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
World Mental Health Day
2024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这个主题是希望能汇聚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元化宣传渠道,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知识,强化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什么是精神卫生日呢?
//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世界精神病学协会1992年发起了设立“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提议,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认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研究认识。加强公众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于是就将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了“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拍摄、宣传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我国于2000年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精神卫生的标志
//
绿丝带是世界精神卫生的标志。绿色代表健康,使人对健康的人生与生命的活力充满无限希望;绿丝带寓意爱心,既是社会和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理解与爱心的表达,更是一种倾力支持精神卫生工作和不断完善自身精神健康,共创和谐社会的行动标志;轻盈飘动的绿丝带,象征着快乐和愉悦的心情,这是我们实现生命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的生生不息的源泉。
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们还是小学生,这个精神卫生日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地做出贡献。还有一些不良心理行为问题,比如,精神不振、失眠、适应障碍和儿童少年期行为问题,这些一直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增大,小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少年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根据《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成人水平。
因此,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当察觉到自己的心理出现异常和变化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告知家长和老师,让他们来帮助你们。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
1.智力发育正常:这是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表现为喜学爱问,能够正常地接受教育和学习新知识,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认知能力,能够较好地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等。例如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能跟上教学进度,对知识有较好的吸收和运用能力。
2. 情感丰富且情绪开朗:他们的情感体验较为丰富,能够感受到喜悦、悲伤、愤怒、喜爱等多种情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儿童情绪相对开朗,积极乐观的情绪占主导地位。例如在与朋友交往中,能够分享快乐、互相安慰,而不是长时间沉浸在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
3. 行为活泼且有一定自我控制能力:充满活力,行为表现积极活跃,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在公众场合能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而不是完全随性而为。
4. 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并与同伴友好相处: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融入集体,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并且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如在学校里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们互相帮助、合作完成任务等。
国家卫健委发布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
1.强调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2.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3.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4.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5.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6.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7.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8.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9.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10.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让我们敞开心扉,
聆听心灵之声,
一起拥抱精神健康吧!
撰稿人:刘思瑾
审稿人:潘 勇 赵梦婷
以史为鉴 以是为纲
以实为本 以诗为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