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扎染、面塑”进校园实践案例
剪纸艺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感,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云大附属会展学校邀请了著名剪纸大师汪元与段云丽夫妇亲临校园指导,多次走到学生中传授技艺,在非遗传承人的引领下,孩子们参观了精妙绝伦的艺术作品,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精湛的技艺与不懈的追求。为了更系统地推进此次活动,学校始终以国家课程为根本,结合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非遗剪纸社团,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雄厚的教师资源,充分的教学准备,使学生们不仅学习到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深入了解了剪纸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感受着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还将传统与科技相结合,带领孩子利用VR科技展示,使用AI智能软件设计剪纸作品和文创产品,激发了学生对剪纸之美的追求与创新热情。精美的学生作品通过线上与线下展示的方式,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生。剪纸成为了孩子们手中的创意魔法棒,穿戴在身上的剪纸元素更是成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面塑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云大附属会展学校邀请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嵩明面塑艺人梁俊利老师进入校园,学生们学习了如何制作面糊、塑造形象和上色等技能。同时,他们还了解了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课后服务中引入面塑课程,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面塑、喜爱面塑和传承面塑。学生们的面塑技能和创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制作了许多精美的面塑作品,包括各种动物、人物和植物等,通过参与面塑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审美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亲自动手制作面塑作品,感受到艺术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多元化和全面发展。
白族扎染技艺,是云南省大理市地方传统纺织品染色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云大附属会展学校的扎染进校园途径多样:邀请非遗扎染老师示范讲解,组织学生参与非遗扎染系列活动,辐射师生2000多名;课程与多学科结合,如与数学学科、美术学科、化学学科、劳动学科等融合,丰富学生艺术修养和学科应用能力;学校组织亲子活动,邀请专业艺术家,促进亲子互动与传统文化认知;联合社区举办培训课程,学生当小老师,举办展览交流活动。学校还配备专门场地及设施,为学生扎染实践提供便利。学生通过学习扎染,接触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豪感,培养动手能力和耐心精神,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非遗扎染在校园进一步传承创新,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赋予传统技艺新内涵,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为学生提供了实践交流平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从调查研究到完善教学资源、拓展应用领域、举办研究论坛、扩大校际合作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绽放更绚烂的光彩,让全体师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项目申报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云南大学附属会展学校
项目组人员:谭文梅、潘肖娜、杨洁、郝然、屠艳飞、焦梦瑶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编辑 童文文
本期责编 张灵洁 古文丽
审核 董艳玲 念华昆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点赞|云南省2024年入选“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二十六)——“彝族刺绣”等非遗项目进校园实践案例
点赞|云南省2024年入选“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二十五)——“挝乐、秧佬鼓、剪纸”进校园实践案例
点赞|云南省2024年入选“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二十四)——非遗手工艺编织研习中心建设实践案例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