主办方的周到安排,是你们让这次展览变得如此难忘和有意义。
在欧佳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敦煌时代。他的讲解让我们对每一幅壁画、每一尊雕塑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让我们的参观体验更加丰富和完整。
欧佳老师提到,早在楚国墓葬中就可以看到骆驼等图像,这证明了比起首次建立,张骞亦有可能是重新打通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这一历史节点,不仅标志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也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开启了新的篇章。此外,老师还特别提到了233窟是唯一一窟有清代满族供养人的。这一细节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敦煌艺术的包容性和多元性。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细节上,欧佳老师还讲解了蹀躞带与其上作为解结的工具的觽。而麈是大鹿尾羽制成的,不同于一般的扇子,使用者认为可以指挥、引领群雄,由此也引出了后世物质文化形制变迁之因。欧老师知识储备丰富,通过读图向我们讲述了图像中的故事,乃至在不同的绘画方式与构图用色背后想要传达的佛教精神。
参观的最后,欧佳老师还结合我们的学科背景和专业方向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这不仅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的期望。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继续探索和研究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总结这次“何以敦煌”艺术大展,我感到非常温馨、震撼和感动。它有着秋游一般的自在,也让我对敦煌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激发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展览,会有更多的人像欧老师一样,对敦煌、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加入到学习、研究与宣传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