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要求。2021年3月出版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汇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体现了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深邃思考。
注重家庭,“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是道德养成的起点,也是社会治理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家庭的地位和作用。从家庭文化传统看,强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这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发挥重要基点作用的前提。从家庭社会价值看,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深刻揭示了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基础作用。从家国关系看,强调“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这是中国人历来对于精忠报国的追求,体现了高尚的家国情怀。广大家庭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共同绘就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的幸福图景。
注重家教,“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家庭教育是育人的开端,不仅关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而且关系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作出一系列精辟论述,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强调家庭教育的目标任务,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强调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指出“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要求“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强调家庭教育的方法路径,指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等。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独特作用,家庭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基础场所,家长特别是父母必须主动担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注重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好家风是最好的“不动产”,也是党风政风社风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和现实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深刻阐明家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要求广大家庭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总书记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提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这个重大命题,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多次告诫“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要求领导干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家风重在培育。党员干部要模范带头,全民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勤俭节约、自强自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