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全国高校之间优秀研究生、青年教师的互动与交流,在2024年7月10日-7月19日举办“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北京大学暑期学校课程。本课程为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主办单位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合办单位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课程负责人为汪芳教授。
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文明特征等都与流域环境密切相关。从流域文明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入手,是阐发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和现代力量的重要切入点。国家重大战略越来越关注流域的全面保护和城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本次暑期学校课程聚焦“流域文明与水工程”主题,以探索如何取得人水平衡,如何因水而兴、与水共融,建立一个安全宜居的聚落生存环境。通过搭建流域文明与水工程的跨学科交叉平台,疏源浚流,与古为新,指导学员学习理解流域文明,建设宜居人水环境。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讲解和学员研讨,调动学员自主研究的积极性,提升研究能力与辨证思考能力。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南大学等76所学校或单位的150名学员参与了本次暑期学校学习,学员包括教授、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等等,背景涉及城乡规划、园林园艺、美术与设计、建筑学、考古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纳米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
在本次暑期学校的课程中,10位教授围绕流域环境历史演化及文化遗产保护、流域环境水循环形成机制和水资源演变规律观测模拟、流域文明及社会环境变迁、流域建成环境改造及更新等内容进行授课。主题涉及宏观层面上对流域文明变迁历史、人水关系演变历程以及流域统筹规划策略的探讨,也涉及对具体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辽河流域等流域环境的演化过程或工程适应策略的分析介绍,还涉及卫星遥感等前沿新兴技术在流域统筹治理中的应用等方面。时间尺度上,不仅通过新石器时代、夏商周、先秦时代等的水利设施考古研究,分析了自古以来的流域文明演化,也探讨了当今与未来人水关系的发展方向。
第一讲 流域人居的人水适应域探索
汪芳 教授 (北京大学)
第二讲 流域文明变迁与人水关系演变
左其亭 教授 (郑州大学)
第三讲 新一代卫星遥感技术在流域水安全中的应用:从海河到西南诸河
龙笛 教授 (清华大学)
第四讲 夏商水文化管窥:夏商都邑水利设施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杜金鹏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夏商都城遗址的水利工程设施遗存具有重要历史价值。通过夏商都邑水利设施考古发现,我们可以探知当时社会历史的许多方面。夏都二里头遗址水利遗产考古发现,主要是宫殿建筑的排水设施,水井,人工沟渠。偃师商城位于河南省偃师市郊古洛河北岸,系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其水利设施主要有护城河、宫苑水池和水渠、地下排水道、防火水池、水井等。除偃师商城外,大量商代前期的军事重镇或诸侯国都遗址发现有排水管道——商代中期都城遗址洹北商城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市北郊的洹河北岸,发现商代中期水井;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安阳殷墟发现包括围沟、水渠、水池、水井、地下水道等较丰富的水文化遗存等。通过分析以上夏商都邑水利设施考古遗存的异同,杜金鹏研究员总结道:水是都城选址的第一要素,水利设施起到城市防御、人居环境改善、生活与生产水资源保障等作用;同时,夏商时期水利工程设施考古从多个方面体现了夏商时期水利科技水平,也是重要的建筑艺术、景观艺术行为,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
第五讲 流域统筹规划与治理的当前进展
郑德高 教高 (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
流域是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依托,流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自然本底。全国主要流域与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地带分布高度关联,一批商贸业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因之崛起。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共同的文化要素构成特色各异的流域文化。面对更多不确定性威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流域是有效的空间统筹单元。以流域统筹规划引领系统综合治理包括:以水治理为引领的系统性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多目标治理和逐层细化传导的多层级治理。基于团队多层级、跨尺度的实践与思考,郑德高老师总结了流域统筹规划探索与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基于地理导向的整体性、综合性解决方案来弥补基于行政单元规划的不足;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统筹、完善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治理;统筹安全与发展,明确安全管控的负面清单和发展指引的正面清单,探索规划的使命与任务;以不同尺度的流域单元加强规划的传导性、可操作性和实施性,同时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
第六讲 从物质遗产到城市历史景观:以长江流域滨水城镇为例
李和平 教授 (重庆大学)
第七讲 融自然、低建造、承传统:黄河流域内蒙段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
张鹏举 教授 (内蒙古工业大学)
第八讲 西辽河流域地区的万年中华文明史—植物考古证据
赵志军 教授 (山东大学)
第九讲 治水与流域文明
李占斌 教授 (西安理工大学)
第十讲 重构新的平衡:水生态文明的进程与启示
程晓陶 教高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主题讨论
暑期学校学员合影
供稿:孟宪怡
供图:李 懿
编辑:崔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