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孙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评估管控技术及其规划应用

文摘   科学   2024-09-01 11:12   河北  

      

2024年8月28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第十期月度交流会成功举办。本次流域月度交流会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孙伟研究员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评估管控技术及其规划应用”为题进行分享。学术交流会主持人为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高晨舸副教授,北京大学汪芳教授担任会议的组织召集人。



题目: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评估管控技术及其规划应用


 

孙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背景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长期以来备受关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动脉,还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大保护战略提出以来,长江流域实施的一系列规划和行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整体性转折性变化,但与流域绿色发展目标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有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大,传统产业同质化扩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质化布局面临双重压力,难以适应发展高质量的新要求;二是空间增量局促,空间增长方式亟待转变,上下游区域协调发展不够,难以适应空间高品质的新要求;三是绿色化转型作为新动力,缺乏流域特色化差异化路径,难以适应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自主部署开展相关研究,希望解决多源数据集成与建库、流域绿色发展评估、产业效率提升、空间优化管控、典型流域集成示范等关键技术难题,以期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进展
在介绍完长江经济带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之后,孙伟研究员进一步汇报了研究内容进展。

首先是数据收集和可视化平台的构建。基于统计数据、普查数据和调查数据,研究团队建立了基于2010年、2015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5个年份的长江经济带绿色流域发展动态数据集,涵盖长江经济带及全部省域和市域。与此同时,团队还与大数据公司合作,搭建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数据集成系统,涵盖人口、经济、产业、交通、资源、环保、创新、社会八大类26项297个指标,数据覆盖2022年5月至2024年7月,实现数据云端分布和网络访问,逐月更新。

其次,基于数据,进行长江经济带绿色流域发展评估与问题诊断。构建以水为纽带,涵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经济四个维度的绿色流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长江经济带来说,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形成了“下游高,中上游低”、“沿江高,远离江低”的空间格局。长江经济带及中下游地区绿色流域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缩小态势,上游地区则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存在分化和梯度现象。 

图1 2010年—2020年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 

图2 2010年—2020年绿色发展分布的动态演进

第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关于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化效率评估与管控路径。第一,开展了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过程和空间分工研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形成了一定的地域分工格局,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成为承载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存在已有产业同质化扩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质化布局的双重压力,上中下游的协同性不够。第二,初步开展了绿色创新空间分异与传导路径识别研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产业梯度转移和技术飞地转移的现象,长江中上游区承接了下游的产业转移,呈现出新行业加速进入的趋势。然而,新技术出现的区域仍然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地区,并随时间推移出现了与行业同步转移的趋势。由此形成了下游以研发为主,中上游以加工制造为主;下游以总部为主,上游以功能型机构为主的分工格局。第三,提出了精明专业化的产业绿色发展调控模式。对于不同的地区,在产业技术关联性、复杂度基础上,纳入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绿色为导向的精明专业化产业发展思路。基于集成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关联—复杂分析等多种方法,构建了从产业广谱到方向择定的优选模型。 

图3 精明专业化的产业绿色发展调控模式示意图

第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差异化空间管控。长江经济带是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主阵地。依据国土空间管控的维度,提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类空间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的不同路径:城镇空间是以“生态+”促进城镇空间及用地增值,发展高附加值新经济;农业空间是通过乡村转型和技术植入,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农民素质和收入;生态空间是保障生态优势持续提升,同时形成可交易的优质生态产品。


研究成果应用

在介绍完研究进展后,孙伟研究员以规划案例阐述研究成果的应用。以滇池松华坝流域为例,将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转型与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契合,按照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分类进行典型流域的绿色发展水平评估,分析问题和短板,提出未来的生态经济化、产业绿色化和空间管控相关内容。通过典型流域的绿色发展规划实现湖泊生态环境健康系统、流域经济社会转型、湖泊流域共生三个目标的协同。


下一步研究计划

最后,孙伟研究员以下一步的研究计划作为报告收尾。他提出,为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需要对绿色发展进行多目标分区协同管控。多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目标、环境约束目标、粮食安全目标等,在不同的省、市、县和小尺度流域具有差异性,因此需要构建多目标函数,进行差异化配置,形成省-市-县多尺度目标分解方案。此外,由于各类指标和要素的复杂性,还需进一步构建绿色发展多目标协同管控AI大模型。

本报告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长江经济带典型湖泊流域的绿色发展集成评估与协同管控技术”的部分成果,在此一并感谢王磊研究员、袁丰研究员、徐昔保研究员、李平星副研究员、陈诚副研究员、梁双波副研究员、邹辉副研究员、吴加伟副研究员、方婷婷助理研究员、刘崇刚助理研究员等项目组成员的大力支持。

报告人

孙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区域研究协会(RSA)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委员等。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及课题30余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3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多部国家级规划编制工作,主持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咨询项目100余项,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等。

主持人

高晨舸 副教授,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担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委员、国土景观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委员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聚落遗产保护、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内外景观规划及遗产更新项目20余项。

本次“流域”月度交流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宜居城乡地方性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及方法”(编号52130804)的支持。


                                                                                                                

城镇化与地方性中德合作小组
NSFC-DFG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是中德科学中心(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德国研究联合会DFG共同设立)批准资助成立的。该项目旨在搭建合作基础平台。组长为北京大学汪芳教授、汉诺威大学Martin Prominski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