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分享
2024年,宝泉岭分公司按照省委和集团党委关于农业工作的部署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坚决扛起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构建全过程、全作物、全面积现代化农业标准体系,全力推动农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绥滨农场有限公司紧紧围绕集团、分公司战略部署,以提高粮食产能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积极在红山管理区16作业区打造450亩绿色高产智慧农业示范区,统筹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深度融合,推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创建北大荒“三大一航母”水稻高产“样板田”。
以良田改造为核心
夯实产能基础
绥滨农场有限公司积极改造升级原有格田及配套设施,持续打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粮田。
一是加快格田改造,提升土地利用率。根据田块高低差、土壤质地情况,通过旱旋、卫星激光平地、导航筑埂等方法,对示范区内原有格田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田地块平整度,可提升土地利用率2.5%,提高作业效率15%,并大大减少农药、肥料的施用量。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数字节水灌溉。投资225万元引入智慧农业灌溉系统,配齐智能灌排、气象监控、水泵远程控制等系统设备,让种植户可利用手机APP控制智能数控灌溉阀门,实现示范田块水层数字化管控,为提升水稻产量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以良种种植为核心
提升“芯片”质量
绥滨农场有限公司发挥现有试验田和科研队伍优势,积极开展优质良种种植展示示范,为本地水稻种植明确“芯”方向。
一是开展良种种植,挖掘品种潜力。结合生产实际和种植户需求,选择高产品种莲汇6612进行种植,通过展示示范莲汇6612标准化种植全过程,进一步挖掘高产品种莲汇6612的增产潜力,为后期大面积推广高产品种莲汇6612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开展展示示范,提高良种比例。在各重要农时节点,组织种植户召开现场会、培训会,让种植户更加了解莲汇6612的特征特性,引领农场有限公司加快水稻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不断提高莲汇6612、龙垦2063、垦川102等高产优质品种种植比例,为区域水稻丰产丰收、开拓高端米市场奠定农“芯”基础。
以良法优化为核心
深挖增产潜能
农场有限公司结合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以本田管理为突破点,进一步完善绿色高效技术集成,提高粮食综合产能。
一是强化水层管理,促进增产增效。充分发挥现有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优势,在水稻插秧、返青期保持本田2周时间的3cm浅水层,在水稻分蘖前期湿灌2cm,在分蘖期至拨节期及时晒田,在孕穗期至开花期浅水灌溉2~3cm,在灌浆成熟期开展2cm水层干湿交替灌溉,通过进一步增加水稻根系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强化茎杆和叶片光合作用,促使干物质积累增加,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可增加效益8元/亩。
二是强化肥药管理,促进节本提质。通过应用侧深施肥、变量施肥、生物有机肥、绿色高效农药、生物防治等措施,进一步确保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减少传统化肥和农药使用,极大降低了田块倒伏率、混合型病害的发病率和生产成本,有效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
以良机应用为核心
提高效率标准
绥滨农场有限公司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高端智能农业机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成本。
一是调节插秧行距,提高水稻单产。按照宽行36cm、窄行14cm的行间比例,采用宽窄行无人插秧机进行水稻插秧作业,通过合理增加水稻秧苗密度,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寿命,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可实现每亩增产3%左右。
二是示范智能作业,扩大应用面积。依托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示范应用水田智能导航、收获机无人驾驶等技术措施,开展高标准无人整地、插秧、收获作业,可节省成本12元/亩,实现生产作业的智能化控制、精准化作业,同时引领带动种植户开展大面积智能化作业。目前,农场有限公司智能化农机作业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0%以上,加快区域高标准无人化生产作业进程。
以良制推广为核心
推动降本增产
绥滨农场有限公司推广适度规模化经营,确保农资、农时、农机、农技的标准统一,不断提升水稻生产标准化水平。
一是提供优质农服,实现控本降险。积极提供优质社会化服务,严把投入品的采购、运输和储存等环节,为示范区种植户们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药等优质农业投入品,确保质量标准统一、达标;同时提供全程高质量科技指导,帮助其开展高标准统一机械作业及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来源:绥滨农场有限公司
审核:李艳秋
监制:王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