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看点
《上海金融业ESG信息披露研究报告(2024)》发布
新闻背景
· 上海金融上市企业报告对政府的回应披露率最高,占比为67.86%,对社区(33.93%)、供应商(28.57%)、金融机构(25%)、社会组织(22.62%)的回应披露率相对较低。
NEWS
11月25日消息,近日,山东省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青岛市首批“妈妈岗”用人目录(一)。青岛市积极推行“妈妈岗”创新做法,广泛征集、发布上班灵活、工作弹性、有质量有温度的适合“宝妈”等群体的就业岗位。梳理该目录发现,此轮目录共发布了190个岗位需求,来自7个用人单位。此外,包括山东临沂沂河新区等也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征集“妈妈岗”。
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已建立28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1月27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不断健全。截至2024年11月,全国累计已有24个省(区、市)建立了28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我国一半左右的森林、草原已纳入补偿范围。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
11月29日消息,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遴选确定产线带动、产品牵引、工程推动、中试平台、场景创建等5类共计50个项目。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修订发布《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年版)》
11月30日消息,近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修订发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年版)》。本次修订主要集中在鉴别后危险废物的归类管理、精准识别危险废物、危险废物豁免管理等方面。
海南“禁塑”新规于12月1日实施,对单位罚款额度下限提高至1万元
NEWS
比亚迪宣布捐赠30亿元慈善基金投入教育事业
11月24日消息,在比亚迪近日举行的成立30周年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会上介绍,比亚迪计划捐赠30亿元设立慈善基金,投入教育事业。
安踏集团:搭建“五个一”社会责任体系
11月26日,在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上,踏集团副总裁李玲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安踏集团与集团创始人家族捐资百亿成立的“和敏基金会”一起,搭建了“五个一”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即一项医疗援助计划、一项助力中国体育计划、一项体育教育公益计划、一项生态保护计划和一项扶危助困计划,以‘体育赋能、健康中国’为目标回馈社会,助力美好生活。
第三十一届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圆桌论坛在京举办
11月26日,由全球贸易协会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主办的第三十一届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圆桌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聚焦“绿色政策对供应链的影响及趋势”主题,探讨绿色政策、法规与标准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并就不久前落下帷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第29次大会做最新政策解读。
中国电建百亿级牧光互补项目正式投产
11月26日,由中国电建承建的亚洲最大的牧光互补项目——可克达拉百亿级牧光互补超级牧场(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建成后,养殖规模可达存栏肉牛10万头、年出栏肉牛20万头,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牧光融合产业集群,对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届亚洲公益论坛在海口举行
11月27日,第二届亚洲公益论坛在海口开幕。论坛现场发布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国际微笑儿童项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阿富汗危机响应行动”、爱德基金会“国际活水行动”等3大“亚洲公益项目典范”,以及亚洲基金会“无障碍未来:中柬交通基建残障包容倡导项目”等9个“亚洲公益项目案例”,并为8位“亚洲公益人物”授牌。
中国新闻周刊发布《致成长:企业社会责任20年发展报告》
11月28日,中国新闻周刊在京发布《致成长:企业社会责任20年发展报告》,以调研、访谈、案例等形式,与政府有关部门、顶尖专家学者等各方,梳理了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20年的发展历程,共同回溯责任成长,解码可持续发展,彰显责任之心。
11月30日消息,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以伊利为样本的《中国奶业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以伊利为样本全面总结了中国奶业供应链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深入分析了伊利在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NEWS
ISSB与CCEI联合举办投资者交流会
11月19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北京办公室与中国气候联合参与平台(CCEI)在北京联合举办了“CCEI与ISSB投资者交流会“。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中国气候联合参与平台(CCEI)成员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间的交流合作,加深中国金融机构对ISSB准则的理解与应用, 并通过金融机构力量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可持续表现与信息披露质量提升。
标题故事—毕马威:全球250强企业ESG报告覆盖率96%
11月28日消息,近日,根据毕马威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全球250家最大企业(G250)中,96%的企业发布了ESG报告,而在各国前100大企业(N100)中,这一比例达到79%。亚太地区企业的ESG报告率为92%,领先全球,而中东和非洲地区报告率逐步提升,显示出对ESG议题的日益关注。此外,95%的G250企业已设定明确的碳减排目标,比2022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反映了企业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强烈承诺。
扬子江药业首份《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发布
11月28日,扬子江药业集团首份《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发布。报告着重阐述了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控与风险管理、确保决策流程透明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山东半岛ESG可持续发展智库正式成立,山东上市公司ESG建设大调研行动全面启动
11月29日,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勤能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成(青岛)律师事务所,现场签约山东半岛ESG可持续发展智库项目,山东半岛ESG可持续发展智库正式成立。山东上市公司ESG建设大调研行动同步启动。
“大湾区之夜暨杰出ESG表现嘉许礼”举行
11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举办成立七周年庆典系列之“大湾区之夜暨杰出ESG表现嘉许礼”。15家持续深耕ESG发展且成绩卓著的机构获颁“杰出ESG表现嘉许。
NEWS
欧盟委员会估计绿色债券投资每年可减少排放量5500万吨
11月21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发布其下一代欧盟(NGEU)绿色债券分配和影响报告2024,其中包含NGEU 绿色债券发行收益的分配信息及其估计的已实现和预期的气候影响,显示该计划下由绿色债券资助的投资预计每年将减少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5500万吨。
印度计划与日本、新加坡等国达成碳交易
据彭博11月25日消息,印度计划在2025年年初与日本敲定一项潜在的碳信用交易,然后与韩国和新加坡等国推进类似的谈判。知情人士称,印度希望吸引投资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减轻污染和产生碳信用额度的项目上。
共同推动全球供应链碳中和转型倡议在京发布
11月26日,由招商局、马士基、达飞、联邦快递、顺丰、圆通、大华银行等企业联合发布了《共同推动全球供应链碳中和转型——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供应链服务展区参展企业联合倡议》。
“行业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项目”正式启动
11月26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沃尔玛中国发起的“行业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开发相关标准工具和最佳实践研究、扩大相关方交流和共创、赋能并推动连锁行业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
全球首个海洋碳中和国际标准提案项目正式启动
11月28日,在第五届“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上,全球首个海洋碳中和国际标准提案(ISO/NP 25283-1)项目也正式启动。该提案将构建海洋碳汇以及碳中和技术框架,制定数据管理、基准线设定等方面的统一国际标准,为全球海洋碳中和领域的标准化提供重要指南。
全球首艘商用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交付
11月29日,据中国船舶集团消息,由中国船舶大连造船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艘商用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在辽宁大连交付国外用户。据介绍,该船交付后,将服务于挪威的世界首个大型商用液化二氧化碳海底封存项目。
成都推出全国首款“碳中和”火锅底料
11月30日,全国首款“碳中和”火锅底料在成都正式推出。“碳中和”火锅底料除了在原料选用、炒料制作、产品包装等环节力求降低环境影响之外,还采取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仓储节能减碳、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强化低碳实践。
NEWS
11月21日,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正式发布了“国家防止塑料污染战略”,旨在从塑料生产到废弃的全过程保护社区免受塑料污染的影响。美国希望通过这一战略,为国际社会提供行动范例,并助力实现2040年前消除塑料污染释放至环境的承诺。
欧盟通过禁止使用强迫劳动制造产品的规定
11月25日消息,欧盟成员国在欧洲理事会宣布,他们通过了一项新规定,旨在禁止使用强迫劳动制造的产品在欧盟市场上销售或出口。根据这项新规定,全球估计有2760万人在多个行业和地区从事强迫劳动。被认定为使用强迫劳动制造的商品可以被当局下令移除,要么捐赠、回收或销毁。不遵守该规定的公司可能会被罚款,而如果公司从供应链中消除强迫劳动,该规定将允许产品重新上市。
联合国塑料污染治理谈判在韩国启动,意在达成历史性全球协议
11月25日,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在韩国釜山开幕。此次会议是在经过两年的四轮政府间谈判后举行的,旨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领导下,就控制塑料污染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超过170个国家和600多个观察组织注册参加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为期一周的会议。
日本厚劳省拟要求逾百人规模企业公布管理层女性占比
11月26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召开劳资双方参加的劳动政策审议会(厚劳相的咨询机构)小组会,出示了针对员工人数101名以上的企业规定须公布管理人员女性占比的方针。此举意在提升企业擢用管理人员的透明度,促进女性活跃。
国际电信联盟: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仍处于“离线状态”
11月27日,国际电信联盟发布《2024年事实与数据》报告,预计到2024年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将达到55亿。据报道,报告指出,这一数字占全球人口的68%,这意味着由于数字鸿沟仍然存在,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26亿)仍处于“离线状态”。
国际劳工组织: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工资不平等现象有所减少
11月29日,国际劳工组织最新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约三分之二的国家工资不平等现象有所减少。尽管出现了这一积极趋势,全球范围内仍存在显著的工资差距。全球范围内,收入最低的10%的劳动者仅能获得全球工资收入的0.5%,而收入最高的10%的人则能获得近38%的全球工资收入。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下周我们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