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大学图书情报(MLIS)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2020-2024)(部分节选)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本学位点共设有以下三个培养方向:
(1)图书馆服务与管理
(2)信息组织与检索
(3)科技查新与查引
(1)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全日制图情专业硕士高校之一。安徽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创办于 2010 年,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全日制图情专业硕士高校之一,已为全国各地图书情报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培养了大量图书情报专门人才。
(2)生源充足,质量高。近 5年平均考录比率接近 9:1,来自全国各大院校的考生,拥有多个学科背景,综合素质较高,“双一流”高校生源逐年增加,录取的研究生中来自“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接近 1/4。
(3)高水平研究成果转化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源能力足。本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依托图情档已有的学科优势,将研究与教学有效融合,吸纳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通过项目推进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提供平台,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4)校外资源参与办学多。本专业建立了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科技情报所、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等 10多个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聘请了 30位业界资深专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5)培养社会需求人才导向明确。聚焦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信息组织与检索、科技查新与查引三个培养方向,紧密结合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数字江淮”等区域发展战略对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现有学科优势和校内外资源,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6)培养成效显著。5 年来已为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公司等单位培养了 300多名研究生,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所在行业和单位业务骨干,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广受社会肯定和好评。
师资结构:学位点师资由学界与业界教师共同构成,目前共有专兼职导师51人,其中,校内专职导师 21人,业界兼职导师 30人。导师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硕士以上学位 47人,博士学位 24人,分别占 92%和 47%以上。
(1)研究生报考数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生源结构。我校图书情报硕士点从 2011年开始招生,报考人数、录取人数逐年增多,近五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接近 9:1,生源充足,来源广泛,质量较高,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逐年增加,近两年接近 1/4。具体情况如表 4所示。表 4近五年考录与生源情况
年份 | 报考人数 | 实际录取人数 | 录取比例(%) |
2020 | 457 | 61 | 7.5% |
2021 | 568 | 81 | 7% |
2022 | 1214 | 87 | 14% |
2023 | 1056 | 88 | 8.3% |
2024 | 590 | 81 | 7.3% |
(1)就业率高。近五年共毕业学生 310名,92%以上实现当年毕业当年就业,最终就业率为 100%。
(2)专业对口。毕业生就业单位以各类图书情报机构为主,主要为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公司、档案资料室等,除 1人升学读博外,对口就业率为 100%。
(3)用人单位评价与后续发展质量好。经过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我校 MLIS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大多已成为各就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已走上了领导岗位。
二、自我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同行专家对本学位授权点的意见(含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第一,实践教育基地略显不足,尚需进一步增加。随着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现有 10个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略显不足,压力较大,需要进一步增加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以满足研究生实践教育岗位需求,丰富研究生实践教育内容,提高研究生实践技能和水平。
第二,专任教师实践经验少,有待进一步丰富。我校 MLIS师资队伍中,学界教师有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机构等单位任职经历的人员不多,对图书情报机构实际运作情况真正十分熟悉的教师相对较少,难免在教学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第三,与国(境)外学术交流少,亟待进一步增进。由于我们是地方大学,虽然我校已经积极输送 MLIS专任教师参与国(境)外的学术交流,但整体来看,与国际和境外的图书情报界学术交流机会相对较少,更多的还是参与国内的各种学术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国际化视野。
三、持续改进计划
第一,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力度。在加强原有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同时,计划每年新增 1-2个新的实践教育基地,力争建设 20个左右包括各类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数据管理、信息咨询与服务公司在内的各类各级实践教育基地,充分满足实践教育的需要。
第二,加强与文献情报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鼓励青年教授、副教授到文献情报机构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参与实际工作,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尽可能多地邀请文献情报机构中学者型工作人员走进课堂,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加强与地方文献情报中心的合作,建立 MLIS研究生培养基地。
第三,加强与国(境)外学术交流的力度。进一步推动 MLIS教育的国际交流,开展师资以及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互访,借助我校已与英美日等国多所大学建立的校际交流平台,努力将 MLIS教育作为一个项目纳入其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