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和学校的经验与做法85丨湖北省宜昌市:构建“本土化”教育监测体系 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摘   2024-11-25 09:30   北京  











编者按: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我们一起来看地方和学校的阶段性经验与做法——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事关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2023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教学评价牵引行动,建设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自评系统。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和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湖北省宜昌市积极探索构建本土化的教育监测体系,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助力宜学之城、教育强市建设。



一、问题现状



当前,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区域整体教育质量评估缺乏客观多维的数据支撑。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期末统考成绩、升学率等指标,缺乏学业水平之外的基于学生、学校内涵发展的评价数据;二是缺乏高水平的评价工具研制专业力量,监测的命题水平达不到素养立意要求,无法准确评价学生学业质量的真实现状;三是评价结果运用上强调最终结果而忽视过程增值,对学生、学校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发展关注不足。



二、思路方法



宜昌市教育质量监测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的,明确“为什么测”。以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突破口,学业监测与非学业监测并重,聚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增值评价,明确“测什么”。以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监测队伍为支撑,着力提高工具研发质量和数据分析水平,不断提高监测效度和信度,注重测评结果的有效运用,明确“怎么测”。



三、工作举措



宜昌市在稳步推进评价改革实验中,不断开拓创新,树立科学评价观念,推动评价方式方法变革,探索出一条具有宜昌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之路,有力促进了教育评价工作的落地落实。



(一)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开展区域年度质量监测

研究制定出台《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发展规划》,启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一是明确监测频次。确定全市教育质量监测3年为一个周期,每年监测1次。二是成立监测队伍。在湖北省宜昌市教科院下设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测中心,引进人才专职从事教育评价研究与管理工作。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遴选近200名学科优秀教师,组建命审题专家团队和数据分析专家团队。三是推动监测“本土化”。定期组织专家团队集中研究指标框架及评价标准,开展评价工具研制、评价报告撰写交流研讨。坚持每年开展教育测量学、心理测量学、教育综合评价等专题培训。

每年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监测范围涵盖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监测年级涉及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初中七年级、八年级,高中一年级。监测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每次监测都从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维度,发布学校、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三级监测报告。同时,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召开发布会,解读监测报告,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



(二)立足区域实际,打造评价改革宜昌范式

1.迭代指标体系,适应教育发展需要

宜昌市以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为指导,从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五个维度对学生开展评价监测。经过2年的实践,发现单学科的学业成绩难以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表现及学业发展水平。对此,宜昌市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模型,借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经验,多维度拓展全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细化评价观测点。同时,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融合开发监测工具,除了PISA中涉及的阅读、科学、数学领域外,宜昌市开创性地设置人文素养测评,通过政治情境、社会情境、文化情境试题,考察学生的价值观、所持立场及公共参与态度等。随着教育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的修订,宜昌市同步对监测指标框架进行迭代,丰富了相关影响因素的测查,增加“劳动与社会实践、审美素养、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获得感”等内容,使评价内涵更加丰富,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全面系统。

2.探索增值评价,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宜昌市坚持以“看起点、比提高”为原则,结合学生中考入学成绩、高考成绩,设置“提高度”核心绿色指标,分类评价高中学校。在增值评价驱动下,每一所高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极大地促进了书记、校长办学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推广增值评价,每年9月面向全市所有初中学生开展起点学业质量监测和非学业质量监测。三年后,通过百分等级、多层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模型综合分析,计算同一届初中学生入学和中考时期的学业成绩、非学业质量增值水平,客观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初中学校分配生名额分配的重要依据。通过增值评价,重新定义“好学校”,有力缓解教育内卷和焦虑,促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3.聚焦急难愁盼,助力教育管理决策

聚焦教育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精准服务教育管理决策。
一是增加中考体育测试项目。2017年,实地抽样监测数据显示,宜昌市初中男生引体向上成绩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有差距。2019年,宜昌市教育局将该项目纳入宜昌市体育中考。近三年,宜昌城区中考“引体向上”项目选考人数逐年攀升,从2022年的1243人增长到了2024年的3059人,优秀率达到92.91%。
二是出台“睡眠管理”办法。2021年,宜昌市面向教师、学生、家长开展“五项管理”专项监测。监测数据显示,全市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宜昌市教育局迅速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的工作措施》,宜昌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睡眠令”。2023年,全市七年级学生监测数据显示,89.2%的学生可以保证8小时及以上睡眠时长,“睡眠管理”效果明显。

三是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近年来,全市英语素养监测显示城乡差异明显。2021年,宜昌市启动“教研提质:新乡村学校实践研究”省级教改实践项目,强化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2022年全市英语口语听力城乡差异率为6.4%,2023年该值缩小至1.99%。当阳市河溶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新乡村”学校,2022年该校英语核心素养得分率与全市均分差值均在10%以上。市级小学英语教研员为学校量身定制提升计划,坚持组织专家常态化在线答疑和指导,2023年该校英语核心素养得分率与全市均分差值均降至6%内,书面表达得分率达到了全市平均水平。近年来,宜昌市还开展了教辅资料使用、“双减”效果、家庭教育情况等专项监测,相关监测报告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实施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



四、成果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宜昌市构建了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一)积极总结监测经验,合理运用监测成果

宜昌市组织专家团队梳理历年研究与实践成果,出版《PISA视域下四大素养测评的实践与探索》《素养导向的学业考试命题与评价》等专著。基于数据深度挖掘、分析诊断,透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进对策,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翔实的评价案例,引导教师施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二)参加专业高端论坛,分享改革经验

2023年,由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组织召开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学术年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宜昌市教科院在论坛上全面介绍宜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成果。



(三)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以增值评价为导向,看起点,比提高,科学评价区域和学校的办学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有效激发办学内生动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人们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专家点评



宜昌市直面当前教育质量监测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模型,借鉴PISA测评经验,构建颇具特色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示范引领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邓阳教授










源:课程教材研究所

微信编辑:范   琪

责任编辑:罗   妍
审      核:何成刚、李泽林

  相关阅读  


点击左侧链接可查阅往期“地方和学校的经验做法”系列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来,“分享”“点赞”“在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

课程教材研究所
课程教材研究所(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级高水平课程教材专业研究平台。本公众号是课程教材研究所打造的课程教材研究的交流平台,旨在为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