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要注意,这些不能拖!

文摘   2025-02-04 07:31   江苏  



打卡地



《鱼获满满》  摄影 孙 森



2025/2/4 星期二

乙巳蛇年  正月初七


今天晴到多云,
偏北风2级,
最高气温:7℃左右,

最低气温:-4℃左右。


新闻速览


 

流感要注意,这些不能拖!



今年冬季,流感肆虐,身边不少人都患上了流感。那么,流感真的那么可怕吗?


警惕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和流行,季节性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和乙型。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谌晓莉表示,流感是很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往往呈现季节性流行的趋势,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流感流行期,但最近观察到流感患病人群数量有所下降。

人们一般得了流感以后会有发热、头痛、肌痛、乏力、畏寒、咳嗽等表现,亦可出现呕吐和腹泻。

如果是抵抗力比较好的青壮年、没有基础病的人群,得了流感以后对症治疗,吃抗流感的阻断药物,比如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等等,各种症状很快改善,这种情况是可以治疗或痊愈的。

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比如说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得了流感以后,很多人都是重症,很容易并发肺炎,而且是重症的肺炎,有些人可能因此就去世了。还有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就有慢性结构性肺病,或者慢性恶性肿瘤人群,可能正处在化疗或治疗的阶段,包括孕产妇、幼儿都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得了流感以后,症状往往会更重一些,恢复时间也会更长一些,而且流感也会有并发症,主要的流感并发症就是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肺炎。

谌晓莉提醒,如果持续两三天体温不退甚至加重的话,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胸部的胸片或者胸部CT的检查,排除是否合并有肺炎,如果合并有肺炎的话,一定要及早处理,防止变成重症。

如果服用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药物,也要注意,在确诊流感的早期(48小时内),越早使用效果越好。但是过了48小时后也可以使用,比如确定是流感肺炎患者,或是有些重症患者使用也是有效果的。

预防措施



1.冬季来临或冬春交替的时间,免疫力低下或有基础病的人可提前注射流感疫苗,预防保护;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3.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等部位;

4.流感流行季,高危人群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去人群密集场所记得佩戴好口罩;

5.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时,陪护人员和患者都应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对于流感肺炎,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一旦确诊,应在48小时内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这样能有效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病死率。



划重点


流感危害可以很大,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对高危人群尤为致命,因此,一定要重视流感疫苗接种!

每年的9月和10月通常是接种流感疫苗的好时机,但即便在10月底前没有打上疫苗,在整个流感季都是可以接种的。而且,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每年流感流行株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

流感疫苗分类及接种程序↓↓

 

一个电话10万元没了!警惕!

“您好,因您的航班机械故障”

“我们为您办理改签手续,并理赔……”

春节期间

订购了出行机票

突然收到电话或短信

称航班因各种原因延误或取消

想想都让人头疼

“好好好,你说怎么做”

“行行行,按你们平台要求办”

焦躁之下,你同意改签/退票

但万万没想到一次小小的“改签/退票”

竟被骗走10万元!


案情回顾



近日,刘女士接到 00 开头陌生电话

对方自称航班客服

以航班机械故障为由

要为其改签、退票

理赔300元

因对方能准确说出航班信息

刘女士信以为真

在按要求操作理赔时

刘女士被未开通企业收款功能等理由

诱导下载“某会议” APP

开启屏幕共享

虚拟资金认证

期间,刘女士先后扫码支付

 2.4 万和1万多元

还被引导从借贷平台领钱

并提供验证码

最终收到银行扣款短信

才惊觉被骗

累计损失超10万元


套路解析



1、诈骗分子首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包括受骗人姓名、身份证号、登机时间、航班班次等详细信息,并在受骗人登机前,冒充航空公司、订票网站、旅行社等工作人员,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的方式取得联系。

2、骗子假借“航班延误”、“机票改签”等理由主动提出“退费”或“理赔”,再以“验证”账户信息、购票记录等“烟雾弹”诱导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类App,或要求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企图套取账号、密码等隐私信息。

3、以指导操作协助改签退票为由,要求当事人操作网银或支付软件,远程套取验证码、诱导转账或通过“屏幕共享”获取交易信息,进而转走当事人账户存款实施诈骗。


1

不要轻信陌生来电!

如果接到来自航空公司、银行等机构的电话,先确认其身份,避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或信息。

2

避免点击陌生链接!

接到涉及退款、退票等敏感话题的电话时,切勿点击对方提供的链接。通过官方网站或官方客服渠道核实信息。

3

警惕虚假退款信息!

遇到退款失败或需要提供收款码等要求时,务必保持警惕,真正的退款过程不会涉及提供个人支付账户信息。

4

不要轻易透露验证码和密码!

任何时候,不要轻易将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提供给陌生人,尤其是在不明来源的电话和网站中。




 

过年大量吃橘子、嗑瓜子、喝饮料……“上火”了如何缓解?


春节假期,花生、瓜子、坚果、砂糖橘成了许多人的必备零食,可是有时候吃多了,口腔溃疡、嗓子痛也会找上门来。每当这个时候,家里的长辈就会说:“这是上火了。”

那么,这真是“上火”吗?这些症状又该怎么预防

01


到底什么是“上火”?


其实,“上火”是一种俗称。“上火”的概念来自于传统中医的身体和疾病观,现代很多科学家在研究“上火”的机理及原因,但目前依然没有统一定论,所以在医学体系中,没有相应的病名,也没有客观的理化检查指标。

总体来说,“上火”的概念比较模糊、笼统,人们常常把眼睛红肿、口舌生疮、咽喉干痛、头昏目胀、鼻腔热烘、流鼻血、牙痛、便秘等症状,都通通称为“上火”

02


哪些食物会“上火”?


吃橘子、嗑瓜子、吃坚果、喝饮料……真的会导致“上火”吗?

  • 橘子

很多人吃橘子后会出现嗓子发干发涩,甚至流鼻血等症状。其实,这是橘子的高糖分所导致的。由于橘子的含糖量高,可能会诱导一些急性炎症反应,同时过多摄入糖分,也会使喉咙感到干涩

比如,砂糖橘含糖量大概是11%,一般吃10个左右,已经达到人一天的糖的限量了。虽然砂糖橘含有维生素C等营养,但热量同样不容忽视,如果一顿真的吃上20~40个,基本相当于一顿正餐的热量。

所以,橘子好吃,也不要一次吃太多。

  • 瓜子

瓜子是聚会时常备的小零食,但很多人吃完后第二天就会嘴角起泡。这其实主要是因为瓜子太干太咸

一方面,瓜子很干燥,而且现在很多市售的瓜子外壳都有一些盐,每嗑一下嘴唇就会碰一下,吃多了就会嘴皮发干。另一方面,瓜子仁容易划伤嘴,这样一来更容易造成炎症,甚至导致嘴角起泡,成了人们常说的“上火”。

  • 坚果

一些人吃完坚果后会感觉喉咙痛,甚至有异物感。这可能是过敏,也可能是因为坚果太干太咸

一方面,坚果是常见的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之一。如果你每次吃完坚果,即使吃很少都会不舒服,那极有可能是过敏,建议以后尽量不要食用。

另一方面,坚果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烘焙制成的,水分很少,很多坚果还会加盐、辣椒等调味,如果一次吃很多就容易使咽部黏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吞咽时产生异物感,让不少人也认为是“上火”。

  • 荔枝

很多人吃完荔枝后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有的人说这是“上火”,还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荔枝病”。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荔枝的甜味主要来自果糖,空腹或短时间大量摄入果糖,不仅不能及时转化成我们身体供能所需的葡萄糖,还会刺激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另外,荔枝中还含有两种成分:次甘氨酸A和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尤其在没有成熟的荔枝中含量更高,它们也会影响人体的糖代谢。所以,如果空腹大量食用荔枝,就可能发生“荔枝病”。

因此,春节期间吃荔枝,大家尽量挑成熟的荔枝吃,最好先吃点别的东西后再吃荔枝,不要空腹吃。同时,荔枝也要适量吃,不要吃太多。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天应该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大概是不超过20颗荔枝。

  • 羊肉

春节的餐桌,大鱼大肉也是常客。很多人肉吃多了会感觉燥热,尤其是羊肉。这是因为肉类的“食物热效应”更大,产生的热量更高。

肉类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在消化吸收代谢时会消耗大量的水,同时高蛋白质的饮食会使身体散热增加。摄入不同种类的肉均能使人体产生热量,但其产热差异程度取决于肉类所含的蛋白质。

以羊肉为例,它的蛋白质是餐后产热的强力促进剂。还有研究发现,吃很多羊肉后会使身体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释放增多,影响机体水盐代谢,导致尿量减少、粪便干硬,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感觉吃羊肉后更容易出现燥热、便秘等“上火”症状的原因之一。

  • 饮料、甜点

春节期间,自然少不了各种甜点和甜饮料。很多人喝甜饮料、吃甜食后会冒痘痘,也认为是“上火”。

其实,这是因为糖分摄入太多。雄性激素水平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皮脂分泌又受雄性激素调控所致,因此高血糖负荷饮食会加重痘痘长势

03

预防

如何预防“上火”?


有研究对105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经常熬夜、嗜食辛辣食物、压力大的学生易出现“上火”症状,而他们“上火”的常见表现是口干唇燥、口腔溃疡、烦躁失眠等。

所以大致可以认为,不良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以及过度的精神刺激等,都会使人们更容易出现“上火”症状。

为了减少“上火”困扰,建议大家注意:

  • 清淡饮食

饮食尽量保持清淡,不要一味选择重口味,少吃椒盐、麻辣等重口味食物。

  • 勿暴饮暴食

饮食要注意适量,比如,吃瓜子、坚果,每天的量差不多也就手抓一把的去壳果仁,不要吃太多;水果虽然健康,但糖分多,吃多了也不好。

  • 多喝水

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身体内的代谢反应会受到影响。要注意多饮水,优先喝白水,尽量减少含糖饮料的饮用量。

  • 少熬夜

很多人会趁着过节和亲朋好友尽兴欢聚,导致休息不好,身体就更容易出现“上火”等问题。要注意合理休息,尽量不要熬夜。


- END -

来源 | 淮安发布 江苏警方 央视新闻

编辑 | 沈漩     审校 | 徐文生

终审 | 刘锦国

总编审 | 朱明智


声明:凡“醉美五岛湖”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醉美五岛湖
涟水县融媒体中心旗下公众号,权威发布涟水时政要闻、民生热点等推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