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书香·书润匠心”读书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

政务   2024-12-02 17:09   安徽  
玫瑰书香
书润匠心
读书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

为进一步加强对女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促进女职工素质提升,持续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宣城总工会组织开展“玫瑰书香 书润匠心”女职工读书征文活动,引导广大女职工与书香为伴,与经典同行,充分展现女职工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工作中践行匠心精神的良好风貌。


我们将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与大家一起

共享阅读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


一带一路上的彩虹 

——读贾志红散文集《人在非洲》

朱谱清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过不少港台畅销书,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那时,三毛像一朵自由行走的花,携带着一股神秘气息,漂洋过海刮进内地,让我初次领略了非洲大地的奇异。“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她流浪远方,勇于追求自我、敢爱敢恨的自由精神,让少年的我惊叹不已。

多年以后,同样让我赞叹和神往的是《人在非洲》,是作家贾志红的散文集,我又一次在文字中看见广袤神秘的非洲大地。“作者作为建设项目的亲历者,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为非洲国家和人们带来的发展新机遇,记录了中非合作共赢的动人故事,彰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封面上这样的推介语看起来有些宏大,但仔细品读,你会觉得那些姑娘小伙儿就站在你面前,你会有身临其境般的异域感受:尼日尔河的落日、黑金缎带的二0八公路、尼埃纳原野、奔跑的非洲孩子、月光下的舞蹈、曲调苍凉的民谣、小镇上坐驴车赶集的人们……这一切,都带着浓厚的画面感、鲜活的生命力向你涌来。这些文字的背后,可以感受到作家全身心的工作、融入当地社会,以及悲悯细腻的情感。

我与贾志红同在自然资源系统,因为热爱文学而相识相交,私下也互相取经交流。我知道,她是某央企非常优秀的财务主管兼会计师,她右手财务,左手散文,是大家眼中又美又飒的文艺女神。问起为何主动放弃国内安稳优渥的工作,不远万里来到非洲?她说父亲是第一代地质队员,自己作为地质二代,骨子里有一种漂泊之感。爱好摄影的父亲对她影响很大,远方对她是一种诱惑,哪怕在条件艰苦的非洲。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记录这个时代,读完《人在非洲》,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一种融合和见证。显然,贾志红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大背景下的文学书写范式,这个时代背景就是以亲历者、参与者的角度见证“一带一路”的发展。作为中国援非工程队唯一的女性,生活的不便和艰辛可想而知。工作之余,贾志红以细腻、沉静的笔触,描绘风土人情和日常细节,让西非独特的生命之歌和风情画卷被看见。纵观全书,主题的宏大只是一个隐藏的背景板,如何体现异国土地上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面貌,贯穿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作者身体力行的“平等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怜悯”。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轻易通过各种媒介快速获得所想要的资讯,因而非洲土地的神秘感在降低。显然,异域风情并不是作者书写的重点,她试图“以新的视角去观察苍茫大地、风土人情,重新审视并思考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以文学镜头和语言,倾注自己的感情凝视那片大地,以灵动柔软的笔触刻画他们。在呈现万物之美以外,本书更多的篇幅是呈现人性之美,是深长凝视下的平等之爱。

一类人物是生活在西非大地上的女性群体。也许一个远离祖国的筑路工程队,厨娘是与他们接触最多最密切的人。因为生活,《尼埃纳姑娘》阿娃隐瞒怀孕消息前来应聘厨娘,“我”发现后给她派最少最轻的活,并替她保守这个秘密。还是因为生活,十六岁的阿芙《翅膀》即将折断,她要嫁给六十多岁的老头,工程队为她捐款希望留下她,可阿芙的父亲拿走了全部捐款。“我”以为阿芙会悲悲戚戚地痛哭,可是她“长长的睫毛半掩着大而散漫的眼睛,无惊亦无喜”。《月光之舞》中,“我”赠送的白裙子给厨娘卓丽芭带来了很多快乐,她旋转扭动着身体,仿佛是天生的舞蹈精灵,这来自遥远大城市的白裙子,不仅仅是一件道具,而是打开远方和心灵的秘密通道之一。

一类是非洲的孩子,比如《奔跑,奔跑》中的小男孩乌力。他像一支利箭在草原上奔跑,身后是一群奔跑的孩子,一瓶在非洲不常见的可乐,孩子们一人一口传递着喝,这极其富有画面感的场景,却让人感到淡淡的忧伤。作者怀有善良的私心,希望跑得最快的乌力能够喝到可乐,但他每次只喝一半,因为牵挂姐姐阿夏,“他捧着可口可乐瓶子,像一只小动物捧着果实……常常喝到一半时舔舔嘴唇,然后拧上盖子,往灌木丛那边他家的院子张望。”这段文字的动作及细节描写,闪耀着动人的品质。正如散文家周晓枫所言,“女性写作天然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弱者、边缘、体恤,这些词汇就是文学的自身的立场。”

还有就是生活在非洲的普通人,如卖布的邮递员特拉奥雷。他最大的梦想是组建足球队成为队长,冲向外面的世界。当“我”建议他不能只卖布而要学做裁缝时,特拉奥雷说:“神让每个人都有饭吃,每个人只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朴素的话语蕴含着舍弃更多贪欲的生活哲学。还有民间艺人老穆弹奏《巴拉丰木琴》,歌声那么悠长,那么苍凉,具有穿透人心的感染力。

另外,工程队的同事,也是作者倾注感情的对象。比如项目负责人老何,他严肃不苟言笑,却也细腻温暖,为了迎接第一个女同事“我”的到来,他修建了第一个冲水女厕所,他给狗取的名字充满了质朴和深情。他热爱工作具有强烈的职业精神,他将西非国际公路——二0八公路视为自己的兄弟,当这条公路摊铺完成,“硬汉老何的眼睛里有莹莹泪光在闪动”。比如工程队的文艺青年小冰,他写诗,让枯燥的异乡生活有了一丝诗意;博学且经验丰富的老汪,他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究精神;还有翻译老余转述的未曾见面的徐先生,在非洲大地上修路筑桥四十年,最终长眠于尼日尔河畔,“徐先生在老余心里就像雨后的彩虹,挂在天空,悦目悦心,近在眼前,却可望不可即。”通过书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得以记录,得以被看见。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浮光掠影式的旅行,本书以个人身心融入的姿态、以细腻诗意的笔触,呈现了非洲大地的万物之美。你会看到,即使最微小的事物,都存在独特的美,都值得被尊重。那微小却丰富的内涵,值得用发现和欣赏的目光去探寻。俯下身体注视它们,我们的生命,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对应的注视和观照。

如王国维所言,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在贾志红笔下,万物让她痴迷,值得向微小之物灌输感情:无论是傲然挺立的猴面包树、杧果花的香气、意外出现的蓝羽鸟、还是旱地原野上挣扎出来的九重葛,都自带灵性光芒,令人陶醉。“一两株独立的树傲然挺拔于旷野,苍凉的背景使葱翠的绿色透出顽强的生机。”对待自然界的草木,怀着深情去感知,看着这些异域的生物,她充满了表达欲望。她发现来自印度的阿育王树和菩提树,通过某种迁徙,来到非洲。“它们从佛坛上走了下来,进入凡俗,不在具有教义,它们回到了树本身,还原了一棵植物本来的属性。”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如何对待自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该怎样维系,也是作者努力思索的。

2013年秋天,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经十余年,这条现代丝绸之路,已经惠及了很多国家和人民。《人在非洲》是一份珍贵的“在场”书写,既从侧面展现了我国援非工程队改善当地交通环境、提升经济发展的历程,也是中非人民搭建友谊之桥的历程,从中,可以感受到众多的彩虹在闪耀,生命在歌唱。

我很佩服贾志红,她知行合一,工作之余坚持写作,频频在《人民文学》《散文》上发表,取得了不俗成绩。最近,听说这本书即将被翻译成阿拉伯语、俄语等多个版本,想必会与更多的外国读者见面,真替她高兴。

“咣当——天上掉下个贾志红!”,《人在非洲》真是一道彩虹。如果不信,去读就知道了。

此文获第六届“玫瑰书香 书润匠心”读书活动三等奖


🔗科长的一天|市总工会 宋蕾

🔗理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 新形势下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需综合施策

🔗产改进行时 | 宣州区2024年产业工人印染专项技能培训班开课

🔗宣城市总工会:省五职赛场竞风流 载誉归展壮志宏图

来源/ 宣城市总工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宣城市总工会
依靠职工 尊重职工 服务职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