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记上,长出你的智慧和筋骨

教育   生活   2024-06-04 20:55   北京  

最近,冉冉老师在一场内部直播中,用四个小时,为同学们倾情奉献了一堂年度大课《从“眼耳鼻舌身意”到“心灵”的启迪——冉冉老师的笔记修心课》

此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有重点、有结构、有智慧的,通过做笔记的方式,踏踏实实“在时间上下工夫,在手底心里长功夫”。

冉冉老师认为,笔记修行法,最能将原本抽象又高维的身心灵智慧修行的学习,扎实地内化成自己生命的养分,上一个课有一个课的收获,书写一天有书写一天的进步。


这是去年冉冉老师在数月中用完的整本学习笔记。类似的本子,她还有许多。她一路就是这样扎实学过来的。


智慧的修行,终将在现实人生中结出硕果。

听听两位在现场聆听了课程的同学的反思与收获吧。


💁🏻‍♀️同学A说:


经过这次双周大课的学习,我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心不在焉地在过活。看似每天忙忙碌碌,实际上却浑浑噩噩,大部分时候都只是依照惯性在做“机械运动”,感觉这么多年都白活了。


我自诩爱学习,但是学习的过程中并未真正“将心注入”。课程听完了就结束了,很少回看、复习。看过的书,除了当时在书上划线标注,事后并未提炼出要点或记录自己的想法与感悟。

而在做笔记的时候,我其实完全可以让自己慢下来,一笔一划先把字迹写工整。而我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或者说不愿意去做,因为觉得太浪费时间。

我一直在追赶着时间,一心想要“快快快”:快点看完这本书,快点学完这个课程,快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在这种“快快快”的魔咒中,我的心变得浮躁,变得重“量”不重“质”;只关心和在乎自己完成了多少,却不管不顾自己究竟吸收了多少;只要求自己完成了任务、打完了卡,却不会深究自己完成的质量究竟如何。

上过那么多课,看过那么多书,就只是凭借自己有限的头脑和记忆,存储了“十不存一”的碎片化的知识和内容。怪不得学了那么多、修行了那么多年,实际上却没有显著的进步与提升,倒像是“修了个假行”。

一番反省,细思极恐:自己这么多年来究竟浪费了多少宝贵的光阴和资源?我本来可以经由“将心注入”地学习,好好吸收和消化课程、书本中的智慧与养料,好好为己所用,在这条“出离”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却因为自己的“心不在焉”,白白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机会。一念及此,愧悔不已。



💁🏻‍♀️同学B说:


听了几遍双周大课,每听一次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每听一次像是又洗刷掉自己内心那些顽固的执念,积久的污浊。


课上老师说,大部分世人都是浮皮潦草、一知半解的活法,用头脑浅浅地判断一下,浅浅地感知一下,浅浅地了解一下,活在头脑里面。

我们自以为很努力在活,很认真在活,从来都是习惯于自己头脑的判断,不会去聆听内心,聆听宇宙的智慧。

其实,我们的灵魂知道,我们的心也知道,我们常常活在自己狭隘的认知里,活在自以为是的执念中,但是我们不愿敞开心接受一切,不愿承认自己的偏执和狭隘。而等到面临一些现实中的痛苦和溃败时,又不会去从内在找原因,只是埋怨外在环境。

昨晚在床上听了两遍课程,今天又用4个小时听了前80分钟的课程,才知道为什么修行强调要注重“感觉”。不注重自己的感觉,不能回到内在的桃花源,身心灵比例不协调,修行只会如同我十年来,在别人的世界手足舞蹈,在自己的世界奄奄一息。

为何要做早晚课、做笔记,就是为了回到内在的宁静,不然生活在红尘俗世的我们,定力不够,那一点点好不容易来的了悟,太容易随风散去。



这个课程,原本为《2024光之子蜜修课》的内部课程。但冉冉老师如此详细的讲解“笔记修行法”的机会,太难得了,我们想分享给更多人都有机会学习和掌握。

如此庞大的课程体量,冉冉老师短期内也应该不会再重复讲。所以,我们对课程进行了精剪和制作,在保留老师精炼翔实的原汁原味讲解的基础上,同时辅之以图文、音视频资料,力求丰富多彩,学习的过程意趣盎然。

小花匠也用心整理了课程的精华要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您从整体来掌握这一堂大课的结构大纲(精剪后依旧近四小时哦,每一分钟都是实打实的智慧和方法论)。

这个课程目前已经在“女神的花园”小鹅通店铺上新,可以下单购买啦,上新首月享受直降100元的优惠。






有一句话大家都听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同的解读方式会得出天差地别的定义。我们自己也是一样,通过静心冥想,当你完整地、充分地跟自己的感觉联结上,有这种饱满的生命体验,你对自己方方面面的存在状态都能捕捉到的话,你所能理解到的自己,所能感知到的自己,一定跟你只是浅浅的理解一下自己,那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从静心开始,从感觉开始就进入
今天课程主要内容了。





‍‍

为什么我强调大家要开始好好做笔记,做有结构性思维、有细节、有扩展延伸的笔记。笔记是非常能够反映一个人运用记忆、思考、思维、结构性能力的。
笔记不是只帮你浅浅地记住老师讲了什么,或这个课上发生了什么。它是有你自己的思考注入其中的,从思考再串联起来更多的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之后,你开始有自己的思维架构了。等你需要它的时候,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生命的方面运用出来的时候,是整体结构性的。

去年小Z同学问我一个问题,她问我是怎么学习的?我说就是做笔记。我上课时会用康奈尔笔记法去做笔记。课上接收到老师的讯息,我自己延伸出来的感悟,再加上大量的阅读、灵性书写的讯息,我会把这些资讯都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笔记体系和思维系统。




尤其我们自己家里有孩子的同学,你会发现靠孩子的悟性,或者靠孩子有机会遇到一个好老师,这是碰运气的这种事。孩子挺聪明的,但为什么学习不好呀,可能是因为ta不知道怎么集中注意力,不知道怎么跟老师的课堂的内容互动,不知道怎么在课堂学完之后,除了写作业之外,需要自己扩展意识,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用学到的知识去组建自己的架构。

ta不知道怎么使用笔记的方式来训练自己的认知,训练自己的思维。只能靠一点悟性,只能靠一点灵感的时候,ta该怎么去处理那个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元的学习呢?
‍‍‍‍‍‍‍‍‍‍‍‍‍



我看了同学们的作业笔记,感觉到的其实不是大家不认真,而是一种迷惘。

如果你不会做笔记、不会学习,你不了解怎么面对一个新的东西,把它内化成自己智慧的一部分的话,那不就是一份迷惘嘛?你面对着一堂课,面对着笔记是迷惘的,那大概率你在处理工作、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也一样是迷惘的。

那些看起来浮皮潦草的笔记都是表象,底下是一种深深地对生命的迷惘,因为迷惘,所以面对老师讲了那么多东西,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不知道要学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更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什么是对自己的人生有用的智慧。

那面对人生怎么可能不迷茫呢?




前段时间,我连着去了两次中国美术馆看展,每一次当我走到这幅画的前面,都觉得自己深深地被吸引,但却说不出哪里好。第二次去看的时候,觉得这幅画连着两个星期都这么吸引我,那一定有什么东西是我感兴趣的。



我就开始细细地搜罗画中到底什么东西让我感兴趣。

第一个让我感兴趣的点就出现了:三个摄影师。


我们看古代的画,不是经常说,唉!这里藏了一个抱琴童子,那里藏了一个骑驴的人。我看到这三个摄影师的时候就突然想,千年以后,未来的人得到这幅画,突然看到这三个摄影师是不是就跟我们看到古画中有人在那里弹琴,或者骑驴是一样的感觉啊。

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把老师讲的这一堂课当成是一幅画,你从中先选一些感兴趣的部分,从这些感兴趣的部分扩展出来,一点点地深入了解下来。然后你再回来看一整堂的课。就像我们看一幅画的时候,你找到了其中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点,然后你再跳出来看到整幅画,这幅画跟你自己生命的联结才真正的建构起来了。




上一次双周大课上,我顺着心流讲到了《桃花源记》时,我意识到自己对《桃花源记》的感知,一个是小时候、大学时课本上学了《桃花源记》,另一个是看赖生川导演的话剧《暗恋桃花源》。

过往跟《桃花源记》联结的东西都沉淀在我的内在,直到上一次课上,自然而然地从我的内在浮现出来,让我突然一下明白了,《桃花源记》有可能就是陶渊明的一次梦境、一次回溯的经历。

没想到在我 42 岁的时候,它忽然从我的内在带给我生命的智慧跟体验,我突然一下明白陶渊明在追求的是什么,向往的是什么?陶渊明对生命中真正看重的是什么的时候,它就是上次课程内容里面最吸引我的部分,所以我自己在做笔记的时候,我就一定会体现它吸引我的部分,以它为核心重点来做课后笔记整理。

《桃花源记》的文本,它的文字的本身在讲什么?历朝历代的人对桃花源记这个原型的应用是什么?
陶渊明根据自己的体验写了一篇《桃花源记》并诗,后世的人就一代一代的根据《桃花源记》去进行自己的创意生发,画家王翬的《桃花渔艇图》,赖声川导演又根据《桃花源记》创造了话剧《暗恋桃花源》。





‍‍

1.听课两三遍,一边听,一边记录信息流。


2.再听一遍课,对照文稿做补充的信息,把握结构和重点后,写出铅笔文稿。


3.用钢笔/丙烯马克笔/贴纸等,把笔记誉写完整。


冉冉老师给同学示范的笔记写法

4.后续随时在笔记上补充新的扩展信息和心得领悟。

笔记的丰富,其实也是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投注心力的展现。笔记不是拼有多漂亮的炫技,而是你有没有通过这个过程帮助自己学习、思维、记忆、内化成生命的一部分。





‍‍
“已作不失,未作不得”。当时我读到这八个字的时候,特别喜欢,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找了一个会写书法的朋友帮我写了这幅字。
对我们来说,我们日常就是活在因果律中的,「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你在身语意的层面的作,你只要作了,不论是好还是坏,你都会收到它。你没有种这样的种子,也不可能收获的。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你就要想想自己要留下什么样的「作业」。

你在时间上下工夫,长出来的是功夫的「功」,你下了工夫,下了力气,一定才能长出来功夫,我们进步、进步得慢,或者我们没有进步,都跟这个下没下工夫有根本的关系。




为自己创造一个优美的上课、做笔记的环境:书桌。

从书桌开始,有书、有本子、笔,环绕着书桌的鲜花,蜡烛,可以把玩的小物件,还可以有音乐。它们都是环绕着我们的书桌、书房,可以构建出来一个眼耳鼻舌深意色声香味触法的小世界。‍‍‍‍‍‍
学习是一种体力和心力上的双重的劳动,在学累之后,这些环绕着你的美好会给你源源不断地注入养分和能量,让学习这件事变得有声有色立体起来。

有同学常说对生命有无力感,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书桌是可以有力的。

我们把它整理成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样子,当我们整理好书桌/书房之后,我们再去整理生命其他的方面,就是从小小的手边开始掌控起来。


我为什么推荐大家开始必须锻炼写笔记的能力,是因为我发现不会做笔记的同学也通常比较浮躁。

浮躁的人很容易被带跑偏割韭菜,因为内在没有自己的那片桃花源,没有掌控自己人生的那方小书斋和小书桌的时候,今天流行这个ta就被带跑偏了,明天流行那个ta又被带跑偏,没赚到财富名声,反而被一次次割韭菜。




‍‍
有些同学成长了好久,但怎么感觉生命中的那个灵机还没打开呢?

灵性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来自于我们打开了眼耳鼻舌身意。

你能看得更深、更广、更远,你的意识能够捕捉到更多的讯息,了解更多的讯息,能够跟自己联结得更深。

眼耳鼻舌身意的深度、广度、高度需要从日常的、扁平的、浅显的状态扩展出去,才有可能出现那个灵机,这时候我们才会展现出一个灵性的自己。

我会开始给大家推荐古典乐,尤其像交响乐这一种非常具有结构性的乐曲,不是为了让大家装高雅表现自己的品位。

而是让原来那些听起来叮叮咣咣宏大成一大片的交响乐,当给你做可视化的拆分时,在一大片恢弘的迷惘里面,其实是能够分出这么多细腻的东西,你的耳朵在这个过程中被迫打开,主动打开了一个认知的新的视野。一开始对你而言完全不熟悉的一个新的事物,因为进入,开始产生了一些兴趣,继而获得懂得的开启。

就像我们面对一堂课,一份笔记,一本书一样,从一大片的资讯中有意识地梳理出重点,梳理出一堂课的框架时,我们就对它有了内容结构的把握,从迷惘来到了清晰,人生中的其他事务也是如此。
“我这样的人哪听得懂古典乐呀?这个交响乐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的人生现在一团糟,你交响乐跟我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这些交响乐也好,画也好,书籍也好,这些所谓高雅的东西,所有高雅深奥的东西都能够带出我们内在的神性。

你在自己的小泡泡世界里与这些人类璀璨文明的结晶相伴的话,手底下写的字,看的书,耳朵里听着的音乐,你心中思考着的都是古往今来的人类探索到的智慧、真理和经典,你哪有空去匮乏?








‍‍

🎉好消息

现在购买「2024光之子蜜修课」

夏深季卡会员

加送「冉冉老师的笔记修心课」


夏深|养出你石榴一般的富足灵魂

 
 

购买须知

1.此课程为线上虚拟产品,报名后,将不提供退款、名额转让与延期,邀请您慎重报名,做成熟的决定,勿徒增彼此的困扰。

2.课程回听有效期为一年。


报名后,即视为同意以上须知。


 

女神的花园
在女神的花园 优雅修行,成为真正的自己; 灵动生活,不负珍贵的此生。 敬 每一个冉冉升起的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