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首轮扩围临近,钢铁行业如何应对?

文摘   2025-01-08 23:50   江苏  




距离全国碳市场首轮扩围越来越近。

生态环境部已于2024年12月5日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钢铁行业》征求意见稿。

钢铁行业作为高耗能产业,其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1%,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的15%,是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据统计,2023年,我国粗钢产量超过10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一半以上。纳入全国碳市场后,企业如何应对?

来自工信部、钢铁行业的有关专家探讨了具体应对方案。

→碳市场加快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升级

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24—2026年)主要采用绩效评价法,也就是根据企业的产量与碳排放的实际表现进行配额分配;第二阶段(2027年以后),将逐步过渡到基准法分配,同时引入配额拍卖机制。这意味着部分配额不再免费分配,需要企业通过拍卖市场进行购买。

针对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钢铁行业》征求意见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戴章艳表示:“此次两个征求意见稿提出的要求更加精细和严格,对企业的数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她指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算边界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单独法人调整为钢铁集团;二是核算方法也更为精准,以前大多采用排放因子法,现在要求采用质量平衡法,需要更详细地核算煤焦炭、煤气等碳含量和流转数据;三是排放范围上,目前只纳入直接排放,间接排放不计入交易范畴;四是数据质量要求明显提高;五是活动水平数据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煤种判断、煤焦炭消耗以及二次能源流转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核查性。

“从中长期来看,碳市场将加快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升级。”戴章艳认为,这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比如加快提升电气化水平,高效高值利用煤气;二是调整工艺流程,比如探索富氢碳循环、氢冶金等低碳冶金技术;三是控制生产成本,通过提升煤焦炭、铁矿石的使用效率,降低整体碳排放;四是布局碳资产管理,利用碳市场机制盘活碳配额资产,降低履约成本,甚至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

→钢铁企业必须主动适应碳市场新规,提前谋划

那么,对于即将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钢铁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戴章艳认为,目前来看,钢铁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三方面,即数据管理、履约压力、外部核查的压力。

“在数据管理上,碳排放核算要求极高,企业必须完善计量设备,特别是对煤焦炭、煤气等关键数据的精准管理,确保核算准确无误。此外,企业必须提升数据合规性,避免因数据失真而受到处罚。”她建议,为更好应对碳市场,钢铁企业需提前布局。一是强化碳管理体系。企业需建立专门的碳管理组织,完善碳排放数据的收集、核算和报送机制,确保数据准确、按时履约;二是开展碳排放诊断。企业要摸清自身的碳排放情况,找准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明确下一步的降碳方向;三是制定履约策略。企业要根据实际排放情况,提前做好配额盈缺分析,灵活运用碳市场交易机制,降低履约成本;四是加强碳资产管理。可以通过碳资产托管、碳金融工具等手段,对碳配额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一阶段,钢铁企业的重点是夯实基础,提升数据管理能力,降低碳排放强度,为履约做好充分准备;第二阶段,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碳资产管理模式,合理利用碳金融工具,降低整体碳履约成本。总之,钢铁企业必须主动适应碳市场的新规,提前谋划,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能源结构,才能在未来的低碳竞争中获得主动权。”戴章艳表示。

据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节能降碳处副处长阳紫薇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将紧扣“双碳”目标,系统推进钢铁行业绿色发展。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推广,进一步降低行业碳排放;二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企业节能降碳的外部环境;三是推动绿色低碳理念在全行业的深入落实,提升我国钢铁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孙婉晴

审核:朱瑀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新媒体矩阵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是经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民政厅批准、江苏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全省性行业组织。协会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以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和成员利益为宗旨,以“服务、自律、协调、引领”为方针,真诚为企业发展服务。\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