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021年9月,科学家精神被纳入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两弹一星”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生动体现,在“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孕育铸就。
中国科学院为“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此以身许国。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21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7位曾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为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我们将讲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故事,敬请关注!
彭桓武院士
(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数学物理学部分册》)
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籍贯湖北麻城。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云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先后在中国开展了关于原子核、钢锭快速加热工艺、反应堆理论和工程设计以及临界安全等多方面研究。对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对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和理论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爱国奉献 科学求真】
1961年4月彭桓武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1964年2月改为第九研究院),顶替已撤走的苏联专家负责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工作。他到所时正值原子弹设计的探索阶段。虽然原子弹这个名词大家都很熟悉,但由于美、苏等国高度保密,原子弹的详细物理过程需要我们自己摸索。当时唯一可供参考的内部资料是苏联总顾问向我国二机部部长介绍情况时的一份有关原子弹的极其简单的口授记录。因此,我国科学家只能自力更生、独立探索。
彭桓武首先自己动手来剖析并展现原子弹的运动过程和规律。他大力提倡“粗估”的工作,即用最普通的计算尺,把整个原子弹的动作过程粗略地一步一步算出来,从而在头脑里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像。这岂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彭桓武以其坚实的物理基础和深厚的数学功力,硬是把这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简化成一套常微分方程组,在几位青年同志的协助下,用最简单的计算工具——计算尺把原子弹的整个过程粗线条地描绘出来了。他把原子弹运动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且对其中几个关键时刻加以命名,进行物理分解研究,然后给年轻人讲课,让更多人熟悉这些内容,进行研究。在研究与点火有关的冲击波聚焦出中子的物理问题时,他巧妙地把复杂的不定常流体简化为定常流处理,图像十分清楚,得出了很好的结论,给当时参加这一研究工作的同志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1964年10月原子弹爆炸成功,九院立即转入了氢弹的探索工作。彭桓武把氢弹作用过程分成若干阶段的物理问题供大家研究。彭桓武当时是主管理论部的九院副院长,与大家一起,发表他对氢弹原理的看法,与大家一起讨论。一次在一个会议室里,彭桓武在黑板上写他的计算结果和看法,讲完后想退回到他原来座位上去,但意犹未尽,一边退一边面向黑板继续讲,结果原来的椅子已被专注听他讲的王淦昌不经意地动了一下,彭桓武差一点坐了个空,可见当时讲的人和听的人都沉浸在专注思考的气氛中。在众多的集体讨论中,提出了不少有启发性的想法。
彭桓武集思广益、凝聚和综合出突破氢弹原理的几条可能的路,他的一贯的思维方法是每条路子都要探索到底,并且他认为“堵”住路子也是贡献,说明此路不通,可放心走另外路。他建议兵分三路,由周光召、于敏、黄祖洽各自负责一条路,分头进行探索。1966年底通过热试验证实了氢弹原理,又过了半年,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神州上空响彻云霄。
彭桓武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令人敬佩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更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结合的典范。彭桓武作为我国的两弹元勋、科学大师,他那种爱国奉献、科学求真的精神给我国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李德元.怀念彭桓武先生[J].物理,2015,44(11):745-749.
2.贺贤土.他把全部精力献给了祖国和物理学[J].物理,2005(05): 315-320.
3.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数学物理学部分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中科传播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立足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主要为自然科学、前沿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为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点击下方微信名片> 添加关注!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在本文留言!
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2. 科技文献大模型-星火科研助手面向中国科学院用户正式开通使用服务
3. 当不了项目负责人?经费太少?这个政策让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再烦恼!
6. 26岁破格升任独立PI,最新Nature论文跑赢诺奖实验室!
9. 博士第三年,中国女孩把“失败”研究送上Nature封面!
10.7年做了3站博后,论文被Nature接收后他马上买票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