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高级职业中学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于2017年7月1日与官渡区工艺美术职业培训学校合作成立“金大师手工艺培养基地”,首次将乌铜走银这一非遗技艺引入职业教育培训,在基地内开展非遗传统技艺人才培养。这一举措不仅为青年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工艺振兴、民间文艺传承提供了平台,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们对非遗的浓厚兴趣,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是一种源自云南的独特手工艺,其历史可追溯到清雍正年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它先以乌铜为胎,在其表面雕刻出精美的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纯银(或金)走入刻痕之中。借助高温,使银(或金)与乌铜完美融合,经过冷却、打磨、抛光、捂黑等一系列技术处理,底铜自然呈现出乌黑色,与镶嵌其中的银(或金)纹图案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艺术效果。整体色彩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由于大多数作品主要以走银为主,因此这一工艺被称为“乌铜走银技艺”。
2018年3月1日,以金大师手工艺人才定向培养为特色的班级正式开始教学。传授技艺的是以乌铜走银第六代传承人金永才为首的工艺美术专职教师团队。此次校内培训班重点探索如何通过非遗进校园嫁接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新型人才等内容,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奠定广阔的传播途径。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和实作课两部分。理论课涵盖中国工艺美术史、云南工艺美术史、市场营销、创意设计、职业道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实作课则侧重于初级首饰手工制作的相关工艺,通过动手实践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专注力,提高艺术审美水平。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采取了阶梯式的培养模式。首先,所有新生都要参加“乌铜走银非遗项目”通识课的学习,以了解这一传统技艺的基本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学校的选拔结果,组建60人以内的小班,进行更深入的技能学习,掌握多种錾刻技法和非遗知识。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联合金大师的弟子丁大为先生,编写了“乌铜走银非遗传承课程汇编”,并成立了“非遗社团”,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这不仅为学校创造了许多荣誉,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和学习非遗的机会。在“800-60-20”的培养模式中,涌现出一批热爱非遗的学生。其中,17级钣喷班的罗粟裕同学表现尤为突出,成为第一批特色班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首届“黄炎培杯非遗创新大赛”。他的两件作品均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分别荣获大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毕业后,罗粟裕进入金大师工作室工作,拜金永才大师为师,继续学习和传承这一非遗技艺。
2020年12月,在昆明举行的上合青年交流活动中,“职业教育生涯规划”论坛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校作为昆明市教育体育局指定的参展学校,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的传统技艺展示。在布展期间,吸引了众多领导、国际友人和青年交流团前来参观和体验。他们对“乌铜走银”这一传统工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对我校开展非遗传承课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整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我校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参加2019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云南省民族技艺赛项一等奖;参加2019年首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两个作品《黄金屋颜如玉书签》《盛世中华·小五供》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我校荣获“最佳组织奖”;教师论文《关于非遗传承项目走进中职学校的现状和思考》获全国教育优秀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在第二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中荣获“非遗教学成果奖”,三件作品均获优秀奖。
“乌铜走银”非遗项目的文化传播和技能传承已成为我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板块,不仅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拓宽了方向,培养了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更为学校统筹推进“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成为官渡区非遗传承和创新工作的典范。通过开展这一项目,我校的育人模式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促进。与此同时,我校在区域内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申报单位:昆明市官渡区职业高级中学
案例撰写人:李亚杰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编辑 刘榕杉
本期责编 张灵洁 古文丽
审核 董艳玲 念华昆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点赞|云南省2024年入选“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三十二)——“花灯”进校园实践案例
点赞|云南省2024年入选“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三十一)——“纳西古乐”非遗项目进校园实践案例
点赞|云南省2024年入选“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三十)——“纳西族东巴画”非遗项目进校园实践案例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