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永飞研究组在保护地的功能连通性和保护成效评估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Current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are insufficient to safeguard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birds and mammals in China”发表在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上。白永飞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孙伟成和赵玉金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植物所博士生陈文贺也参与了研究。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A类)课题“自然保护地原真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与健康评估”等项目的资助。维持和提升保护地的功能连通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普遍共识。自然景观异质性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改变可能会增加栖息地的破碎化从而影响野生动物的迁徙和运动。维持栖息地的有效连通可以保障野生动物种群的长期生存,并有效降低栖息地破碎化造成的种群灭绝风险。然而,很少有研究量化已建立保护地内部是否有效连通,从而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群的长期生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永飞团队开发出一套为中国47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量身定做的土地覆被数据集,使用图论(Graph theory)的方法对栖息地功能连通性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模拟了基于生态位的11424个鸟类和陆地哺乳动物种群的功能连通性格局,从功能连通性的视角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中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约一半的鸟类和陆地哺乳动物种群的长期生存。然而对于高运动能力的鸟类和陆地哺乳动物,有效保护率仅有25%和13%。2)保护有效性低的区域与人类活动强度高、面积小的保护区高度重叠。限制功能连通性的首要因素是栖息地的面积,但是在胡焕庸线以东的保护区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胡焕庸线附近的保护区更易受到保护区面积大小的限制,而在胡焕庸线以西的保护区更容易受到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的限制。3)人工景观(耕地和建筑用地)占保护区面积不到2%,却不成比例地导致近40%的功能连通性丧失。该研究从功能连通性的视角揭示了保护地面积大小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维持高运动能力和大体型物种长期生存的有效性。强调了在保护区内保持高水平的功能连通性与维持国家或全球保护地网络间的高水平连通性一样重要,对中国和全球其他区域的保护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4-01458-9
来源: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分享内容中的陈述和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仅供读者参考。
Grassland Research是我国草业科学领域第一本国际学术期刊,季刊,由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共同主办。该刊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支持,由国际出版集团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提供出版及宣传服务,于2022年正式出版。
Grassland Research论文刊发范围广,综合性强。从分子到全球变化层面,全维度聚焦草业科学及其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期刊将刊登天然草原,栽培草地、草坪和生物能源作物,以及草地生态系统三大板块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成果、综述、论点等类型的文章。优先考虑发表青年学者优秀研究成果,期待成为青年科学家喜爱的国际学术交流主阵地。
在创刊前三年,Grassland Research将免收版面费,以OA形式通过全球化出版平台Wiley Online Library出版。
期刊官网: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7701743
投稿网址: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grassland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