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风能这一年》|杜祥琬:立足风、光,建设智慧能源

文摘   2025-01-26 18:18   江西  
点击关注我们!加星标,不迷路!

告别2024 年,我们迎来了“十四五”收官之年。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风电向上生长、向好突破,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一组组数字反映的是全体风能人辛劳一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背后则有着无数鲜活的人和有温度的故事。它们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值得被记录下来。这也是我们出版这本《2024,中国风能这一年》的初衷。

2024 年,我国累计装机容量跨过5 亿千瓦,科技创新支撑风电产业不断刷新纪录,向沙戈荒、高海拔、深远海挺进,同时在“源网荷储”“氢氨醇”“风电+”不断破圈。院士、专家、风电企业领导人站在时代的前沿,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带领风电行业向着更高目标前进。

从今天起,风能专委会公众号将连续发布其中的精彩内容。回望来时路,2024,听听风能人都怎么说。

杜祥琬:中国风能的2024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

本世纪初,中国工程院在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时指出,中国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对我国一次能源的贡献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们必将走向“举足轻重”,并进一步走向“担当大任”,这是由社会发展提供的必要性和它们本身提供的可能性所注定的。

2024年,风电产业发展强劲。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其中我国累计装机容量超5亿千瓦,约占全球装机容量的一半。我国风电在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已构建起完备的风电产业体系,风电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一批原创性、突破性技术成果集中涌现。通过风电规模化开发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除了迈向大型化,风电机组还在向深远海推进,许多机组已能突破超常规环境,包括超常规温度、超高风速环境等,甚至能“与台风共舞”,扩大了风能资源利用范围。

风电行业将更加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平衡,确保安全可靠。一说起太阳能、风电,人们首先会想到大自然给它带来的波动性。为了把波动性变为灵活性,办法之一是把风电与储能、微电网结合。随着风能、太阳能的发展,储能已有了很大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实践将其落在实处。这样,太阳能、风能就不仅是绿色、低碳的,而且是智慧的。智慧的关键就是把波动性通过储能变成灵活性。

作为河南省能源革命示范县的兰考,通过四年的努力,实现了自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完全替代了过去外来的燃煤发电。现在还在发展储能,把波动的可再生能源变成灵活性的智慧能源。

风能的发展还需转变“以大为美”的理念,应是优化风电机组性能,降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制造高性能、长度合理的叶片,充分测试验证机组的长周期性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风给我们力量,全体风能人满怀信心迈入2025年,继续以百倍的热情高歌向前。

来源:风能专委会编撰的《2024,中国风能这一年》 

CWEA


转发

收藏

点赞

在看

风能专委会CWEA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