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阴阳学说经典条文对应:
(1)体现阴阳对立制约的是:
“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动极者镇之以静”
(2)体现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昼不精、夜不暝”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3)体现阴阳转化的是: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2、根据阴阳学说确定治则:
①虚热证(阴虚):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阳中求阴
②虚寒证(阳虚):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阴中求阳
3、五行对应最全表格:
4、五行生克:
生理: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
病理:相乘-过克;相侮-反克
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子病犯母;子母俱不足;子盗母气
5、五脏:
心 | 心主血脉;心藏神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气下降 |
肺 |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行水;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为华盖;肺为娇脏;肺气宣降。 |
脾 | 脾主运化;脾主统血 脾气上升;脾喜燥而恶湿;脾为孤脏 |
肝 | 肝主疏泄;肝主藏血 肝为刚脏;肝主升发 |
肾 |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肾主水;肾主纳气 肾主蛰守位;肾气上升 |
6、五脏之间的关系:
7、六腑:
胆 | 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
胃 | 主受纳水谷;主腐熟水谷 胃气下降;喜润恶燥 |
小肠 | 主受盛化物;主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
大肠 | 主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
膀胱 | 汇聚水液;贮存和排泄尿液 |
三焦 | 通行诸气,运行水液 |
8、脏腑之间的关系:
脾与胃 | 纳运相成、升降相因、燥湿相济 |
肝与胆 | 同司疏泄、共主勇怯 |
9、脏腑别称: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10、气的考点总结:
生成 | 清气+谷气=宗气(后天之气)+元气(先天之气)=一身之气 ①肾为生气之根。②脾胃为生气之源。③肺为生气之主 |
功能 | 推动与调控作用; 温煦与凉润作用(体温恒定); 防御作用(防御外邪入侵); 固摄作用(统摄血液,固摄精液、汗液、尿液); 中介作用(针灸、按摩) |
元气 | 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由肾精所化,根于命门,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 推动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生理活动。 |
宗气 | 宗气的生成直接关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 ①走息道以行呼吸; ②贯心脉以行血; ③下蓄丹田以资先天。 |
营气 | 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化生 运行于脉内(与血通行,环周不休) |
卫气 | 水谷精微中的剽悍滑利部分化生 运行于脉外(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
懒人医考整理发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