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说 | 古韶波:从“水电报国”到“乘风追光”,用热情和汗水拥抱祖国壮美山河

文摘   2024-10-09 17:04   湖北  

编者按:

奋斗,是生活的底色,是梦想的阶梯,是对成功的追逐与坚持。每一位勇敢的追梦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奋斗者,他们用自己的坚毅和进取,书写着无愧生命的旋律。2024 年,我们重磅开辟《奋斗者说》专栏,全面展示广大干部职工奋斗身影和成长足迹,凝聚打造高质量发展“四新”能建的强大合力。

今天,带来第四期奋斗者说,让我们走进公司侨眷古韶波的内心世界。听听他的故事,与我们每一位助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奋斗者们共勉。


1949年,周恩来总理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热情地向海外知识分子发出了“祖国需要你们”的号召,表达了对海外人才的渴望和尊重,并代表新中国政府邀请世界各地的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参加建设。从这一刻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人生的航向向着祖国的方向驶进,青春的故事从这里起笔,逐梦远扬!


回国篇:家国同心,梦想起航!


1961年,为了响应祖国号召,一位十八岁的热血青年,怀揣着报国理想,从远在千里之外的印度尼西亚,毅然背起行囊,告别父母亲人回到中国,自觉投身到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来——他,就是我的父亲。


▲古韶波父亲在中学校门前的合影

从华侨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北丹江口,开始了丹江口水电站的建设。虽然与周围的同事都很陌生,但因为语相通、心相近,他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全新的大家庭。也是在这里,他与我同样身为水电站建设者的母亲相遇、相识、相知,两位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在建设完丹江口水电站后,一起奔赴湖北宜昌,开启了葛洲坝枢纽工程建设的崭新篇章。也正是在这一期间,我出生了,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小水电”。


初来葛洲坝,条件异常艰苦,周围还是一片荒山野岭,大家住在芦席棚,喝着长江水,早出晚归,夜以继日。虽然物质条件贫乏,但磨灭不了大家心中爱国奉献的热情。当时三岁的我,每天凌晨坐上母亲的自行车前杠,随她一起骑车从家里赶往工地,然后坐在母亲的推土机后排,开始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可能因为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为我后续的工程生涯提前创造了条件。


▲古韶波母亲在项目建设现场

随着葛洲坝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我在葛洲坝工区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教育,1993年中专毕业,被分配到了中国水利水电长江葛洲坝工程局电力工程公司(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前身)。在经过一个月的入厂教育培训后,我来到了三峡水电站建设工地,这也是我“水电梦”开始的地方。



水电篇:水电之心,不负韶华!


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考试取证,我终于从一名“小水电”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电力人”,1993年至2008年,我先后参与了三峡水电站、高坝洲水电站、水布垭水电站、江坪河水电站等工程的建设。


▲长江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合龙

我们的主业是电力工程建设,主要负责水电站供电建安和运营。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电力供应保障是水电站建设的“先头部队”,通俗来讲就是为后续参建单位进行打孔、开挖、道路施工等一系列工序提供临时动力电源。接到具体任务后,我们按照计划、倒排工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架设线路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一点点、一批批的运送到施工点位,主动克服环境影响,协调各方、集中力量,在荒无人烟的陡坡、山脊上架设出了一条“能量供应线”,为后续施工顺利推进提供了电力保障。


▲三峡右岸大坝鸟瞰

寒暑侵蚀、日晒雨淋视为常态,蚊虫叮咬、蛇兽威胁早已习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江坪河水电站建设期间,那是大年初二的凌晨两点,我和工区同事在工地值班,接到变电站同志打来的电话,大坝一线出现了接地故障,需要我们工区前去排查和消缺。接到命令后,我迅速带领两名骨干驱车前往,顺着线路逐一排查,最终在一个山坳处发现一条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被击穿。在联系变电站停电后,我们做好安全措施开始修复工作,当时所在区域是一片无人区,离最近的居民房还有三公里之远,环顾四周,仅有没过头顶的荒茅草随风摆动。


夜已深,天上没有月亮,我们正在专心制作电缆头,身边不远处的茅草丛里,不知名的小兽上蹿下跳,碰得茅草哗哗作响,不禁让人毛骨悚然。为了给自己壮胆,我们三人不停大声说话并用手电四处照射,最终经过一个小时的处理,终于修复了故障并恢复供电。在平安回去的路上,我们虽心有余悸,但在面面相觑后,却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也算是给年轻的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风电篇:乘风逐梦,笃行致远!


2012年,我国风电装机突破6000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伴随中国风电的崛起,我们也加入到了这场“追风”的旅途。在经历了多个工程项目的历练后,我被公司任命为黑龙江佳木斯尖山风电项目的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工程的建设工作。


▲佳木斯尖山风电项目

由于东北林区众多,业主征地手续推进艰难,导致无法及时提供施工场地,工期被迫延后。我和项目部的同事一方面积极配合业主单位同地方政府、林业局、当地农户办理征地手续、青苗赔偿,另一方面合理划分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确各个节点目标,严格管理劳务分包队伍,合理安排人员机械分阶段进场施工;发函要求塔筒、发电机、桨叶等材料厂家调整供货计划,为工期延误造成的成本增加打好提前量。


▲项目营地被积雪覆盖

东北地区每年冬季将进入冻土期,实际有效工期从每年5月至10月下旬的第一场落雪为止,届时温度将降至零下30度,土建施工无法进行,而吊装就只能在10月至12月完成。风电项目的风机机位一般都设计在山脊位置,当第一次落雪融化入土后,地面将如铁板一样坚硬且光滑,且道路坡度大,造成运输塔筒和桨叶的大型车辆无法上山,更有甚者会出现侧偏的危险。针对这一难题,我们会同业主、分包商集思广益,想了很多办法,包括路面铺设矿煤渣、租赁大型推土机推去积雪等,但地表下的含水冰层始终无法消除。最后,我们与当地有经验的大车司机沟通后,计划用装载机在冻土上铺设一层大约1-2公分的细沙,从而增强车辆与地面的摩擦力。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方案可行,但维持的次数有限,车辆每通过2次后就必须重新铺设。项目供货的车辆一般都是天亮上山,所以我们必须在头天晚上就把道路铺设好,如果遇到降雪,铺设时间还要推迟到凌晨,防止细沙被雪覆盖失去效用。为了保证运输畅通,我亲自押车,穿上厚厚的军大衣,全副武装,站在装载机的驾驶舱旁边,连续一个星期冒着零下30度的低温,指挥司机来回取沙、铺设,有效保障了3公里路段的运输畅通。


▲风机吊装现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14年的1月2日凌晨1点,顺利完成了最后一台风机的吊装。业主和监理在得知消息后,连夜打来电话为我们祝贺,并对项目部全体职工的努力付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那一刻,我们在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里,又一次感受到了胜利所带来的喜悦和温暖。



光伏篇:追光前行,向阳而生!


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我国光伏产业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特色的产业技术体系,逐步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作为以电力工程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我们立足自身专业优势,持续在“追光”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在完成了黑龙江大庆安达20兆瓦的光伏项目后,我立即奔赴山西寿阳光伏“领跑者”基地,以项目副经理和总工的身份参加了寿阳100兆瓦光伏项目的前期筹备和进场施工相关工作。


▲项目各参建方在项目现场合影(第二排右二为古韶波)

同年8月,正值夏日,酷暑难耐,为了核对光伏组件安放部位的地形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施工条件,我们必须把2000亩施工区域范围内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地块、每一个行列都核查清楚。进场初期,没有道路,全靠两条腿和一双手,顶着烈日,冒着风雨,翻山越岭,穿林渡溪,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及时调整了设计误差,为后续施工计划编制提供了依据,为现场施工争取了时间。


▲光伏项目建成后

最终,该项目的工程量从100兆瓦增加到了120兆瓦,有效提升了业主方项目建设规模,增加了企业经营效益,树立了企业品牌形象,同时也为公司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的青年人才“后备军”,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备能奉献”的“三特”精神得以传承和延续。


不可否认,作为一名“电力人”,虽然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但我们为国奉献、为企服务的初衷始终如一。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在父辈榜样精神的指引下,我将继续负重前行,任重道远,坚定不移听党的话,跟党走,为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古韶波

古韶波,公司综合管理中心职工,侨眷,曾在多个项目担任项目负责人,先后荣获公司文明职工、安全操作能手、江坪河水电站工程优秀建设者等荣誉称号。

来源:公司综合管理中心 古韶波

编辑:陈  芳

校改:彭   迪

审核:王轶洁


中国葛洲坝电力

点赞、在看、分享、一键三连!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葛洲坝电力
公司网址:http://www.gzbdl.ceec.net.cn/ 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