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KA 赢家观察【2024年5月】

财富   2024-05-23 14:05   广东  




PART 1.宏观形势

● 供需两侧:4月份总需求继续下探,生产有所加快
● 物价水平:4月CPI同比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至0.3%,PPI同比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至2.5%
● 货币金融:4月份社融和M1同时负增长,社会资金活化程度持续不足
PART 2.品牌资讯

● 一季度服饰上市公司业绩整体表现排序为运动服饰公司>中高端男装公司>中高端女装公司

● LV:借助在小红书社交媒体平台的直播将时装秀resee的传统从业内带向大众,对时装秀的后续推广策略进行升级

● Miu Miu:创意理念的连贯性推动品牌高端化的积累,加以持续的高端化产品供应、爆款产品出圈和提价策略,为Miumiu脱颖而出和业绩增长打下了基础

● Burberry集团:截至2024年3月底的全财年营收同比下降4%至29.7亿英镑;2024年1月至3月中国大陆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9%,日本市场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8%

PART 3.零售业态资讯

● 赢商大数据:一季度12个重点城市样本购物中心开关店数量基本持平,女装、服装集合店仍深度洗牌,折扣店新物种、平价“白牌”增多

● 尼尔森报告显示今年1-2月抖音电商快消品销售额增长70%,综合电商增长4.4%,内容电商进入快车道,综合电商平台加快建设内容生态

PART 4.行业简讯


PART.1

宏观形势 

▶ 供需两侧:4月份总需求继续下探,生产有所加快

【消费】4月社零同比增长2.3%,较3月增速放缓0.8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0%,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4.4%;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5.6%。按零售业态分,1-4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专业店、便利店、超市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7%、4.8%、1.8%,百货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分别下降3.5%、0.6%。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较1-3月份放缓0.9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1.1%,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9.2%、10.5%、9.8%。

【固定资产投资】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03%。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较1-3月放缓0.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0.3%,增速放缓0.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同比减少15.2%(降幅扩大3.8个百分点)。

分领域来看,1-4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增速较1-3月放缓0.2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投资增长16.3%,增速加快3.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0%(增速较1-3放缓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降幅较1-3扩大0.3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4月份,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1.5%,增速由负转正,但较2016~2023年(不包括2020年和2021年两个异常年份)同期均值水平仍低1.83个百分点,对美国、欧盟、东盟出口同比分别下降2.8%、下降3.6%、增长8.1%。进口同比增长8.4%,较3月回升10.3个百分点,较大幅度回升的主因是2023年同期低基数效应,4月进口两年复合增速为-0.57%,增速相对仍偏弱。

【工业生产】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较3月加快2.2个百分点,生产有所加快。41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的行业较3月份增加4个其中,纺织业增长6.6%,布的产量增加2.5%,自2022年4月以来首次转正。

▶ 物价水平:4月CPI同比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至0.3%,PPI同比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至2.5%

【CPI】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与上月比较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8%。1-4月平均,CPI比上年上涨0.1%。4月份,衣着价格同比上涨1.6%,环比下降0.1%。

PPI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较上月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0.3%。就PPI同比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14.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5.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下降4.2%,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下降3.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2.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1.0%,降幅均收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9.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8.5%,汽车制造业价格下降2.0%,降幅均扩大,显示工业上游原材料需求疲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9.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6%,涨幅均扩大。
▶ 货币金融:4月份社融和M1同时负增长,社会资金活化程度持续不足
4月份,社融减少1987亿元,是继2005年以来首次单月负增;人民币贷款新增0.73万亿元,同比多增112亿元,其中,居民贷款减少5166亿元,居民融资需求持续走弱。

M1增速转负,一方面,基建、地产相关企业受项目开工缓慢影响,资金活化程度仍偏弱。另一方面,受禁止“手工补息”影响,4月存款流入理财增加,部分企业活期存款转移至理财。M2增速下降反映信贷派生较弱,同样也有存款搬家的影响。

从存款数据上来看,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3.92万亿元,同比少增约3.46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85万亿,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87万亿,财政性存款 增加981亿元,非银存款减少3300亿元。


【宏观形势简评】

4月份需求侧数据继续下探,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社零总额同比增速较3月放缓0.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自2023年3月以来首次转负,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5.6%。1-4月,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较1-3月均放缓,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持续扩大。4月份出口增速虽由负转正,但仍低于近五年均值水平,对美国、欧盟出口同比仍负增。在供给侧,生产有所加快,41个大类行业中增加值保持增长的行业较3月增加4个,或由补库存推动。5月17日央行出台“史上最宽松”购房信贷政策,对拉动购房需求、促进居民加杠杆的效果尚待观察。


PART.2

品牌资讯 

▶ 一季度服饰上市公司业绩整体表现排序为运动服饰公司>中高端男装公司>中高端女装公司


中高端女装上市公司中,2023年,朗姿女装业务营收同比增幅最高,达到29%,欣贺股份增幅最低,仅为0.93%;2024年第一季度,歌力思营收同比增长12.5%,但净利润大幅下降38%,欣贺股份、地素时尚、锦泓集团营收同比均下降。

中高端男装上市公司中,2023年,比音勒芬、报喜鸟、九牧王、雅戈尔时尚业务营收增幅均超过15%;2024年第一季度,九牧王营收增幅最高,达到21%,比音勒芬增长17%,雅戈尔时尚业务、七匹狼同比下降。

运动服饰上市公司中,2024年一季度,主要运动品牌营收同比均增长,其中,安踏集团旗下始祖鸟、迪桑特等品牌录得25~30%的高增长,361°高双位数增长,Fila高单位数增长,李宁品牌市场表现相对较弱(整体录得低单位数增长)。

▶ LV:借助在小红书社交媒体平台的直播将时装秀resee的传统从业内带向大众,对时装秀的后续推广策略进行升级

在LV于上海龙美术馆举办全新寰游时装秀的两天后,于4月22日晚9时在小红书举办直播,邀请不同领域意见领袖细述此次2024早秋女装系列时装秀,引发行业和市场的广泛关注。据时尚商业快讯监测,此次直播时长约100分钟,实现47万观看量,打破小红书奢侈品直播记录。直播期间,LV首次在小红书推出线上限时店,供观众即看即买或预约到线下门店体验,线上限时店将于4月19日至6月30日运营,为2024早秋女装系列5月中下旬的正式入店进行预热。

尽管奢侈品牌时装秀直播屡见不鲜,LV此次开创的新例是在小红书上进行了时装秀和resee两次直播,为观众提供从秀场到resee、由远及近的沉浸式体验。换言之,LV此次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将时装秀resee的传统从业内带向大众。所谓resee,意指奢侈品牌在时装秀之后的第二天将时装秀展示的衣服和配饰进行静态陈列,供媒体和VIC客人近距离观看,了解系列产品的更多细节,以便进行报道或预定。

此举无疑满足了国内观众日益高涨的好奇心。在时装秀直播将以往神秘的秀场和宏大秀场所带来的震撼体验带向观众后,时装系列、前排明星、秀场布置等关键元素已被观众熟知,这些奢侈品认知迅速提升的观众正对系列背后的故事产生兴趣,也具备了更高的鉴赏能力。毕竟一场15分钟的时装秀承载了过多内容,很多在秀场一闪而过的单品,实则大有乾坤,而奢侈品牌工艺和巧思往往体现于此。从直播效果来看,此次LV实现了对直播水准的“奢侈品化”。

这一方面体现在直播置景选在秀场原址龙美术馆,还原时装秀氛围。另一方面,在直播流程设计上,这次直播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电视节目。在主持人Linda李静的串联下,大约100分钟的时间里,庞大的嘉宾阵容的谈话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从相对抽象的系列创作理念,到时装、配饰和香水等各个产品品类的亮点,让观众前所未有地深度理解一场时装秀背后的方方面面。

具体来看,超模汪曲攸分享了为此次大秀制作配乐的背后故事,苏富比亚洲区董事王汐楚详谈了LV此次中国艺术家合作项目,LV品牌大使钟楚曦和音乐人刘逸云分享了各自与品牌的故事。时尚博主Savi、yuyuzhangzou、时装设计师Wingfree、造型师Lucia Liu等意见领袖则谈及该系列的造型技巧和LV女装世界的创作理念。

嘉宾转场的空隙,直播由模特展示运镜,以及受邀嘉宾在互动装置前自拍等环节进行串联,保障了直播的流畅性和连贯度,也给观众进行消费决策提供了时间。

总体而言,无论是从业内评价还是直播数据来看,LV此次大胆创新取得了成功。

值得关注的是,从秀前预热到秀后的持续传播,LV在此次大秀中将小红书作为战略阵地。除了两场直播,该品牌在秀前通过与T杂志、Wallpaper、Nylon等媒体小红书账号进行内容合作进行前期铺垫。

事实上,LV在技术创新和本地化上长期保持领先,并建立了自己的独特传统。不论是与得物App的直播合作,以触达年轻一代消费者,还是2020年疫情初期线下受阻,通过微信小程序限时店灵活向线上引流,同时也不得不提到该品牌2020年首次尝试小红书时,因奢侈品牌直播是否稀释品牌定位而引发的市场争议。作为全球最大奢侈品牌,LV具有时时尝新的底气,但是当市场聚焦创新时,往往忽略了事情的反面,即品牌能否对试错的代价照单全收。

过去三年小红书生态迅速成熟,对奢侈品购买决策和品牌认知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关键影响,这在国内市场有目共睹。在这一战略性市场面前,LV显然并不介意第二次尝试。深有意味的是,LV时隔三年杀回小红书,依然是第一个做小红书直播的头部奢侈品牌,这是其作为全球最大奢侈品牌的引领作用。如果说三年前,奢侈品牌还在某种意义上为了树立技术创新的品牌形象而彼此竞争,那么如今,创新技术手段已经有了更明确的目的,即在奢侈品回归常态化增长的背景下,提升造梦与生意之间的转化。

此次大秀标志着LV品牌VIC客户运营策略的升级。小红书直播是LV向消费者打开的一扇窗,令更多消费者对品牌的VIC体验产生向往,通过近距离交流提升品牌在本地市场的粘性。除了在时装秀当晚和次日的线下resee活动中邀请VIC客户参观,LV此次将resee活动拓展至前所未有的规模,在未来一个月时间将秀场展示的唯一一套新系列带向北京、成都、杭州、广州、南京和青岛这五个城市,直至5月17日,此次2024早秋系列将正式进入店铺发售。

从生意的角度来看,以往奢侈品新系列的销售表现要在正式上架后才能获得反馈,如今品牌可以在该节点之前就提前确认大部分订单,进行生意预估,以便对订货量、库存和上架节奏进行精确管理,猜准生意的节奏

小红书后台数据显示,站内全行业销售人员账号整体高达10万个以上,发布内容笔记总量近200万,覆盖数千品牌。2023年1月到3月,用户搜索SA相关词的热度同比2022年增长6倍。可见奢侈品销售人员成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键桥梁,在全渠道都是如此。中国消费者往往更相信人际交流,笃信眼见为实。他们对奢侈品的认知已经在过去十年间迅速成熟,如今随着消费心理趋于理性,他们对品牌提供的文化内涵和综合体验提出更高要求。


▶ Miu Miu:创意理念的连贯性推动品牌高端化的积累,加以持续的高端化产品供应、爆款产品出圈和提价策略,为Miumiu脱颖而出和业绩增长打下了基础

Prada集团交出第一季度成绩单,收入大涨16%至11.87亿欧元,所有品牌和市场均实现增长。核心品牌Prada销售额增长7%至8.26亿欧元,占总销售额的77%,Miu Miu销售额则猛涨89%至2.33亿欧元,占总销售额的22%,Church’s大涨22.4%至704万欧元,占总销售额的1%。显然,Miu Miu的业绩惊艳了行业。即使对于那些了解品牌的业内人士,Miu Miu的业绩也完全出乎意料。要知道2023年第四季度,Miu Miu的销售额增幅也高达82%。毫无疑问,Prada处于当前发展势头最好的奢侈品集团之列,而Miu Miu是当前市场最大黑马。

根据Lyst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Miu Miu凭借8%的搜索量增幅重回第一,这也是Miu Miu首次有多达三款产品出现在十大热门产品榜单中。Prada则从上一季度的第一名下降至第二名。

Miu Miu的基数的确不高,这是其高双位数增长的前提。该品牌2023年全年收入6.49亿欧元,仍未迈进10亿欧元俱乐部。但是若延续其2023年高达58%的增幅,Miu Miu今年就会突破10亿欧元,若更保守地以30%的增幅计算,Miu Miu最晚在2025年也会迈入这一行列。某种程度上,Miu Miu将原本属于Celine的那批趋势敏感型消费者吸引了过去。眼前市场环境下,奢侈品消费不是降级,而是趋于理性,消费者的品牌选择收窄,只选择投资头部奢侈品牌和一两个当前势头最旺的品牌。与韩流明星Lisa对Celine的助力相似,Miu Miu也受益于Emma Corrin、张元英等品牌大使的明星效应随着Celine增速放缓,Miu Miu接棒。Celine在五年间实现了从8亿欧元向近30亿欧元的跨越,Miu Miu的潜力自然也令市场充满期待。

事实上,一个10亿欧元规模的品牌已完全具有形成独立文化和商业气候的能力。近来炙手可热的意大利奢侈羊绒品牌Brunello Cucinelli刚刚突破10亿欧元大关,在2023财年销售额同比上涨23.9%至11.4亿欧元,提前5年完成销售目标,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换言之,Miu Miu将真正意义上摆脱被视为Prada副牌的角色。尽管Prada集团多年来持续强调Miu Miu并非Prada副牌,但客观上,市场很少将Miu Miu作为独立品牌进行审视。就连创意总监Miuccia Prada本人也从来不刻意从商业定位上对两个品牌进行区分。她在2014年接受System杂志采访时表示,Miu Miu在创意过程上与Prada形成区分,Miu Miu的创意决策不如Prada那般精细复杂。与其说Miu Miu是更年轻,不如说是更迅捷。

事情在2020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当时Prada品牌得益于Hobo手袋和再生尼龙系列等爆款产品,推动集团业绩和股价表现乘势起飞。起初Miu Miu还未完全引起人们的注意,到了2021年,Miu Miu便开始迅猛发力。这一变化的本质动力,来自于创意。2020年,Miuccia Prada悄悄启动创意大权的过渡计划,邀请Raf Simons与其担任名义上的联合创意总监。而后多方消息人士证实,Miuccia Prada对于主品牌Prada的设计更多大胆放手给Raf Simons,而自己的主要精力则转向规模更小的Miu Miu。不仅如此,Miu Miu也找到了新鲜血液。在Miu Miu 2021秋冬系列中,知名造型师Lotta Volkova首次受邀参与造型设计,凭借着她敏锐的时尚触觉,重新演绎了Miuccia Prada的设计语言,诠释了Miu Miu叛逆和魅惑的少女形象,激发了年轻消费者对Miu Miu的好奇心,该系列的露脐装造型席在国内外社交网络风靡一时。如果要说Lotta Volkova参与定义了近十年的时尚潮流,这绝不是一句大话。

多方消息人士称,Lotta Volkova早已不仅停留在传统造型师的角色,而深入参与到Miu Miu前期创意当中。在2022年春夏系列、2022年秋冬系列以及2023年春夏系列中,Miu Miu再次打破了时尚界对于比例的刻板形象,Lotta Volkova则为整体造型注入了一种较以往不同的荒谬的时尚风格,比如2022春夏系列的露脐装造型在视觉上加长了腰部,通过违背观众的审美习惯来吸引注意力,同时引发市场有关低腰是否将要回潮的讨论。

在市场研究Prada和Miu Miu的成功时,往往顾左右而言他,忽略了这个集团与其他中档奢侈品牌或奢侈品巨头的本质差异,那就是创意的连贯性。

在Miuccia Prada的手中,两个品牌虽然风格表现不同,但都聚焦世界的矛盾性,以颠覆美丑概念为己任。它们的先锋性以公众易于接受的形态出现,不同于日本和比利时设计师的实验性,Miuccia Prada是知识分子的审慎,是保守假象下的叛逆。

就像人们以为Miu Miu只是令公式化的少女风格在市场上风靡,但事实是,它也以内裤外穿这样的趋势挑战了社会审美。大部分消费者不会如此穿着,但仅仅将这样的形象输送到大众眼前,已经证明一个品牌设定时尚趋势议程的能力。

简单来说,Prada集团拥有一个持续对外界进行思考的大脑。在2020年疫情后,不得不将时装秀转向线上的Prada在每一场秀后举办“可能的对话”,邀请各界专业人士探讨世界议题,将时尚置于更大语境下进行审视。在这样一个大脑的驱动下,Prada的两个品牌证明时尚行业永远的定律,即创意是第一生产力。

Prada和Miu Miu至少做对了一件事,就是保证了创意理念的连贯性,仅这一点已经超出了同行。而同梯队品牌恰又正处于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创意总监持续更替,品牌形象模糊不清,管理层迫于业绩压力干涉创意团队。

所谓惊喜,就是正当市场认为Miu Miu在2024秋冬系列将继续打磨少女风格的穿搭公式时,品牌就给出了一个超出人们预料的时装系列。在今年三月的米兰时装周期间,Miu Miu 2024秋冬系列借鉴了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推出了一系列跨越不同年龄层次的单品,模特阵容包括28岁的Gigi Hadid、63岁的Kristin Scott Thomas,还大胆启用首次走秀的71岁中国退休医生覃阿姨。这是一个品牌对自我重复的警惕。

从商业上看,这一季Miu Miu与Prada的分界线好像再次模糊了,但没有人能够否定Miu Miu创意的成功。由于该系列是下半年即将进店上架的秋冬系列,我们从市场对时装秀的反馈上已可以初步判断Miu Miu保住了2024年的业绩,这更意味着品牌最快在今年末步入10亿欧元俱乐部并非空谈。在创意长期连贯、运营基本功梳理得愈发清晰的情况下,Prada集团的两个品牌都实现了协同上涨。就连集团旗下常年表现不佳的Church’s都在连续多年跌跌不休后,在今年第一季度重新恢复增长。

第一季度业绩所带来的是一个真正重要的里程碑或关键契机,一是纠正市场认知,二是重新树立集团化形象。长期以来,时装爱好者眼中的Prada是先锋小众,代表了知识分子群体的不俗品味,而避免与LV等头部品牌竞争的品牌。大众市场眼中的Prada是2011年至2016年间业绩低迷所遗留的印象,定位不高,产品质量堪忧。资本市场眼中的Prada是2020年疫情后莫名起飞,实现华丽转身的黑马。

然而事实上,如今的Prada已经是如今最有可能接近头部奢侈品牌的中档品牌,或许品牌风格先锋小众,但在综合实力上已经进入核心战场。同时,经过创意的持续积累,配合高端化产品供应和提价策略,那个大众印象中与奥莱渠道,以及质量不如山寨版的杀手包捆绑的2010年代Prada已经基本成为过去式。

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为冲击高端化实行提价策略的奢侈品牌如Gucci、Burberry、Ferragamo等都没有成功,市场不买单,原因在于提价速度高于品牌通过创意成长的速度。Prada虽然一度面临卖得越来越贵的诟病,但基于长期连贯的创意沉淀,又以季度为单位持续制造惊喜,便成为了中档奢侈品牌矩阵中提价策略唯一奏效的品牌。区别在于此。

Prada两个品牌创意长期强势,而商业运营能力的提升使其成功将创意转化为了具体的爆款产品,最终落地的不只是手袋,而是多个品类全面开花。

这也解释了Prada成衣业务在当前奢侈品市场的比较优势,以及Miu Miu全品类爆款的原因。两个品牌在鞋履品类的势能甚至通过与内部品牌Church’s的联名带动了后者业绩,可见Prada两个品牌风格影响力的全面性。

Prada集团首席执行官Andrea Guerra表示,第一季度,Prada实现了稳健且高于市场水平的增长,Miu Miu的强劲业绩证明了过去几年实施的战略和严格执行力是正确的。尽管该行业正在经历新的改变,但Prada仍然有信心实现稳健、可持续和高于市场的增长。

Gucci证明先激进冲规模再提升定位的路线失败。该品牌虽然快速闯入百亿欧元俱乐部门槛,但也在巅峰时遭遇瓶颈,同时受到创意风格审美疲劳、品牌定位和运营管理问题的困扰。市场过早给Prada和Miu Miu划界或许也无意义,因为这与创意不设限的本质矛盾。下一个周期可能是属于给利润设限、主张优雅增长的Brunello Cuccinelli,以及坚持独特性和知识分子审慎思考的Prada的。


▶ Burberry集团:截至2024年3月底的全财年营收同比下降4%至29.7亿英镑;2024年1月至3月中国大陆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9%,日本市场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8%

5月15日,Burberry(博柏利)集团发布了截至2024年3月30日的2024财年年报全年营收同比下滑4%至29.7亿英镑(按固定汇率计与去年持平),低于集团预期;同店销售额(Comparable store sales)同比下滑1%,上半财年同店销售额10%的增长被下半财年8%的下滑所抵消。

中国大陆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其中第四财季同比下滑19%。此外,第四财季,中国大陆客户数量同比减少12%,旅游消费占中国大陆客户全球消费的近四分之一。

对于2024财年全年业绩,Burberry首席执行官Jonathan Akeroyd表示,“在奢侈品需求放缓的背景下,执行我们的计划具有挑战性。虽然我们的2024财年财务业绩低于我们最初的预期,但我们在重新调整品牌形象、改进产品和加强分销以及改善运营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我们正在利用过去一年的经验教训来调整我们的方法,同时适应外部环境。我们对实现Burberry作为现代英国奢侈品牌潜力的战略以及成功度过困难时期的能力仍然充满信心。”

根据财报,Burberry 2024财年的战略进展如下:

s重新聚焦于现代英国奢侈品的故事讲述,提升品牌认知度,精英客户(elite customer)数量和消费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s提升了季节性产品的美感和质量,开始重振规模更大的核心系列(core collections);

s年内,分销网络继续转型,新增79家新店或翻新门店,超过50%的门店为新建或经翻新的;

s根据新的创意愿景重新配置供应链,改善线上补货的核心产品供应并加强制造能力,根据可持续发展路线图持续交付。

展望2025财年,Burberry表示,在外部环境仍然不确定的情况下,集团预计,“上半财年将继续面临挑战,预计从下半财年开始会看到采取这些行动带来的好处。随着加强对分销的控制,批发业务营收预计将在上半财年下降约25%。我们将继续在DTC领域投资,同时严格控制成本,以支持我们的增长目标。我们已经确定了成本节约措施,以使我们能够抵消下半年通货膨胀的影响。”

2025财年,Burberry 的优先事项如下:

s在品牌叙事中完善品牌表达并增加产品聚焦,加强与新客户和现有客户的互动方式和渠道,以加深与他们的联系;

s完善产品供应,确保季节性系列和核心系列之间的平衡;

s提升零售店的体验并关注转化率,提升在线客户体验,精简EMEIA地区的批发渠道,以进一步加强分销控制;

s改善运营交付,推动成本效率,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

按照市场来看:

亚太地区: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不过,由于整个地区所有本地客户所面临的经济挑战,第四财季同比下降17%,其中:

s中国大陆市场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第四财季同比下滑19%。其中,第四财季,中国大陆客户同比减少12%,旅游消费占中国大陆客户全球消费的近四分之一。

s韩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8%,第四财季同比下滑17%。其中,第四财季,韩国市场客户同比减少12%,旅游消费同比增长两位数,主要集中在EMEIA(欧洲、中东、印度及非洲)地区和日本。

s日本市场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5%,第四财季同比增长18%,增长强劲。受旅游消费的支持,日本市场第四财季旅游渠道销售额增长了两倍多,占整个财季日本市场销售额的一半。

s南亚太地区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4%,第四财季同比下滑24%。主要原因是由于本地客户的减少,旅游渠道业绩的低个位数增长也未能完全弥补这一影响。

EMEIA(欧洲、中东、印度及非洲)地区: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4%,第四财季同比下滑3%。第四财季,EMEIA地区受益于强劲的旅游渠道业绩增长,但本地客户支出同比下降了低两位数,带来了一定压力。

美洲地区:全财年和第四财季的同店销售额均同比下滑12%,本地客户延续了相对广泛的消费下降趋势。

按照业务条线来看:

s在Heritage经典风衣的主导下,外套类别表现强劲,2024财年销售额同比增长高个位数;围巾类别销售额同比增长两位数;

s男装和女装成衣的销售均低于集团平均水平,2024财年销售额同比下降个位数。

英国金融服务商Hargreaves Lansdown首席股票分析师Sophie Lund-Yates表示:“在奢侈品需求放缓的情况下,Burberry 的最新数据中可以看到很多不足之处。奢侈品行业的趋势正在全面放缓,因此这些疲弱的业绩并不意外,现在的问题是需求回升的速度有多快,这当然取决于经济。与其他品牌相比,Burberry 相对缺乏品牌多元化,也更容易受到这些周期的影响。进入新财年,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需要节省成本来支撑利润,但这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品牌资讯简评】

秀场走秀一直以来是时装品牌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理念、品牌形象和产品信息的重要方式及渠道。但传统的秀场走秀,一般是业内人士才有机会现场观看,走秀后的Resee环节也只有媒体和VIC顾客近距离参与。LV借助小红书平台开展时装秀和Resee直播,为观众提供从秀场到Resee的沉浸式体验,使受众从业内带向大众,惠及更多的目标客群及潜在客群,无疑是一次营销推广策略的升级。这为中高端时尚品牌利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扩大走秀推广受众,延长走秀推广周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PART.3

零售业态资讯
▶ 赢商大数据:一季度12个重点城市样本购物中心开关店数量基本持平,女装、服装集合店仍深度洗牌,折扣店新物种、平价“白牌”增多

据赢商研究中心统计,2024年一季度12个重点城市220+购物中心开关店比0.97,开、关店数基本持平,整体平稳,持续微调。(数据说明:数据来源:赢商大数据统计范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杭州、天津、武汉、南京、西安、厦门12个城市的标杆购物中心。“品牌门店开关店比”=开店数/关店数,比值>1,表示品牌门店发展呈现扩张状态(开店数>关店数)比值=1,表示品牌门店发展持平(开店数=关店数)比值<1,表示品牌门店发展呈现收缩状态(开店数<关店数)。开、关店根据实地踩盘数据对比得出,实际门店调整时间存在时间差,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各项目官方披露的数据为准。统计时间:2024年1月1日-2024年3月31日。)


Ø商场“严选”零售品牌,餐饮/文体娱/生活服务齐扩张

对比《2023年购物中心开关店报告》数据,今年1季度,样本购物中心五大业态开关店比变化趋势与上年保持一致:零售小幅收缩,餐饮、文体娱、生活服务扩张,儿童亲子表现最弱;品牌调整量,则是零售>餐饮>生活服务>儿童亲子>文体娱。

相比10年前,消费者习惯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他们到线下不再单纯为了“买买买”,而是更关注体验式消费。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消费者到达购物中心的目的,仅有21.6%是为了购买服饰,而10年前的这一数值为67%。

应时而变的购物中心,开始“严选”零售业态品牌,不再纯粹关注品牌的规模力、承租力,更为注重品牌调性、态度以及体验感,以明显区分线上“刚需型”的产品。此背景下,整个购物中心渠道零售品牌开关店比波动下行,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商场内与“体验”直接相关的餐饮、文体娱及生活服务业态品牌,持续保持向上的拓店势头。它们提供了一种无法在线上感知、触达得到的“情绪价值”,是当下购物引流或持续保持客流的永动机。而这一趋势,早在疫情期间已经冒头。一份来自2021年的消费者调研显示,高线级城市的新中产消费者在游逛购物中心时,主要的消费品类是餐饮类、休闲娱乐类、生活方式类。购物中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角色定位进一步向游憩和社交场所转化,因而纷纷加码引入非零售业态,不断提升休闲、娱乐、社交属性。

Ø一季度业态更迭趋势复盘

零售:折扣时代来了,平价“白牌”扩张势头强;旅游热带动箱包及户外用品

一季度,零售业态整体开关店比0.91。其中,时尚生活开关店比0.98,服装开关店比0.83,品牌调整量均超1200家。美妆护理、潮流数码、户外用品、IP主题店、家居等健康和美好生活主导的品类拓店动能强劲;女装、服饰集合店、鞋类、运动装等服装大品类仍在深度洗牌,特体装、服装配饰、箱包皮具等小品类趁势加速布局。

性价比成热门赛道,折扣店新物种、平价“白牌”上位

近两年,“折扣业态”如火如荼,以“低价”为卖点的折扣超市、零食集合店席卷全国。

透过Q1开关店数据,我们发现美妆品类也出现了折扣玩家——乐沙儿,定位“全球好物折扣店”,全球精选好物1折起,汇聚上百家品牌,数千款彩妆、护肤、个护、香氛、零食,开店速度不断加快,目前已累计开设约150家门店,主要进驻购物中心。

接下来,或将有更多品类掀起“折扣革命”。宏观经济环境整体低速复苏,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谨慎,对实物消费更加理性、注重实用价值,很难再为品牌溢价买单。

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白皮书》显示,看重性价比、按计划购物的消费者占比达到80.4%。尼尔森中国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显示,对价格不敏感的年轻消费者明显减少,从去年1月的30%降低到15%。

“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一旦有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年轻人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如同《第四消费时代》中所言,2005年左右开始,日本的消费理念不再崇尚名牌,而是追求更极简、平价与本土化。如今在国内亦有这样的苗头,BONELESS、W.Management、肌肉蚂蚁、unknown、NOISY TEDDY等一个个平价“白牌”崛起,拓店飞速,挑战着传统知名大牌的江湖地位。

旅游热拉动箱包回春,户外用品大有可为

文旅部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4.74亿人次出游,同比增长34.3%,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出游人次和出游总花费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人从众”的旅游潮不仅拉动了旅游产业,也带动了箱包品类销售及品牌门店扩张意愿。

商务人士出差搭子、新秀丽集团旗下TUMI上海静安嘉里中心「TUMI 极速体验馆」限时快闪店重启、深圳万象天地店开业;以“编辑”思维选品的旅行生活方式集合店Projourney,已进驻北京国贸商城、深圳万象城;日本老牌行李箱Echolac连续开出西安、重庆首店,南京新店落位金鹰世界。“微度假”、山系生活潮流之下,户外用品品牌持续强劲扩张,不限于户外鞋服,更多细分品类品牌进mall。

来自美国洛杉矶的滑板文化品牌 SUPRA,包括基本系列、学院系列、派对系列、BAYC无聊猿系列、城市户外系列等,进入中国半年以来,迅速开出了20+家线下门店;美国高尔夫装备品牌 Titleist深圳万象城店3月正式启幕,主张时尚潮流、专业性能、高性能面料、舒适修身剪裁、韩版时尚设计;美国顶级自行车品牌SPECIALIZED季度内开出成都大悦城、重庆三洞桥PARK等多家新店。

餐饮:异国风情餐饮风头向下,其余品类拓店活跃

餐饮业态在购物中心的门店扩张保持活跃,一季度开关店比1.02;餐饮品牌新开店数量占总新开店数量34%。除异国风情餐饮剧烈收缩 (主要由于日料倒闭潮)外,其余品类均呈现扩张。尤其是标准化程度高、场地要求灵活的咖啡茶饮和小吃快餐。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NOWWA挪瓦咖啡计划再开1000店、奈雪的茶计划新开约200家直营门店、夸父炸串计划新增3000家店、达美乐中国计划新开240家店……


▶ 尼尔森报告显示今年1-2月抖音电商快消品销售额增长70%,综合电商增长4.4%,内容电商进入快车道,综合电商平台加快建设内容生态

01报告称抖音电商增幅远超综合电商

电商平台困在低价一年多,回过头来看,以抖音为代表的内容电商才是最大黑马。据尼尔森IQ监测数据,2024年1-2月,中国快消品市场线上销售额增速达20.7%,其中抖音电商增幅超70%,综合电商增幅达4.4%,线下市场增速为-6.4%。

受线上市场增长强势驱动,全渠道整体销售额增长1.2%,重回正增长轨道。内容电商整体增幅也十分亮眼,已经成为全渠道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就全年数据而言,2023年中国快消品零售市场全渠道整体销售额同比2022年小幅下跌0.04%。但在线上渠道中,内容电商的销售额同比大增55.9%,综合电商跌幅5.8%。

图源:尼尔森IQ

线上、线下渠道销售份额占比分别为42%、58%。而线下渠道中,仅便利店实现3.9%的增幅,其余线下四类渠道均出现1.8% -15.7%的跌幅。

内容电商凭借着消费者互动能力和情绪价值实现了大幅增长,尤其以抖音的表现最为突出。抖音2023年的常客渗透率已达39%,仅次于淘宝和拼多多。这里的常客渗透率通常是指忠诚顾客、回头客占目标市场或潜在顾客总数的比例。该数据反映了品牌或企业在维护顾客忠诚度、吸引并保留常客方面的成效。

抖音近年来深耕全域兴趣电商,将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场景与抖音商城、搜索、店铺等货架场景协同,为商家生意带来增长。事实证明,这种模式不仅赶上了时代流量高峰,也顺势搭上了消费降级的快车。抖音电商不断加大力度攻向以低价为主导的下沉市场。例如2022年上线的“9块9”特价频道;2023年5月推出的“超便宜的小店”;6月推出了“万人团”板块;10月内测“多单立减”……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有关“抖音比拼多多还便宜”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今年1月15日,抖音电商发布2023年度盘点,其中披露了数据:近一年平台GMV增幅超过80%;过去一年抖音商城GMV同比增长277%。巨量引擎数据显示,2023年抖音人均每日发起3次搜索请求,每千次搜索就能带来60次的成交;抖音电商搜索GMV同比增长159%,货架场景GMV在平台GMV占比超30%。此前晚点获悉,抖音电商2023年1-10月GMV接近 2 万亿元,同比增速接近60%。有机构推测,2023年抖音电商的GMV已经非常接近京东和拼多多了。

今年以来,抖音电商又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确定“价格力策略”、推出独立抖音商城APP等,势必将对传统货架电商平台带来新一轮冲击。

02内容电商平台正在狂奔

在货架电商平台苦于流量见顶的同时,内容平台却能实现自我造血,流量转销量。从内容平台走进电商腹地的第一天起,就注定将是货架电商的一大威胁。其中,小红书早在2014年就开始发力电商,上线自营跨境电商平台“福利社”,只不过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去年彻底关停。不过小红书在“买手电商”方面找到了出路。去年的双十一期间,小红书“买手电商”模式取得了超出预期的业绩,不仅明星主播章小蕙的直播销售额破亿,许多中腰部达人也实现了百万、千万级销售成绩。近期有四位知情人士透露,小红书2023年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达5亿美元,营收达37亿美元。同时,小红书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3.12亿,同比上年增长20%,成为2023年中国增长最快的社交媒体平台。

抖音、快手几乎同时向电商领域发起进攻。相较于抖音的“兴趣电商”,快手则着重打造“信任电商”,加强社交平台互动氛围。近年来抖音、快手也相继加大货架领域建设。快手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快手电商交易总额达1.18万亿元,月均动销商家数同比增长超50%,全年营销客户数同比增长超100%,电商和线上营销业务的增长均快于整体市场平均增速,持续提升市场份额。至此,快手成为了继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后第五个突破万亿大关的电商零售平台。同时,在2023年第四季度,快手商城取得了进展,GMV同比增速超过了50%。

相比之下,长视频内容平台B站在电商方面的成绩还不是特别突出。为了应对货品供应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购物氛围较弱的情况,B站选择了做开环电商,为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输送流量。财报显示,2023年B站仍在亏损,还未实现真正盈利。不过B站在直播带货方面仍有很大潜力。数据显示2023年超180万UP主通过直播获得收入,通过视频和直播带货获得收入的UP主数量同比增长133%。

最晚起步的视频号也已开展电商相关业务,目前已经有了很大进展。数据显示,2023年视频号GMV实现近3倍增长,视频号订单数量增长超过244%,商品供给数量增长约300%。市场消息称,2023年微信视频号电商的GMV在一千亿左右。同时,视频号去年的总用户使用时长较2022年翻倍。2023年第四季度在视频号产生收入的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两倍多。值得注意的是,内容电商平台的狂奔,实则在进一步瓜分市场流量。伴随着内容平台不断加码货架场景,将对传统货架平台带来更多的挑战。

03阿里京东拼多多,在内容场抓紧补课

近年来内容电商和货架电商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为了应对竞争,内容平台做货架,货架平台做内容的趋势越来越强。

今年3月,淘宝宣布今年新增百亿现金、千亿流量,真金白银在内容电商加大投入。淘宝今年制定了更高的增长目标:用户规模同比增长100%,月成交破百万主播同比增长100%,GMV同比增长80%。淘宝逛逛和淘宝直播融合,将短视频、图文、短剧等内容形式和直播进行联动,打通全链路经营模式,使流量种草变现的路径更加顺畅。以珀莱雅旗下的彩妆品牌彩棠直播间为例,该直播间通过逛逛短视频蓄水,通过短视频进入直播间的人数提升10倍,购买转化率也达到大盘的1.5倍。

相比于淘宝,京东和拼多多在内容化方面有点像“难兄难弟”。两个平台都有做短视频、直播,甚至是最近爆火的短剧,但更像是硬往平台上加了几个信息流板块,用户心智还是主要停留在货架场景。不过京东倒不是毫无进展,至少去年京东采销直播间爆火,让京东看到了一些希望。今年年初刘强东就宣布了要给京东采销员工加薪。

4月,京东正式宣布将投入十亿现金和十亿流量作为奖励,吸引更多原创作者和内容机构入驻。符合要求的达人,单周期内单账号最高可获得30000元现金创作补贴,此外还可享有视频播放补贴和带货佣金。同时京东将为优质内容带来更多流量倾斜。为了进一步预热京东的内容生态和短视频创作,最近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以“采销东哥AI数字人”的形式开启直播带货。开播不到1小时,直播间观看量超2000万,整场直播累计成交额超5000万元。从首播数据来看,这次AI直播带货的效果还是可观的。不过从长期来看,创始人的AI数字人直播更多是噱头,热度过后,非真人的直播间又能拿什么留住顾客?

近日,拼多多似乎也开始加码内容。以前混杂在信息流中的短剧被单拎出来,成了独立板块。今年爆火的短剧确实为各大平台带来了不少流量。由此可见,拼多多不甘于内容层面的止步不前,试图拿起短剧的流量密码。据悉,拼多多直接在短剧板块中穿插商品带货视频,用户大概刷7-9集短剧才会跳出,该视频中还挂载了商品跳转链接,点击可以直达商品购买页面。

伴随着电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大平台都在加筑护城河。对于货架电商平台,打造自有的内容生态,是解决流量困境的必要之举;对于内容电商平台,推动商业化和货架场景,是拓宽盈利模式、承接用户流量的关键路径。两者均旨在构建更加完善、更具竞争力的电商生态。未来内容和货架并重,或将成为主流业态。而就目前来看,内容平台发展电商的路径相对丝滑,而电商平台发展内容,就没那么容易了。不过事物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内容这条路能否走通,付出和回报能否成正比,又或者能否找到第三条路,都是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


【零售业态资讯简评】

当下,中国市场的时尚服饰供给已经相当丰富,在经济放缓的存量市场中,时尚消费者也越发成熟和理性,价格敏感度趋升,品质感要求趋高,购买体验诉求也越发强烈。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消费者到达购物中心的目的,仅有21.6%是为了购买服饰,而10年前的这一数值为67%。也就是说,消费者线下不再单纯是为了“购买”,而是更关注体验消费。由此,越来越多的时尚服饰品牌注重开设大店,且在大店里留有较大面积的位置用以讲述品牌故事,使顾客在购买的同时沉浸式体验品牌文化和品牌故事,增强与顾客的感情链接。所以,开大店是品牌基于消费变迁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已成为市场趋势,但如何开好大店、讲好品牌故事,品牌尚有很多know-how去积累。


PART.4

行业简讯

1)Moncler集团一季度销售额增长13%至8亿欧元,亚洲市场增长26%

Moncler集团2024年第一季销售额同比增长13%至8.18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6%,去年同期销售额为7.26亿欧元。按品牌分,核心品牌Moncler收入同比大涨20%至7.05亿欧元,占总销售额的86.2%。Stone Island同比下跌5%至1.13亿欧元,占总销售额的13.8%。按地区分,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以及中国消费者在海外消费,Moncler品牌亚洲市场收入同比大涨26%至3.6亿欧元,EMEA市场同比增长15%至2.5亿欧元,美洲市场同比增长14%至9641万欧元。期内,Moncler直营门店增加17家至275家,批发门店减少5家至56家。Stone Island品牌亚洲市场收入同比大涨27%至2738万欧元,EMEA市场同比下跌12%至7768万欧元,美洲市场同比大跌25%至797万欧元。

2)杰尼亚集团一季度收入增长8%至4.6亿欧元,中国市场下降15%

杰尼亚集团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至约4.6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1%。按品牌分,Zegna收入同比增长4%至2.8亿欧元,Thom Browne收入同比下跌29.6%至7920万欧元,Tom Ford时装部门收入为6500万欧元。按地区分,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大跌15.3%至1.4亿欧元,约占集团收入的30%,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同比增长4.3%至1.5亿欧元,美国市场同比增长57.7%至1.1亿欧元。

3)Prada集团一季度销售额增长16%至11.9亿欧元,亚太市场增长16%,中国成Prada第一大市场(占比达到37%)

Prada集团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销售额增长16%至11.87亿欧元。按市场分,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6%至3.96亿欧元,中国成为Prada集团的第一大市场,占总销售额的37%,欧洲市场增长18%至2.95亿欧元,美洲市场增长5%至1.81亿欧元,日本市场增速最快,增长46%至1.45亿欧元。按品牌分,Prada销售额增长7%至8.26亿欧元,Miu Miu增长89%至2.33亿欧元,二者分别贡献集团77%和22%的销售额。

4)受中国市场等影响,Ferragamo第一季度收入大跌17%

意大利奢侈品集团Salvatore Ferragamo 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大跌16.6%至2.27亿欧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37亿欧元。首席执行官Marco Gobbetti表示,本季度主要受中国市场持续波动、旅游零售和批发的影响,所有市场和渠道销售均普遍放缓。按市场分,欧洲市场销售额下跌31%至4975万欧元,亚太市场下跌15.5%至7329万欧元,中南美市场下跌11%至1669万欧元,北美市场下跌9.2%至6003万欧元,日本市场下跌4.4%至1995万欧元。

按品类分,服饰类销售额下跌28.9%至1347万欧元,皮具类下跌16.3%至8778万欧元,鞋类下跌16.1%至1.02亿欧元,丝绸类下跌14.8%至1654万欧元。

5)Tod's第一季度大中华区市场业绩大跌24%

意大利奢侈品牌Tod's一季度收入下跌6.7%至2.52亿欧元,下跌主要受到中国市场疲软的影响。按地区分,大中华区销售额大跌24%至6730万欧元,意大利市场下跌0.6%至5960万欧元,不包括意大利市场的欧洲市场增长5.1%至6020万欧元,美国市场增长19.6%至2000万欧元,其他市场下跌5.8%至4520万欧元。

6)佐丹奴一季度收入下降1.1%至9.6亿港元,大中华市场下降12.9%

佐丹奴一季度收入同比下跌1.1%至9.61亿港元,全球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3.4%至11.01亿港元,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0.7%至7.41亿港元。期内,佐丹奴门店数量减少63家至1794家。按市场分,大中华市场收入同比下跌12.9%至约4亿港元,东南亚及澳洲市场收入同比增长9.1%至约4亿港元。

7)SMCP一季度销售额下降5.8%至2.9亿欧元,亚太市场下降15.7%

Maje母公司SMCP一季度销售额下跌5.8%至2.87亿欧元。按市场分,亚太市场销售额下跌15.7%至5730万欧元,美洲市场增长8.9%至4200万欧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增长0.9%至8940万欧元,其中法国市场下跌7.4%至9820万欧元。按品牌分,Sandro销售额下跌3.8%至1404万欧元,Maje下跌4.3%至1089万欧元,其他品牌下跌16.2%至375万欧元。

8)Tapestry集团截至3月底的第三财季销售额下跌近2%,下调全年预期

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团截至3月30日2024财年第三季度销售额下跌1.8%至14.8亿美元,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测的15亿美元,利润为1394万美元,毛利为11亿美元。

按品牌分,Coach销售额为11.46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为6.23亿美元,大中华市场为2.43亿美元,不包含大中华市场的亚洲市场为2.01亿美元。Kate Spade销售额为2.8亿美元,Stuart Weitzman销售额为5610万美元。

按地区分,北美市场收入为8.74亿美元,大中华市场收入为2.7亿美元,不包含大中华市场的亚洲市场收入为2.34亿美元。因北美和大中华市场对手袋和配饰需求疲软,该集团预计2024财年销售额超66亿美元,而此前的预期约为67亿美元。

9)CK母公司PVH预计一季度销售额将下降11%

PVH公司4月1日发布预测,预计第一季度收入将比去年同期下跌11%,2024年收入将同比下跌6%至7%。分析师预测,其第一季度收入为20.8亿美元,2024年为91.5亿美元。CK母公司PVH 4月2日股价下跌23%至每股109美元,市值蒸发约19亿美元。

10)“跑鞋版的lululemon”昂跑第一季度亚太市场销售额猛涨近70%

瑞士运动鞋品牌On昂跑一季度收入增长20.9%至5.08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40.5亿元,利润增长106%至914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7.28亿元,毛利率从58.3%提高至59.7%,毛利增长23.9%至3.03亿瑞士法郎。按地区分,EMEA市场收入增长6.1%至1.26亿瑞士法郎,美洲市场增长22%至3.3亿瑞士法郎,亚太市场增长68.8%至524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4.18亿元。

按品类分,鞋类收入增长21%至4.85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38.7亿元,服装增长16.7%至1970万瑞士法郎,配饰增长36.8%至380万瑞士法郎。

11)lululemon加码男装,将推出覆盖各个品类和运动领域的男装新品

在2023年财报发布后的电话分析师会议中,加拿大运动瑜伽服供应商lululemon首席执行官Calvin McDonald、首席财务官Meghan Frank、和投资关系副总裁Howard Tubin出席。Calvin McDonald 称2024年将会是“又一个重大产品创新之年”,并重点指出“2024年将推出品牌有史以来最多的男装新品,覆盖各个品类和运动领域”。Calvin McDonald还列举了几个今年接下来会推出的重磅男装产品,比如采用创新面料的全新高尔夫系列,Soft Jersey 系列全新款式等。

12)Puma一季度销售额下跌近4%

德国运动品牌Puma一季度销售额下跌3.9%至21亿欧元,利润下跌1.8%至9亿欧元。按市场分,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收入下跌3.2%至8.56亿欧元,美洲市场下跌4.6%至7.9亿欧元,亚太市场下跌4.1%至4.57亿欧元。按品类分,鞋类销售额增长3.1%至11.8亿欧元,服装下跌2.4%至6.08亿欧元,配饰下跌3.2%至3.13亿欧元。

13)Pandora一季度可比销售下跌17%,中国继续关店

丹麦珠宝品牌Pandora A/S潘多拉集团一季度表现非常强劲,可比销售增幅高达11%,但中国市场继续形成巨大的反差,可比销售暴跌17%,有机销售跌幅更高达27%。

截至3月底该品牌在中国市场门店数212间,环比减少7间,同比减少25间超过一成。在业绩会上,该集团表示一季度中国市场业绩低于预期,尽管核心城市上海表现稍好,但同样客流量、销售双双下滑,而公司只能放慢节奏,步步为营,继续专注于推动关键系列,并推动核心品牌理念在市场上建立知名度。

14)资生堂一季度CPB等高端美妆在中国卖了18亿元

资生堂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增长3.9%至2494.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5.8亿元,净亏损为32.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按市场分,日本本土市场收入增长19.3%至约736亿日元,中国市场增长4.2%至约55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8亿元。亚太市场增长11.2%至约17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3亿元。美洲市场大涨22.4%至约318亿日元,EMEA市场大涨25.2%至约348亿日元,该市场已实现连续5个季度的双位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资生堂第一季度高端美妆业务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5.1%至约38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5亿元。大众美妆增长3%至约16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

15)欧莱雅一季度销售额增长9.4至112亿欧元,中国市场增长6.2%

法国化妆品巨头欧莱雅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9.4%至112.4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1.8%。按市场分,受到旅游零售业务基数不利和中国大陆市场增长乏力的影响,北亚市场销售额同比下跌1.1%至27.22亿欧元,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6.2%。欧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2.6%至37.33亿欧元,北美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2.3%至30.15亿欧元,SAPMENA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6.4%至961.5%,拉丁美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6.2%至约8.13亿欧元。目前,欧莱雅在中国高档美容市场占据最大份额,约为34%。

16)瑞士手表3月份出口额同比下降16%,对中国内地手表出口额暴跌42%

瑞士钟表行业联合会表示,2024年3月瑞士手表出口额同比下跌16%至20亿瑞士法郎,瑞士手表出货量下跌25%至110万枚。其最大市场美国出口额同比下跌6.5%,第二大市场中国内地出口额同比暴跌42%,跌至疫情初期水平以下,中国香港出口额同比暴跌44%。

按价格分,价格为3000瑞士法郎以上的手表出口额同比下跌约10%,占总出口额80%以上。价格在500瑞士法郎至3000瑞士法郎之间的手表出口额同比下跌38%,价格低于200瑞士法郎的手表同比下跌19%。

17)法拉利一季度中国交付量大跌20%

意大利豪华汽车品牌法拉利一季度收入增长10.9%至15.85亿欧元,EBITDA增长13%至6.05亿欧元,总交付量为3560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按市场分,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交付量增长3%至1573辆,美洲市场增长4%至997辆,中国市场大跌20%至317辆,而亚太其他地区基本持平为673辆。

18)天虹股份一季营收同比下降1.3%,归母净利润下降28.34%

天虹股份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3.4亿元,同比下降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降28.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26.07%。据悉,上年同期公司关闭宜春天虹购物中心确认使用权资产处置收益及其他相关费用,影响同期净利润增加约0.64亿元。

19)王府井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74%,归母净利下降10.86%

王府井集团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3.08亿元,同比下降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同比下降10.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股东净利润为1.93亿元,同比下降13.72%。

20)中国中免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45%,归母净利润增长0.25%

中国中免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88.07亿元,同比减少9.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3.06亿元,同比增长0.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2.99亿元,同比增长0.15%。报告期末,中国中免的总资产为802.5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561.52亿元。


[以上内容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轻奢品牌管理集团——


赢家时尚集团
赢家时尚控股集团(3709.HK),目前集团旗下有Koradior、La Koradior、ELSEWHERE、NAERSI、NAERSILING、NEXY.CO、CADIDL、FUUNNY FEELLN八个自主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