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也可转化为“最佳压力”
文摘
2024-05-20 20:02
上海
本文原载于《科学画报》2024年5月刊 P36-37考试焦虑,俗称“场上晕”。课堂表现、平时测验都很好,每逢重大考试却会“掉链子”。考试焦虑是百无一用的“万恶之源”吗?如何从身心状态中及时觉察考试焦虑,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呢?案例:考试季来临,小瑞同学的“老毛病”又如期而至:胃口不佳,总觉得想吐吃不下饭;皮肤瘙痒,荨麻疹让他坐卧不宁;喉咙干疼,头痛欲裂,一测体温,原来是发烧了……考试前一天晚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第二天精神萎靡地坐进考场,一打开卷子,就觉得两眼一黑,大脑一片空白……这一套考前“组合拳”下来,纵使平时成绩再好,“临门一脚”也成了他的梦魇。“哎,都是考试焦虑惹的祸!”小瑞愤恨地想。考试焦虑是人们为了应对考试前或考试中的压力情景,表现出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映。有压力,常被认为是件坏事。然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克斯和约翰•多德森却发现了“最佳压力”。找到它,就能将绩效表现发挥到最大值。研究表明,随着压力水平升高,人们的注意力、兴奋度显著提升,绩效表现也不断提高。但是,当绩效到达一个峰值后,如果还是不断给自己加压,人们的表现反而会下降。压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个钟形曲线,这被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管理学、运动学中被广泛运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家发现,不同任务需要不同程度的压力才能发挥最佳表现。对于难度大、智力要求高的任务,需要维持适中的压力水平,以促进注意力的集中;而需要耐力或毅力的任务,需要高压力状态,以增加动力。由此,我们可以根据考试科目的难度,调整考前的压力值。对于科目较为简单的考试,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提升挑战感、激发战斗力。对于平时就不太有把握的科目,反而要降低预期,不可一味加压。近百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依然遵循数百万年漫长进化的结果。观察精神和身体的“诚实”表现,让我们有了衡量压力水平的坐标。加拿大医生汉斯•塞利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面对压力时,我们的身体反应通常经历以下3个阶段,他称之为全身适应综合征。第一阶段是警觉阶段。这是身体在压力下的初始状态,以保证我们能在突发状况时做出快速应对。想象一下,原始人在丛林中遇见一头猛兽,必须立刻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此时,我们会心率加快,肾上腺释放皮质醇(一种压力荷尔蒙),肾上腺素增加,从而增加能量。这时,我们的反应会格外机敏,力量倍增。第二阶段是抵抗阶段。假如压力很快消除,我们的身体将进入修复阶段,直到激素水平、心率和血压达到压力前的状态。这种重回平衡的及时修复对我们非常重要。如果压力依然持续,身体会适应并学习如何在更高的压力状态下生活。这常常让我们误认为已经能够从容“应对”压力,其实身体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持续分泌压力荷尔蒙,血压继续升高,以便我们随时能切换到警觉阶段。此时,精神状态通常表现为易怒、沮丧、注意力难以集中,身体上会感觉肠胃不适,血压、血糖升高等。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现代社会的压力可不像与猛兽战斗这么快见分晓,一场重要的考试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准备。与慢性压力的缠斗,让我们的躯体、精神资源逐渐耗尽,进入衰竭阶段。此时的精神状态往往表现为疲劳、枯竭感、抑郁、焦虑、抗压能力显著降低。长此以往,我们身体的免疫力也会持续下降,成为慢性疾病和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文中小瑞同学在考前的肠道不适、皮肤疾病和常常“中招”发烧,就是身体正在发出“求救信号”。如果只是一味埋怨身体不给力,拖慢了复习的进度,身心状态就容易陷入衰竭阶段。考试,作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压力源,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检查是否由不合理的认知导致焦虑:“要是这次又没考好,我就真的是个废物了;爸妈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培养我,我也没能让他们满意,这破成绩又要给班级拖后腿了,老师、同学们就更嫌弃我了;成绩差以后也没有什么好学校能上,还有什么前途和希望呢……”。这些内心独白常常萦绕在小G心头,让他每次考前就焦虑不已。认知行为疗法之父,心理学家亚伦•贝克Aaron
Beck将这种不合理认知称为认知三角(cognitive triad),即认为自我是糟糕的、世界是糟糕的、未来也是糟糕的。抱有这种认知“死循环”的想法,常常会将某一次的坏结果过度泛化到所有事件,对未来有灾难化的想法,还容易将坏结果解释为长久不变的。可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考前有任何思绪,都可以随手涂鸦记录下来。一方面让情绪有流淌的出口,一方面也可以用第三者的视角,觉察自己是否有不合理的信念,及时进行认知调节。其次,保证睡眠的时长和质量。大考来临,大家都恨不得通宵达旦地把知识往脑子里塞,谁还在乎睡眠呢。殊不知,深度睡眠阶段有助于对白天所学知识的整合与修剪。很多苦思冥想的问题,在睡了香甜的一觉后就自然有了答案,这就是睡眠的神奇作用。同时,深度睡眠阶段对重要的免疫细胞和蛋白质进行修复,对情绪的稳定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以更强韧的身心状态应对考试带来的高强度压力。白天多进行户外活动,不要埋头刷题。规律运动带来的疲劳感、阳光的照射,都能有效促进褪黑素的分泌,增加对睡眠的渴望。当然,考前没睡好也不用太介意,权当闭目养神。而不要把注意力过多集中在“睡不着就完蛋了”、“我无论如何要睡着”,这种强迫的思维只会徒增焦虑感。最后,搭建有效的人际支持体系。这种支持既可以来自身边亲朋好友的陪伴,也可以来自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建议。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日常生活中的吐吐槽,聊聊天,都、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但是,也要识别“焦虑”和“焦虑症”的区别。如果你不仅仅是因为考试而焦虑,而是长期处在提心吊胆、恐惧和忧郁的内心体验,却没有明确的压力源,那你可能需要及时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国际高中人文社科组组长,A Level和AP国际课程心理教师,IB CAS学生活动导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心理专栏作家。YOUNG戈赛心理导师。曾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10年,担任心理与生涯规划教师。
燕吉老师
你身边的成长导师,提供心理成长和生涯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