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彬彬离世,是一个时代的谢幕?还是一个时代的反思和忏悔?!

教育   2024-10-01 19:01   广东  


作者:天路客何

转自公众号:生命树观点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其实人与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人如果想要达到生命极致的光与亮的美好,就必须先要看到并承认人性暗与黑的真相。


但就像耶利米说的: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人性的本能都是逃避承认自己的黑暗,活在一种平庸之恶里。


但那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却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结果报应他。

01


一个时代的结束



在历史的长河中,某些名字如蜻蜓点水,轻轻一触便消逝于风中,而有些名字却如雷贯耳,映射出人性的悲剧与复杂。



9月16日,宋彬彬走完了她77年的人生,黯然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作为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她的名字、她的故事都引发了无数人的唏嘘和反思。


1947年,宋彬彬出生于一个红色家庭,父亲宋任穷是中国共产党的开国元老。


这样的背景注定了她的命运与众不同,却也让她在后来的历史洪流中,成为了极具争议的人物。


她的青春是在红色与蹉跎中度过的,这段历史无疑是中国社会的一场浩劫,个人与集体故事的交错,深深影响着整整一代人的命运。


1966年那场运动的号角吹响,彼时,宋彬彬青春正盛,她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是最好的温床。


她的名字因为在天安门广场给毛泽东佩戴袖章而响彻全国,这一幕如同标志,成为了时代的象征。


她被称为“毛泽东身边的红卫兵”,一度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而因为一句“要武嘛”,她改名为宋要武。


结果要武的激进和武斗,导致了无数无辜者的牺牲,而宋彬彬作为事件中的核心人物,历史对她的评价依旧各有争论。


有人视她为盲目跟随的狂热者,也有人认为她只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她参与的暴力与打斗,是集体狂热的结果,还是她个人道德的缺失,至今都无法简单定论。


02


激化的情绪



1966年8月,卞仲耘之死成为了这场悲剧的标志性事件,宋彬彬作为学校红卫兵的领袖之一,无疑深陷在这场漩涡的中心。


在历史的审视中,个体责任与时代背景交织,形成了极其复杂的道德拷问:究竟宋彬彬在其中扮演了多大的角色,又有谁能承担起这个悲剧的重责?

在极端化的集体狂热推动中,个体就像大潮中的小波浪,还是大潮根本就是由小波浪组成的,一直都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迷思。


1980年,她选择留学美国,并在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步入科学研究的职业生涯。


她在海外生活的低调,似乎也在不言中反映出她对这段过往的逃避,或者根本就是说不清楚的惊惶。


但人性中那虽然被烙铁烙坏却还残存着的良心,还是让她在2014年回到中国,试图与往事和解。


她在北师大附中向因文革遭受苦难的师生道歉,然而这道歉却并未得到所有人认同。


卞仲耘的丈夫王晶垚对她的道歉表示不接受,认为她的行为缺乏真诚。

而这一幕却再一次将历史的伤口撕开,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和天问,并对那个时代和人性的真相深刻的检讨和反思。


相信此时置身于道德反思迷雾中的宋彬彬,她的内心无疑在与痛苦与责任博弈。


没有人知道越过了岁月的河流,她是否能真正面对那段沉重的历史?


的确历史如同回旋镖,不容忽视;每一个参与者的行为,都可能成为支撑整体的那根“稻草”。


所以,面对极端环境下的集体行动,理智、自省与道德的考量,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责任。


我们应该如何在原则与狂热之间,保持人性的温暖与理性的思考?


03


狂热分子


其实,历史早就将真实的答案呈现出来,我们只要看看历史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就会总结出大致相同的规律和原则。



当数万甚至数十万、数百万的人聚集在一起,将某个人当成神一样顶礼膜拜,超出想象的可怕事件就会随之而来。


《狂热分子》是埃里克·霍弗(EricHoffer, 1902-1983)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他在本书中极其深刻和尖锐地,分析了群众运动的形成、条件、特点、进程,该书一经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


数万甚至更多人聚集被称为群体运动,而热衷于发动群体运动和参与运动的人,都是失意感非常强烈的人。


而这种失意感的来源,就是人类理想与现实巨大落差的崩溃反应,这是隐藏在所有人类内心深处的无法被根治的病毒。


而所有发起运动者的聪明之处,就是他们发现了这个人性的真相,并清楚了人性内心深处的需要。


只要鼓动人们参与到他所设计出来的某种运动中,就会让人们如同蜂群和蚁群一样陷入“有序”的疯狂。


因此霍弗非常敏锐的指出:“将自己装饰成一个有意义的人,这是每一个无能的人给自己的掩饰。”


说实话,这句话会扎破很多人的小心脏,因为人性最大的悲剧,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不明白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这也就是阿伦特对此提出的先知性启示,第一次振聋发聩指出“平庸之恶的概念:


个体在机械体制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判断权利放弃的恶。


04


平庸之恶


所以,“平庸之恶”这个概念,彻底帮助人们去除对“恶”的神秘感,让人们看到,这样的恶可以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就像最近在深圳杀害孩子的那个恶人,就像当年杀害卞仲耘的凶手一样。


他们在看起来截然不同的时代中,实质上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是一个有意义的人,为的是掩饰自己毫无意义的人生。


而彼时宋彬彬们的冷漠,与今天鼓吹民族主义者的激动,其实都不过是一群没有价值的失意者。


而所有“善良”的人,也仅仅是因为环境和不同的条件才没有变异,而一旦环境变化和条件成熟,都会原形毕露。


这就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置信的事实,最让人匪夷所思的真相,最让人痛苦和崩溃的本质。


所以,写到这里内心深处是极其抗拒甚至是恐惧的,因为,当我义正辞言去批判的时候相当心虚。


在批判这些恶人的时候,暂时也得到了某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权力,但瞬间内心的恶就汹涌澎湃一泻千里。


幸亏,灵魂深处那微小的声音在这个时候温柔地提醒,当你想杀死恶龙的时候,你就已经成为了恶龙,这就是人的罪恶。


极其庆幸的是,敢直面深渊的时候,在深渊的极致之处有光芒;极其感恩的是,愿承认自己邪恶的时候,在人性的尽头有拯救!


所以,当我们真正敢于反思的时候,不仅仅是对宋彬彬的追忆,更是一个跨越时代直面人性本质的机会。


一个时代的烙印或许可以淡去,但在灵魂深处的印记却永远无法抹去。


怎样防止历史重演?答案就在于我们每个人的选择,是承认并悔改,还是自义而放肆,每个人都可以改变历史!

看看这些孩子们的外语,脱口而出如母语一样!

而且孩子完全自学,不用外教,不用家长会外语

—END—

回复 英语,母语式英语博雅教育

回复 西语,母语式西语启蒙

回复日语,母语式日语启蒙

回复法语,母语式法语启蒙

一些宝妈的育儿分享:

英语专八妈妈,给孩子的英语启蒙失败了......

天养人肥嘟嘟,人养人皮包骨,这句谚语是真的吗?

英语老师花大把时间学英语,用的却是错误的方法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进入:

中英双母语经典教育&博雅教育直播课堂

简多自学
简单养多生娃自己学用经典,母语式法语西语日语英语,家庭双母语,畅游中外经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