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在经济建设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淮南铁路不仅是淮南煤矿的第一条铁路,也是安徽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更是当时世界上造价最低、建造速度最快的铁路之一。翻开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从档案的字里行间中探寻淮南铁路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
淮南铁路奠基现场(资料图片)
铁路建设见证“中国速度”
在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淮南铁路概况》中,有这样的记载:“淮南铁路系前建设委员会为求淮南煤斤运输便利及繁荣皖北皖中农村经济决定兴修,北起淮河南岸怀远县属之田家庵经大通九龙岗两矿区,及寿县属之水家湖与合肥巢县等地,南达芜湖对江和县属之裕溪口,全线长二百一十四公里……”
安徽第一条铁路为何诞生于淮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当地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上世纪20年代末,国民党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鉴于煤焦供应关系到民族工业发展,于是在安徽省淮河岸边九龙岗等地,勘定淮南矿区,经营开发。
1930年4月,淮南煤矿局成立。所产煤炭靠窄轨轻便铁路运往洛河码头,装船运至蚌埠,再由津浦线转运销往宁、沪等地,几经中转,荒时费事。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为解决煤炭运输问题,决定修建淮南线,并指定程士范为总工程师负责筹建。
程士范上任后,骑着毛驴勘察线路,风餐露宿,精心筹划,编制出每公里4万元的计划,制订分段修建、分段运营、三年建成的经济方案。为了不浪费安徽人民的血汗,整个修建中工程人员精打细算,程士范通过报纸,得知加拿大有一批废轨,经过商议后决定购来换边使用;随后又在报纸上,看到一家美国公司出售不合尺寸的新枕木,经过测算后,程士范认为只要增加每公里铺设的数量,就不会影响安全,又省下大笔钱财。
1933年冬,淮南铁路开始勘测,1934年6月正式开工,1935年2月1日开通淮南至合肥的客运班车,1935年底全线竣工。淮南铁路整个修建过程中,从勘测、设计、施工至运营管理,全部由中国人自己承担,让淮南铁路成为当时国际上造价最低、建设速度最快的线路之一,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速度”。
当时有规定,已修好的铁路线200公里内不得再建造平行铁路,否则视为侵权。因存在与津浦铁路侵权的问题,程士范巧妙地将原名“通江铁路”改称“淮南煤矿铁路”,为淮南线的开通运营铺平了道路。
安徽第一条铁路建设者程士范
抗战遭破坏却“生生不息”
遗憾的是,淮南铁路刚建成不久,还没来得及平稳发展,抗战的全面爆发打断了这条铁路的所有正常业务,也彻底改变了一代安徽人的生活。
在这份馆藏档案《淮南铁路概况》中,还有这样一段描述:“抗战军……奉命破坏,……敌人急图谋取淮南大通两矿煤斤,乃将矿路恢复,……又将水家湖至裕溪口一段长约一百八十八公里之轨道器材拆除,移筑水家湖至蚌埠支线长约六十一公里,以与津浦路接轨,适敌屈服之际,此支线遭匪破坏无余,车站均行焚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淮南矿区生产逐渐停顿,为防止日军侵占后利用,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当局的命令,通车仅2年的淮南铁路被全线破坏,安徽人民的心血付之一炬。随后,日军为了策应正在胶着的徐州会战,从芜湖出发攻打合肥,合肥陷落后不久,淮南也被日军攻占,淮南铁路全线沦于敌手。
日军占领淮南矿区后,为了掠夺煤炭资源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开始修复被毁坏的淮南铁路,并于1940年11月1日重新全线开通。1944年初,日军为配合侵略华南需求,将水家湖至裕溪口段188公里线路全部拆除,其材料移建为水家湖至蚌埠支线,和津浦路接轨,将煤炭运至南京、上海等地。而到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蚌支线遭其大肆破坏,桥梁轨枕荡然无存,车站等建筑全被焚毁,只有田家庵至水家湖之间27公里的线路完好无损。
抗战胜利后,淮南矿路公司重新接收了面目全非的淮南铁路,全路仅水田段可勉强运行。水家湖至蚌埠一段长约61公里,在华中铁道管理委员会的协助之下,于1946年春开始修复,同年5月下旬完工,6月1日正式通车。水家湖至合肥一段线路长约70公里,其修复工作于1946年秋季开始勘测,1948年2月开始动工,至10月10日全线通车。这样,水合、水蚌、水田三线全部贯通,并与津浦线发展了联运。
《华东局关于修建淮南铁路合(肥)裕(溪)段的决定》(1949年)
历尽峥嵘岁月“焕发新生”
1949年初,淮海战役期间,淮南线再次遭到破坏。同年1月18日淮南解放,淮南铁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并组织线路抢修。
在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949年《华东局关于修建淮南铁路合(肥)裕(溪)段的决定》中,记载道:“在我大军胜利渡江,解放京沪杭三大城市及江南广大中小城市与乡村后,帝国主义及国民党残余匪帮,除在军事上在西南企图组织顽抗外,并在海面上进行封锁切断我海上运输,阻滞我对京沪杭地区尤其是上海之供应,打算从经济上来瘫痪上海,华东局为了坚决粉碎敌人的封锁阴谋,特决定修建淮南铁路合裕段,从陆地来贯通运输事业,保证江南各市供应及城乡物资交流,希我山东分局及皖北区党委,以最大信心与努力,来保证这一任务的胜利完成。”
档案中还提到,“合裕路段全长为一二五公里,从7月15号开工,要求到9月半以前,最迟到9月底完工。全段拟建大站七个,小站八个,桥梁全路共二十一座,由中国桥梁公司定做。”
1949年的9月,淮南铁路合肥至裕溪口段开始重建,同时蚌埠铁路分局调配699辆车皮,将3.5万名解放军官兵由合肥运抵武汉,顺利完成解放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运输任务。10月7日合裕段举行通车典礼,至此,淮南铁路全线被新生的人民政权掌握。1949年11月,铁道部下令撤销淮南铁路局,并入蚌埠铁路分局,淮南铁路也并入全国铁路网。经过多次改造,淮南线达到一级干线技术标准。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取华东”铁路大会战中,淮南铁路被打造成为华东铁路二通道的一部分,形成安徽地区与长三角经济区、东南沿海地区最快捷的铁路运输通道。1995年,阜淮、淮南两条干线在淮南境内的线路全部更换为每米60公斤的重型钢轨,对华东地区和安徽省的经济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0年1月26日,淮南线淮南至合肥段电气化改造开工。2016年12月底,淮南线淮南至合肥段扩能改造完成。2023年4月,为保障线路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对淮南铁路开展集中整修,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同时,也让淮南铁路重新焕发生机……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沉淀,淮南铁路不仅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江淮儿女百折不挠的奋斗史。它见证了安徽铁路光荣与梦想的发展史,展现了安徽人民从内忧外患到国泰民安的奋斗历程。如今的淮南铁路,正以新的姿态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文源 安徽档案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