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戈赛归来】一位心理老师的反思

文摘   体育   2024-05-06 12:59   上海  
51-5日,戈壁归来,仿佛做了一场梦。我们从漫天的黄土,重又归入汹涌的人流。

YOUNG戈赛(全称:玄奘之路国际青少年戈壁挑战赛)几日,虽然偶有处理青少年心理个案,通常是走到崩溃要回家,但在第三天全员完赛后回访,那些走到“灵魂出窍”的孩子们各个喊着“明年还要再来”!

6日,正常返工。开车去上班的路上,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涌上心头。这不禁让我反思,为什么在艰苦的戈壁,大家精神抖擞,而条件优渥的现代人,却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

从身心健康的角度,在戈壁,我们做对了什么?


_
1
_
_
生活简单
戈壁昼夜温差大,从5度到29度,我们只靠一顶帐篷、一个睡袋。夜晚,把黄色插头往电源上一接,硕大的灯泡就发出足以暖人心头的光源。这几天从未听人叫苦,因为这些物资足以满足基本生活。

但当回到敦煌的豪华酒店,面对密密麻麻的控制面板,我顿时惊呆了:廊灯、吧台、灯带……到底选哪个?天哪,我只想亮盏灯!那一刻,我陷入了迷茫和恐慌。

【反思】我们远古的大脑不是为了处理琐事而生,尽可能化繁为简,对那些让我们的生活变复杂的人/事,勇于说——“不”!

_
2
_
_
团队支持

在戈壁,青少年们需要三天完成徒步穿越72公里。不同的地形地貌:峡谷、草甸、砂石、河谷……没有团队协作,导师帮助,以一己之力是很难完成的。搀扶、携手、击掌、拥抱,让我们在茫茫戈壁中从未觉得孤单。

这是印刻于我们人类的基因,从来就需要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接触、鼓励和协作。就像宣传视频里的孩子所说:一粒沙是渺小的,但只要汇聚在一起,就有了对抗时间的力量!

YOUNG戈赛的团队是权责相对明晰的搭配,参赛主体是学生,但还有学校领队(学生负责人)和戈友导师(经验传承者),即使有的队员能力较弱,也有成年人可以陪伴和鼓励。在这样一个团队下,所有人既拥有共同的目标,又有收尾保障,更容易形成归属感和向心力

而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似独立的气泡。开着车的我,小心避免一切接触,并真实感受到自己散发出的焦躁、敌意和抢道时的“零和博弈”。

【反思】我们可以向往逃离体制,但每个人都要找到有归属感的团体。在这里卸下防备,享受利他的快乐

_
3
_
_
目标清晰

三个比赛日,每天都有不同的赛道,各院校由此进行战略部署。一旦完赛,当天公布成绩,颁发奖牌。虽有压力下的应激状态,但短暂的“警觉期”让我们比平时体能更佳,反应更灵敏。

长时间的徒步,身体开始分泌内啡肽,这使我们对痛觉不再敏感,反而有进入“心流”的欣快感。当日事,当日毕卸下压力事件,钻进睡袋,一觉到天亮。

而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远比赛事复杂得多。学业、事业、人际……岂是一两天能见分晓?于是,长期的应激状态,身心经历了“警觉期”、“维持期”,势必来到“衰竭期”此时,免疫力下降,身体亚健康,心理能量枯竭。从“无所适从”到“无能为力”,焦虑、抑郁……势必接踵而至。

【反思】我们的大脑喜欢清晰而专注的目标,避免多任务同时处理。尽量将长任务切成短目标,及时在“警觉期”后进行身心恢复

_
4
_
_
作息规律

在戈壁几天,戈友导师们每天最多睡4-5个小时(孩子们会睡得多些),但不得不说,每天都是规律的。

充足的光照,足量的运动让我们饭量大增。手抓羊排、臊子面、肉夹馍、人参果……各个都是人间美味。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带来的身心舒畅,让我们天天忍不住哼起《小美满》。

回到现实生活中,别的不说,光是对着电脑码这些字,我都肩颈酸痛,头昏眼花。漫天黄沙不曾迷眼的我,电脑屏幕盯了没多久就开始流泪,哎——!

【反思】我们的身体喜欢节律,就算熬夜也起码“熬出规律”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回归自然,哪怕只是坚持户外徒步或跑步去感受祖先每天的日常。

望向窗外,一栋栋钢筋水泥限制了我的视野,但我终将回归现实。

在平凡生活中,依然做一位“追光少年”,才是真正的勇士!

让我们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与各位戈友共勉!
燕吉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硕士

国际高中人文社科组组长,A Level和AP国际课程心理教师,IB CAS学生活动导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心理专栏作家。YOUNG戈赛心理导师。曾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10年,担任心理与生涯规划教师。

燕吉老师
你身边的成长导师,提供心理成长和生涯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