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24年 第8期
太极拳架的构造、蕴化理义与生命学意涵
1 太极拳架的“构造”
1.1 腰胯归圆的架态
如图1所示,拳架行动路线呈由直而曲的归圆运化趋势。本研究采用路线结合体练进行分析:1)“|”形。从第一式起势到第五式单鞭,路线呈“|”形。此五式着重在太极拳初习中的手脚相协、阴阳变动的体练与认知,同时也需要前、后、左、右方位意识的确立,动作基本为一令一动,有静态化的手脚、虚实、左右等的身体阴阳体练与认知意义。2)“/”形。从第六式斜金刚三大对到第十式斜行,动作呈“/”形运行。此部分需要行进间的手脚相协与阴阳相合,以便建立起落、升降以及行进间阴阳相协的认知。3)“\”形。从第十一式转身斜行到第十二式斜行鹞步,动作路线呈“\”形运行,此部分动作与“/”部分动作基本相同,但增加了一个原地身体螺旋变动方位的动式,即转身斜行。此式意义既是为后面闪通背等身体大幅旋转招式打基础,实质也是腰胯螺旋加大的体练招式,正如《太极拳道》所言“腰为真机,而贯串肢节,势无所阻,是内意者用耳”(王英杰,2022)496。4)“弓”形。从第十三式伏虎到第五十一式倒碾肱,动作路线呈“弓”形。此处看似东西方向往返3.5次,路线基本为直线,实则招式东西南北皆有兼顾,且内容丰富,如既有单鞭、云手等基本在原地的动作,也有鹞子翻身、闪通背等腰胯大幅旋转的动作,并且腿法也在此处体练与展现,如蜷腿蹬根、高探马(勾腿)、左右插(侧)脚、二起脚、扫堂腿等。此部分动作主要作用在于活泛身体、左右交错协调阴阳与运化身体机能。例如“野马分鬃”招式若无欲左先右、意上掩下,则无开合劲力;“倒蹍肱”招式若无后退步同有异侧手前旋,与一胯旋沉下坐而另一胯打开交错向前聚合的身体姿势,则无法形成拧挒之力以及背靠而出的开力;“二起脚”招式若无双手行圆下引分虚实,则难有领上而起的腾跃出腿,即无身手交错相协的相合体练,其“合”则非太极拳的处处之合,正如《十要论》提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膀合,外三合也;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膀相合,右肩与左亦然”(郑瑞 等,2000)19。“弓”形部分既是招式多样化的体现,也是身手、腰胯交错旋拧相合发力的体练方向,其以前进后退、交错力合、起伏折叠等的丰富招式展现着太极拳“处处能合”与“行拳如走路”的自然之态。5)“S”形。从第五十二式左白鹤亮翅到第七十五式收势,动作路线呈曲线“S”形。这部分动作实际有“化身成圆”“拳打四方”的意指,即此部分动作高低起伏、前进后转、左旋右拧等的幅度较大,实质是着重在运化腰胯,有“肾动如风”“腰裆圆活”的体练意指。拳架行动路线呈“|-/-\-弓-S”变化,是动作幅度逐渐增大、腰胯活动程度逐渐增大并渐至圆活的过程。行拳走架中,腰胯变易增大的运化特征,在拳架招式“背丝”螺旋示意图上得到佐证,即腰裆八字渐丰、渐圆、渐活,太极拳走圆乐趣在具身化呈现(杜元化,2022)。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Running Route of Zhao Bao’s Taijiquan Routines
1.2 八方应对的架构
图2 太极拳架招式攻防方位平面示意图
1.3 中正掤圆的架骨
⑤以架势与架骨的掤圆来蕴求掤劲,其本身也是“身备五弓”的熔炼方法。
Figure 3 Taijiquan Routine Corresponding to the Orientation of the Eight Trigrams of the Ancestors
1.4 中定浑圆的架风
太极拳每招每势的动与静、阴与阳、快与慢都与“中定”有关,“中定”是其招式节奏化运转,浑圆一气运化,浑身而动的机要。如上所述,架骨在于支撑架势、贯通上下、连通肌体,而“中定”的把握则是太极拳气劲充盈、阴阳互转、一气贯通、劲达指梢的运化机理。“中定”是每势落下,感觉到脚踩实时,脚受地面之力反弹而返生回来的位点。反弹力受招式姿势压缩程度和呼吸松沉程度影响,随深而反弹愈重、随快而反弹愈速,通常慢体动作主要在于体会与找到“中定”位点。同时若有架骨,“定”而后起或后取(更主要在回弹而起)则能由脚而身完整一气并形于手指,此也正是《太极拳总论》所论“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杜元化,2022)7。当然太极拳的“中定”不止于步的理解,也在于身体有中正方才有定的聚合,另外其定的反弹力也源自姿势运化中曲腿、旋胯和身体自重下落的力量,而无需额外用力,如用力蹬地等,否则难觉知中定。太极拳家向恺然指明,“每一处虚实,皆先有中定,而后有变化,处处有虚实,即处处有中定……一切法皆从中定中出”(吴公藻,1985)Ⅸ,表明太极拳节奏型运化、浑圆而动的核心在于“中定”。如图4“斜行”动作所示,“中定”既在螺旋定根,也在分化阴阳、凝聚气劲,如此气劲落于“涌泉”,再借助地面反弹节拍才能阴阳互转,自如运化招式。借阴阳转换之动力运转阴阳鱼、冲气为和,既可成就“浑身一气如轮子圆活”的拳行,也会使劲法随阴阳转换返生、连绵。正如《太极图说》所言“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27。太极拳巧借阴阳理论,运转阴阳,让生命对象逐渐认知身体太极,法道自然,技道双修,有生命意蕴的探求意味,有以技修身与塑人的意旨(陈青,2022)。
图4 太极拳“斜行”招式的行动图示
Figure 4 Illustration of the Action of the Taijiquan Stance “Xie Xing”
2 太极拳架的蕴化理义
2.1 大众化的架貌,健康普适的体练价值
2.2 身体化的架意,化身成拳的理法志趣
⑥“三直”为头直、身正、小腿顺直,“四顺”为腿顺、脚顺、手顺、身顺。
2.3 功夫化的架势,连绵轻灵的劲法准则
2.4 艺术化的架蕴,性命双修的内化义理
3 太极拳架的生命学意涵
3.1 “身心并作、阴阳相济、和光同尘、乐物而通”的生命学意涵
3.2 “以劲为法、由技入哲、体用结合、修思交证”的生命学境界
4 结语
想关注《中国体育科技》内容首发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
转载来源:体育总局科研所书刊部
原文制作:高天艾
原文校对:马 婧
原文监制:张 雷
学会编辑:徐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