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马
余秋雨
那天,我真是被内蒙古草原的胡杨林迷住了。薄暮的霞色把那一丛丛琥珀般半透明的树叶照得层次无限,却又如此单纯,而雾气又朦胧地弥散开来。
正在这时,一匹白马的身影由远而近。骑手穿着一身酒红色的衣服,又瘦又年轻,一派英武之气。但他在胡杨林下,只成了一枚小小的剪影,划破宁静……白马在我身边停下,因为我身后有一个池塘,可以饮水。年轻的骑手微笑着与我打招呼,我问他到哪里去,他腼腆地一笑,说:“没啥事。”
“没啥事为什么骑得那么快?”我问。他迟疑了一下,说:“几个朋友在帐篷里聊天,想喝酒了,我到镇上去买一袋酒。”确实没啥事。他又说,这次他要骑八十公里。
他骑上白马远去了,那身影融入夜色的过程,如梦似幻。我眯着眼睛远望,心想:他不知道,他所穿过的这一路是多么美丽;他更不知道,由于他和他的马,这一路已经更加美丽。
我要用这个景象来比拟人生。人生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远远重于人生的目的。但是,世人总是漠然于琥珀般半透明的胡杨林在薄雾下有一匹白马穿过,而只是一心惦念着那袋酒。
那就可以做一个概括了:第一,过程高于目的,白马高于美酒;第二,过程为什么高?因为它美;第三,美在何处?美在运动中的色彩斑斓,美在一个青春生命对于辽阔自然的快速穿越。因此,美是青春、生命、自然、色彩、穿越。
余秋雨,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作家、理论家、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 。
余秋雨的作品以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忧患意识等而备受读者喜爱。他的散文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又呼吁理性回归、重视人格重塑,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
他的有关文化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无疑拓展当今文学的天空。
——贾平凹
余秋雨的散文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在散文中融入了丰富知识;二是散文强烈的文化意识;三是真正冲破了散文文体的“狭小”格局和模式,而赋予了其大气磅礴的气象。
——王兆胜
我对余秋雨心存一份敬意,因为他是第一个走进公众媒体视线的学者。但是,我对他更多的是不以为然。虽然我和他都是从大学里走进媒体视线的,但我和他不同,我们两个在骨子里是不一样的。
——易中天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快速提分,贴心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