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扎心!《花少6》还在播呢,为什么好多人说上一季更好

体娱   2024-11-06 23:58   北京  

都年底了,《花儿与少年6》正在播出,为什么还有很多观众怀念《花少5》?

王安宇在其他综艺和胡先旭合体,在电视剧里又有新作品登场。

大姐秦海璐的“考古”仍在流传。

……

《花少6》用的一样的剪辑方法和创作思路,却完全没有起到《花少5》一样大爆的效果。当时分析5为什么会走红,我有一个很核心的判断:《花少5》并不是因为在节目模式设计上有多大的新突破,而是遇到了一帮对的人。

但在2024年下半年的视角下,我发现这种现象,可以总结为一个全新的现象——群像。

当今综艺也好,娱乐圈也好,饭圈也好,都流行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群像。这是粉丝经济里面一种全新的文化特征。

过去我们说喜欢一个综艺节目,喜欢一个明星,是某一个明星的粉丝;喜欢一对明星的粉丝,这叫CP粉。但随着“团”的出现,就开始出现了群像的早期形态。

“团体”因为内生绑定,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划“被接受”。而那些因为机缘巧合(往往是综艺)所形成的非正式组织,是观众的“主动喜欢”,更符合当下对群像的定义。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披荆斩棘》。这档节目很多人从概念和立意上,很容易理解为男性版的浪姐,但实际上“披哥”从第一季开始就在做群像。

去年因为蘑菇屋大火的0713再就业男团,也是群像的典型代表。

还有《种地吧》里出圈的“十个勤天”等等。

这一现象也跳脱出娱乐圈,今年巴黎奥运会后,运动员去香港和澳门的那一次访问,各大媒体对他们的报道可以说是行进式、花边式、方方面面式的报道。这一过程是呈现了他们在港澳地区的跟当地市民的互动,来增强内地和港澳两地的联系。在这个过程当中,就网上就诞生出了一大批群像为主题的纪录片。

《花儿与少年》从诞生之初,便是这样的群像。

对许多爱这个节目、热衷“花学”的观众来说,对这节目不是爱某一个人,而是对整个群体的关系网络、行为特征、强大气场以及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团魂所说感兴趣。

《花少6》少的是什么?我想,少的就是团魂。

当一个群体特征展现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多次的分头行动,缺乏精神内核的统合,大家在节目里面至少做过两次夜谈,但这样的谈话却常常陷入“没苦硬吃”的困惑里——不是先有冲突然后去弥合,而是没有呈现冲突的情况下,被人为的提供冲突。

如今,节目甚至演变到部分姐姐妹妹弟弟被“声讨”到要发声明道歉,这的确是我不希望看到的

虽然《花少6》不如花少五的成功,但是我们不要因为一次的失利就否定这类节目存在的必要性。

就像金晨所说,正是因为看到了《花少5》能交到好朋友,所以才更希望自己能够去参加第六季交到好朋友。

就像多年后我们发现,原来不是《花少3》不够好,而是当时,这样的“群像”节目太超前了。

没有哪个综艺没有句号。但只有那些留下了纯粹的情感关系,才会变成多年后仍旧念念不忘的盛大回忆。


媒玩
热爱综艺,原创思考,做一个有趣的传媒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