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加坡餐饮停业数量比疫情期间还多
2、呷哺呷哺国际扩张何去何从?
12月16日,呷哺呷哺新加坡正式结束营业。据其在社交媒体发布的闭店通知显示,这一决定是呷哺集团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战略性调整。
除了呷哺呷哺,新加坡多家知名餐饮业在今年宣布了停业,比如米其林一星的江师傅私房菜、Sommer,以及刚宣布在年底关门的Tippling Club等。
新加坡餐饮,不“香”了吗?
新加坡餐饮停业数量比疫情期间还多
据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RA)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新加坡共有3004家餐饮公司关闭,同时有3577家新餐饮公司开业。这意味着,平均每月有273家停业、325家开业,或者说每天有9家关门、11家新开。相较过去三年,停业数量上升了两至三成。
对于餐饮公司停业数量显著增加的原因,Knight Frank在其第三季度零售报告中分析认为,大量海外品牌涌入新加坡市场可能是关键因素。这些国际品牌带来了更高的市场竞争,迫使本地餐饮运营商不断创新或进行业务整合,以求在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呷哺呷哺也是海外品牌之一,但作为火锅品牌,其在新加坡及其他国际市场同样面临激烈竞争,运营压力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成本压力的上升也对新加坡餐饮业形成了重压。Knight Frank报告进一步指出,材料成本、劳动力费用以及租金的持续攀升,使新加坡餐饮业近两年的关店规模甚至超过了疫情期间。作为对比,2020年疫情高峰期,由于外出就餐需求骤降,每月平均关闭的餐饮公司数量仅为170家。
无论是中餐品牌还是本地品牌,新加坡餐饮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激烈的洗牌。这既是挑战,也是对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的严峻考验。
呷哺呷哺国际扩张何去何从?
2023年1月,呷哺呷哺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中国大陆以外的门店。布局新加坡,也被认为是呷哺集团寻找新的增量市场,以扭转连续亏损的状态。
呷哺呷哺落地新加坡后,也做了一系列本土化的调整,试图努力抢占市场。比如,呷哺呷哺在新加坡首店就保留了吧台与特色的单人小锅模式。但在菜品上,呷哺呷哺做出了调整。不同于国内市场,呷哺呷哺在新加坡推出的大小鸳鸯锅,固定的小鸳鸯是养生菌菇锅,而另一半有五种锅底可选,每款都是海外独有的,主打“金汤酸菜锅”和“暖心胡椒猪肚鸡锅”两种口味。
呷哺呷哺新加坡店
然而,呷哺呷哺在新加坡营业两年终究以闭店收尾,且整个集团的亏损仍在持续。据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呷哺呷哺收入为23.9亿元,同比下降15.9%,上半年录得税前亏损2.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盈利704万元大幅转亏。在财报中,呷哺呷哺表示,2024年上半年门店数较去年同期减少22家,并且闭店的动作还将继续。
火锅作为国际市场最受欢迎的中餐类别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火锅的国际市场规模在持续增长,到2026年,国际火锅店市场规模达到465亿美元,国际市场的火锅店数量预计将从2021年的13.4万家,增加到2026年的16.9万家。这表明,海外市场依然是火锅品牌扩张的重要机会。
面对国内外的双重亏损压力,呷哺呷哺是否还有能力在未来重新布局海外市场?在全球火锅行业前景持续向好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值得持续关注。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