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黄经为285度。小寒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那么,小寒为什么比大寒冷?小寒气候特征是怎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小寒为什么比大寒冷
小寒比大寒更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气象学原因: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仍在南半球,北半球土壤深层的热量消耗殆尽,尽管白天稍长,得到的太阳光、热略有增加,但仍入不敷出,因此成为全年最冷的时节。此外,小寒期间有12天处于“三九、四九”中,这是全年最冷的时段,因此气温较低。
2、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物极必反”,认为寒暑交替是自然规律。小寒在前,大寒在后,符合古人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理解。小寒之后气温逐渐回升,符合“物极必反”的哲学观念。
3、具体表现: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通常低于小寒;而在南方地区,则相反。这表明小寒和大寒的冷暖程度因地域而异。气候专家的解释是,影响气温的因素很多,包括地理位置、海洋和陆地的影响等,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小寒和大寒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小寒:小寒时节气温极端低,是寒冷季节的巅峰。民间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认为小寒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刻。
大寒:尽管大寒的名字听起来更冷,但实际上气温逐渐回升,符合“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
小寒和大寒的习俗和美食文化:
习俗:小寒时节有制作消寒图、赏梅花等习俗,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食:在小寒这天,南京有煮特殊菜饭的习惯,用青菜、咸肉片、香肠片等食材搭配糯米煮成;广州则有早上吃糯米饭的习惯,搭配腊肉、腊肠、花生米和葱白等食材。
小寒气候特征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过后,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此时天渐寒,尚未大冷。“三九”隆冬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已消耗殆尽,尽管得到的太阳光、热量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在此节气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其“数九寒天”。
小寒时节,我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0℃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放眼望去千里冰封,人们仿佛处在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北纬45度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北纬40度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
我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一般而言,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