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信里所提到的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石碑,与西双版纳也有着深厚的故事。
1950年9月,党中央为了让各族人民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促进各民族团结与友谊,组织全国各兄弟民族代表前往首都北京,欢庆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国庆观礼代表赴京后,中共宁洱地委、宁洱区行政专员公署为依据中央关于边疆工作“慎重稳进”的方针,按照“团结进步、团结生产、团结对敌”的指导思想,根据边疆地区民族众多的实际,开始筹备兄弟民族代表会议。
12月27日,宁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正式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团结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清匪肃特、保家卫国、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会上,西双版纳人民的“老州长”召存信代表赴京观礼团作了汇报,使各族代表对团结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代表们深受启发和鼓舞。【注1】
为了大家永远团结不变心,佤族和拉祜族的代表提出举行剽牛、饮咒水盟誓的活动,此提议当即得到各族代表的赞同,并决定在剽牛场立一块石碑,碑上刻下誓言和各族代表的名字,以此象征各民族不忘团结的决心。谁若有不团结的行为,便需赔偿与石碑同重的银子。
1951年元旦,民族团结剽牛饮鸡血酒的结盟仪式在普洱红场隆重举行。各族代表庄严宣誓:“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此次誓言签名仪式,共有48名代表参与,其中西双版纳的代表有11名。西双版纳的代表召景哈(召存信【注2】)第一个在民族团结誓词簿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随后西双版纳代表喃巴独玛(刀卉芳)、叭诰(刀承宗)、召贯(刀一德)、独弄诰(嘟弄稿)、张翰臣(张汉成)、阿街、杜阿尼、的金、叭弄诰(刀应达)、曾从信(郑崇信)等相继签名。签名后的名字被拓刻在石碑上,立于普洱红场,被后人称为“民族团结誓词碑”。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象征着新中国成立后,边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体现了“一心向党、爱国奉献;团结到底、命运与共;坚守初心、奋斗筑梦”的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这不仅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更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缩影,激励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奋发向前。
(转自:西双版纳发布)
●END●
监 制:刀琼英
责 编:玉南儿
编 辑:左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