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与长三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联合发布《中国新能源产业全球化白皮书》,从数据与案例出发,结合宏观趋势,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当前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海外市场窗口、关键成功因素与核心模式策略,为新能源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参与者、合作者提供建议,为推动中国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及为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添砖加瓦、献计献策。
报告共96页,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PDF原文,或关注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后台回复“2025报告”,进入1月份目录,下载或转存相关报告和资料。
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紧迫议题,是当前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各国合作与交流的关键领域。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正成为国家“内循环”战略的核心引擎,在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同时,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贡献了高效方案,从而实现了国家“双循环”战略的深度融合。
白皮书深入分析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ESG议题的重视,中国新能源企业正面临严格的国际监管要求和披露指令,这对企业的合规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调整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全球化提供了机遇。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化历程可以分为产品出海、资本服务出海和产能出海三个阶段。目前,中国新能源企业正通过产品输出、海外生产、技术迭代和本土化合作实现全球化。这一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应对国别风险和投资风险,还需加强专业服务支持,提升境外项目投资效益。
中国新能源产业全球化的驱动因素,包括国际市场对新能源的增长需求、国内产能过剩带来的竞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已建立的先发优势。这些因素共同开启了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出海窗口。
在区域市场分析中,白皮书详细探讨了东南亚、中东、中亚、东欧、拉美和欧美等市场的特征和机遇。每个区域市场都有其独特的需求、产业基础、政策导向和资本支持,为中国新能源企业提供了差异化的发展机遇。
白皮书最后提出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全球化的建议,包括变“零和博弈”为“和衷共济”,变“安于所习”为“洞察先机”,变“追求扩张”为“精耕细作”,以及变“产能输出”为“内外闭环”。普华永道凭借其行业洞见和系统性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信息披露和可持续管理升级,引领企业走向更加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未来。
白皮书目录和部分图表
报告共96页,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PDF原文,或关注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后台回复“2025报告”,进入1月份目录,下载或转存相关报告和资料。
CWEA
转发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