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落幕,迪玛希回应争议,但最本质的问题不是这个

体娱   2024-07-28 23:45   北京  

歌手决赛,争议很多,后台留言很多,但谩骂吵闹的我就不放出来了。

这些讨论,其实也只是过去11期一直在发生的一个缩影。这就是《歌手2024》不同于其他节目的地方——它已经成为了巨大的“讨论广场”。

这个广场,源自《歌手》自己的调整——舍弃了精致的剪辑制作,得到的却是一个完全超乎预期的直播晚会

这个广场,大家天各一方,又天涯此时。周五,你未必还有习惯打开电视机,但歌手让更多人愿意打开电视机,或者,吃着夜宵,拿出手机。它一度,像《春晚》一样全民热议,唯一不同的是,大家都还是那个忙忙碌碌中的日常奔波的自己。

所以,当更多的人介入到《歌手》这个场景,每个人都在《歌手2024》的歌手身上,看到了人生际遇。

看到歌坛第一那英,她代表着已经成功的那类角色,会被全网放大音量,听她的呼吸和喘气,一个调不准都能热搜预定。但她在比赛前9期,就是拿不到第一。‍‍‍‍

看到汪苏泷,无论多么努力,也会被说“走不到上游去”。在汪苏泷的演唱事业里,只剩“好听”和“难听”的二维点评。

看到孙楠拼尽全力拿到第一,也被忍不住说“油腻”。

看到海外艺人来到中国,一旦演唱中国观众熟悉的英文歌,也很难让中国观众满意。

曾经留下过惊艳舞台的谭维维,会被说“审美疲劳”。

海来阿木感慨,别人的起点,自己却需要拼尽全力。

赶场的、救急的、意难平的,都不及那一晚,亚当兰伯特,震撼奇袭。

在这里,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故事并没有上演,青年人跳出舒适区被骂又跳回了舒适区,中年人“成长的烦恼”变得更多了,老年人的质感变成了“毛坯质感”。

没有惊人的成长,也没有惊天大逆袭。‍‍‍‍‍‍‍‍‍

他们和现实中各不相同的我们一样,成分多元,所以有各种结构、立场、声音。

2024的《歌手》,其实并不是欲罢不能的职场爽文,而是充满期待与无奈的“中青年成长挑战”。‍‍

《掌声与嘘声》献给《歌手2024》,上线之前,想听你的意见:

你认为《歌手2024》哪些地方最值得掌声?

不值得掌声的呢?

欢迎大家评论区分享,选出一个的观点,将收获珍藏的巴黎赛事周边1份。

媒玩
热爱综艺,原创思考,做一个有趣的传媒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