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一场覆盖9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活动在郎中乡展开,通过实地检验环境治理成效、倾听村民真实反馈,这个农业乡镇正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短期清脏"向"长期治美"深度转变。
在子弟张寨村新硬化的村道上,观摩组注意到每户门前新添的垃圾分类箱摆放整齐,沟渠水体清澈见底。"我们建立了网格化保洁机制,划分党员责任区,每周开展'美丽庭院'评比。"该村负责人现场介绍经验。
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正悄然改变村民生活。李庄村72岁的李姓老人站在新修的文化广场上说:"过去沟渠臭水横流,现在改造成景观水系,每天早晚散步能走两三圈。"东司马村村民王秀兰则对家门口的"微花园"赞不绝口:"村干部带着大伙用废旧砖瓦砌花坛,种上四季花草,村庄美得像公园。"
此次观摩活动特别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方式,重点查看垃圾清运时效、污水治理成效及绿化管护水平。数据显示,全乡已建成标准化垃圾中转站3座,配置分类垃圾箱1800余个,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覆盖率提升至85%,去年新增绿化面积超2万平方米。
在随后召开的整治提升工作推进会上,郎中乡宣布将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对19个行政村实行月度考评,同时推广"积分制"管理模式,引导村民用环境整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据悉,该乡已规划打造3个人居环境示范片区,计划年内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2个。
"人居环境整治既要'面子光'更要'里子实'。"郎中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日常巡查+智慧监管"体系,运用无人机航拍、网格员巡查等方式巩固整治成果,让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最鲜活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