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上,嵊泗县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迎来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一座座白色的“风车”矗立于海天之间,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和能源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引进机组,开启风电开发商业化示范
嵊泗县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历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风速在7.0~7.2米/秒。
作为全国风能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嵊泗县历来是我国重大风电项目的“试验田”。1977年,嵊泗菜园镇东南峰顶安装了第一台18kW风电机组,为海水淡化提供动力。1987年,德国政府无偿捐赠中国的10台30kW风电机组,被安装在嵊泗主岛青山上,1991年6月建成投产。风电机组的轮毂高度为15米,风轮直径为12.5米,年发电量达80多万千瓦时。
风电场的建成投产,大大缓解了当地用电的紧张局面,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风电开发的商业化示范,引进、消化、吸收国外风电机组设计制造和并网技术,提高了中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中国建立大、中型风电场摸索出可供参考的建设经验。
海上风电崛起,形成多元化能源产业链
30多年来,伴随中国风电产业的崛起,嵊泗凭借丰富的风能资源,风电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海上风电领域。截至2024年3月,嵊泗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0.15万千瓦。
2021年11月,在浙能集团嵊泗2#海上风电场,63台风电机组、近40万千瓦的装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所用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到6.45MW。每年可贡献电量约11亿千瓦时,相当于50万户家庭全年的基本用电量,可节省标煤35.4万吨,节约淡水317万立方米,并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和温排水等,环境效益显著。同年12月,中广核嵊泗5#、6#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场45台风电机组并网投运,单机容量达到6.25MW,总装机容量约28万千瓦。
中广核浙江嵊泗5#、6#海上风电场
嵊泗1#、3#、4#、7#海上风电场项目也已完成核准。嵊泗1#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39.6万千瓦,拟安装33台单机容量为12MW的风电机组,投资估算约47亿元。嵊泗3#、4#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40.8万千瓦,计划安装28台单机容量为9MW的风电机组,以及13台单机容量为12MW的风电机组,预计2025年10月并网,总投资57.28亿元。嵊泗7#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5.2万千瓦,预计2024年年底开工。
此外,中能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将引入目前行业内领先的PACK生产线和最新一代5MWh系列液冷储能预制舱系统的产线。在应用端,嵊泗充分利用风电、光伏等富余电力资源,在洋山区域探索开展绿电制氢试点与应用场景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发展氢能制备、储运及装备制造产业。
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嵊泗正致力于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新能源产业示范项目,整合海上风电、海洋能、储能、制氢、海洋牧场及陆上产业基地,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能源产业链。
绿电入网,为渔港经济带来新气象
风电产业的发展,不仅显著改善了当地的能源结构,也为海洋渔业、港口海运带来了新气象。
在生态养殖方面,嵊泗加快开展“风光+生态养殖”的融合发展模式,在风电场内探索网箱养殖、贝藻类筏式养殖试验性项目,推动滩涂生态型渔光互补项目。
贻贝是嵊泗重要的特色产品,是中国首批受欧盟保护的地理标志之一。嵊泗年产厚壳贻贝15万吨,贻贝养殖后期的收割、加工和储存都离不开可靠的电力。有了绿色电力的加入,嵊泗海水养殖产量成功超过海洋捕捞产量。
作为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枢纽,嵊泗港口连接内外,是长江黄金水道连通外海的唯一通道。有了充足的电力供应,嵊泗加快电网建设,不仅让码头多年来运行良好,各海岛乡镇还实现了双回路及以上供电,岛岛电力互联,嵊泗港口产业也因势乘便,扬帆起航。
提高电气化水平,建设“零碳海岛”
风电的崛起,在为嵊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更为当地环境保护撑起了绿色伞盖。随着风电项目的陆续建成,嵊泗的碳排放量逐年下降,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简称“6+1”)领域,嵊泗努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零碳县、无碳城建设,推动交通、建筑、居民生活等领域“电能替代”,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
嵊泗积极探索“零碳海岛”建设,选取绿华岛、花鸟岛作为零碳(负碳)示范岛建设;推行生物降碳,按照自然资源部的标准计算固碳量,完成贻贝人工养殖固碳量评估;关注交通和百姓生活领域的绿色降碳,设置更多的充电桩,开展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试点,推行全岛垃圾干湿分类和垃圾分类“绿色账户”诚信档案制度。
优美的海岛环境带动了旅游产业,游客们踏上海岛。部分民宿引入了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对家电的远程控制和管理,监测民宿的能耗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家电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到2025年,嵊泗县将实现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的建设目标,这意味着嵊泗将大幅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海风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变身为清洁的能源,覆盖海岛的各个角落,为嵊泗的蓝天碧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CWEA
来源:《风能》杂志 文:王芳
《风能》专栏|张树伟:5000多台煤电机组:身份政治还是角色分化?
《风能》专访 | 远景娄益民:突破发展瓶颈,中国风电需由“制造”转向“创造”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专访秦海岩:跑好风电安全发展的“马拉松”
《风能》国际 | 特朗普2.0关税政策对产业链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资源 | 2025年《风能》杂志火热征订中!2024年全年PDF下载
海上风电行业五大优先行动!世界经济论坛《自然受益转型:海上风电行业的作用》报告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重磅规划!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发展清洁能源
有序推进驭风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
秦海岩:“并网、用地、安全和村企合作”是扎实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四要素
美丽风电与乡村振兴
CWEA
如果觉得好,不妨动动手指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