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多元的自然风光,在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给地名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它们不仅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地理、人文的认识,也隐藏着许多源远流长的历史信息和红色印记。探寻地名,有助于读懂红河。红河州融媒体中心与红河州民政局联合推出“地名里的红河”专题,与大家分享红河州的地名的故事,一同品味刻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基因和文化内涵。
姓名:临安镇【 lín ān zhèn】
坐标:建水县
特点:全国生态乡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云南省十大名镇
青砖红瓦,承载千年记忆
一炉窑火,传承千年技艺
这里拥有“千年临安古城”
“千年建水紫陶”两张亮丽名片
这里是中原文化和
云南多元文化融合
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这里是建水县临安镇
临安镇
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
南诏国筑“惠历”城
汉语的意思就是建水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
临安路改临安府
临安府治从通海迁到建水
并设临安卫指挥使司
(滇南军事指挥机关)
明清两代为临安府所在地
因而旧称临安城
1988年1月27日
改称临安镇
2003年3月28日
撤并原临安镇
东坝镇、陈官镇
组建设置新的临安镇
名称沿用至今
临安府署,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曾有180多位知府在其中工作和生活,见证了中国古代吏治的变迁。
临安镇是滇南文物古迹荟萃之地
据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
成书的
谢肇淛《滇略》记载
“临安之繁华富庶,甲于滇中”
民谚有“金临安,银大理”的说法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后经明、清两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7.6万平方米,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古镇内古建筑林立
横跨宋、元、明、清等
各个历史朝代的
各具特色的古寺、古庙、古井
古塔、古楼等星罗棋布
堪称一座大型、天然的
历史文化博物馆
拥有480余栋保存完好的
连片明清古建筑
地面文物数量达500余处
在全国古城镇中名列前茅
堪称一座“古建筑博物馆”和
“民居博物馆”
12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建水县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城市文化遗产。临安古镇至今仍保留着相对完整的城池格局和传统的街巷肌理,数之不尽的古民居犹如群星散落其中,至今仍有许多市民生活在此,让建水的烟火气延续千年。张泽 摄
走进临安古镇
斑驳的石板路
见证着
时光在这座古镇留下的印记
闻着古宅深巷里的文墨香
聆听岁月的诉说
一砖一瓦,一梁一栋
都在历史的长河中
愈发显示出厚重的气息
朝阳楼,建水的标志性古建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有“雄踞南疆八百里,堪称滇府第一楼”的美誉。
站在临安路东端的朝阳楼下
抬头仰望这座雄镇东南的古楼
感受六百余载时光流转
拾级而上
你会明白
“东南几蜀国,今古一高楼”
是对朝阳楼最好的诠释
制作紫陶
看着“千年陶都”的陶艺品
聆听泥与火的对话
建水紫陶
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被称为“滇南琼玉”
建水紫陶
临安镇碗窑村
是建水千年紫陶的发源地
从宋代开始
碗窑村就开始大规模地烧制陶瓷
游客选购紫陶制品
建水紫陶
是最有特色的文化遗存之一
是一种“活着”的文化
街头巷尾
随处可见紫陶店铺
在本地人的生活中
一瓶一罐、一杯一壶
都有紫陶的影子
大板井,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百年沧桑、岁月流逝,这口六百多岁的古井依然青春常在,源源不断地涌出冬暖夏凉、甘甜可口的井水,为当地人们提供着优质可口的生活用水。
漫步在古镇街巷
领略小镇的古朴
不经意间就会遇到一口古井
这些古井隐没在
古镇的街边巷尾
犹如深扎在古镇土壤里的
一丛丛根系
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建水人
因为有众多水井相伴
千年临安
保存了古老而传统的
“市井”生活
临安古镇街道
看着街边安静伫立的老店
和街上的人来人往
时光显得格外安静绵长
大街小巷飘荡着豆腐香
围着街边摊子一坐
蘸上蘸料
吃上一块小小豆腐
入口便是一场味蕾的狂欢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烧豆腐
这是一座“活着的古镇”
在这里
文化是有“底气”的
美食是最具“人间烟火”的
……
临安古镇街道 李仕凡 摄
快来“临安”吧~
一起
在青石铺就的路面上行走
听它低语着千年的沧桑
领略多元文化的源远流长
感受着这座古镇的独特韵味
寻味临安“珍馐美馔”
……
策划:李静 王静旎
资料图片:红河州民政局、建水县民政局、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红河州融媒体中心、建水县融媒体中心
海报制作:王静旎
责编:王静旎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投稿邮箱:hhzrb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