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2024雷军年度演讲内容及小米2024新品发布会。
分享嘉宾: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
注:未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责编 | 明月楼 排版 | 甜醅
第 8648 篇深度好文:8678字 | 22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笔记君说:
小米发布会,压轴出场的SU7 Ultra,可谓赚足了观众眼球。
早在2021年3月,雷军宣布造车时,曾提到这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自己所有的战绩和声誉,支持小米汽车发展。
短短三年,SU7实现量产,10月销量突破2万!
小米是最快达成这一目标的新势力品牌。
此外,小米还打造了Ultra这样强大的驾驶机器,可街可赛的“西装暴徒”。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后来者,小米如何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成为最快突破月销2万辆的新势力车企?
作为小米汽车业务的总负责人,雷军是如何带领团队,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
以下为雷军年度演讲及发布会内容分享(有删改)。
一、打造“超跑级”电动车,凭什么?
纽博格林赛道,人们常说的赛车圣地,位于德国科隆纽博格小镇。
拥有庞大沙地的纽博格林赛道,对车手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既快速又安全的赛场。
北环赛道单圈长度20.832km,有177处弯道,落差有304m,还有一个大难题,是天气。
纽北全年有4个月时间不开放,剩下的8个月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下雨,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首次挑战就是因为连续的降雨而不得不取消。
盼了一个月,在10月28日,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小时、可以跑一圈的机会,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在纽北跑出了6分46秒874的好成绩。
这,是目前纽北速度最快的四门车!
我们挑战纽北的第一步已经圆满完成,明年我们将计划用量产车继续挑战纽北。
有人问我,你们为什么要造 Ultra 这样强大的驾驶机器?
因为我们想为那些向往巅峰性能的人、为那些向往快意人生的人、为那些向往超越平凡生活的人,打造终极的 Dream Car。
有人可能会说,你们的车居然卖到80万,小米是不是飘了?
但我们做产品,只会思考它够不够好?它值不值?它是不是超过了大家的预期?
小米创业14年,我们始终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始终抱有不断向前的热情和超越自我的向往。
但话说回来,短短三年时间,小米汽车成功挤上新能源汽车的牌桌,并且是最快实现月销超过2万辆门槛的造车新势力,这是如何做到的?
二、破釜沉舟的勇气,是突围的关键
小米举办汽车发布会当晚,是小米的不眠之夜,也是汽车行业的不眠之夜。
我收到了很多信息,最打动我的一条是凌晨5点的一位同事刘安昱的信息。他从小就痴迷汽车,以为这辈子跟汽车无缘了。在业余时间,他自己攒了一辆大房车来过瘾。
那天,他正好在广州出差,看到小米直播发布会以后,激动不已。当即拉着几个同事到珠江边喝酒。喝完以后还觉得不尽兴,又在江边走了整整一晚。
到了凌晨5点,他终于下定决心,这个机会他一定不能错过。他就给我发了条信息:只要让他参与,干什么都行。
那一夜,彻夜难眠的还有很多很多人。
李田原,当时在宝马德国总部负责宝马IX设计。小米的发布会深深地震撼了他,让他萌生了加入小米的愿望。
随后,他放弃宝马总部的工作,放弃欧洲舒适的生活,说服家人一起回国,投身到小米汽车的创业中来。
胡峥楠,小米发布后的一个晚上,他给我打电话说,他干过国企,干过民企,自己也创过业。他跟前东家的合同到期了,特别想出来看看互联网到底是怎么造车的。后来他加入了顺为资本,再后来他兼任了我的顾问。
就是这样一群热爱汽车的人,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我们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就组成了超过1000人的团队。
小米造车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我的一群企业家朋友们也特别关心,4月5号组团到访了小米。他们提了很多问题,主要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们现在才下场是不是太晚了?
确实,3年多前造车和新势力相比晚了六七年。当时我是这么回答的:智能化才是汽车的灵魂,而智能化在电动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汽车是一个百年赛道,只要你真心喜欢,只要你真心想干,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机。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小米汽车不拿出来独立融资、独立上市呢?
很多人一听到上市就热血沸腾。而且当时造车很火,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股票飞涨。
我说:的确有几家VC给小米汽车开价了。当时因为市场特别火,估值100亿美金。
各位想一想,项目现在啥都没有,就估值100亿美金,而且花别人的钱造车几乎无风险,谁能拒绝这样的好事呢?
实话实说,我们也动过心。但是想来想去,深思熟虑后拒绝了。
为什么?因为造车的周期很长,如果我们拿了别人的钱,想很长时间保持想法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小米内部造车,小米内部的大量人才、技术都可以直接用。
我非常清楚,造车难度很大,光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我需要小米集团的每个人都能毫无保留地支持,我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一起造车,这样我们才有胜算,
最后,我们决定全部由我们自己干:钱,全部自己掏;风险,全部自己扛。只要能把车做好,我们在所不惜。
那天,王传福来了,李想也来了,何小鹏也来了,李斌也来了。我还记得后来王传福跟我说,他特别佩服我们的勇气,但是多少还是为我们捏了把汗。
所以,无论面对何等巨大的危机,都不能被吓倒,破釜沉舟的勇气才是我们冲出重围的关键。
三、躬身入局: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当我们决定造车以后,其实还面临无数挑战。
作为一个新来者,第一辆车非常的重要,我们该怎么造车?我们该做一辆什么样的车呢?
1.先从最难的轿车干起
刚开始,团队找了一大堆的报告,开始学习,开始研究,写了上百页的分析材料。我忍不住泼了盆冷水:各位不要想这么复杂了,我们能不能先造一辆小米工程师们都想买的车?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想买的话,那个车造出来也没用,我说我们把问题先简化好,第二个问题来了,那小米工程师到底想买辆什么样的车呢?
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找个调研公司,花几个月整份报告。
在讨论的时候,我再次提醒大家,别浪费时间了,100份报告也替代不了与一个真实用户面对面沟通。
我们动员所有人,约小米的工程师一个一个聊,两三个星期,我们就聊了300多人。
聊完大家觉得还不过瘾,就跑到小米每一个办公区停车场,一辆辆看大家开什么车。
很快,我们就知道大家买的品牌、车型和价格段,比如说轿车和 SUV 各占一半。
从研发角度来说,高端车容易,低端车难做,SUV 相对容易,做轿车要难一些,所以大部分车企都是先干 SUV。
但我的观点不一样,我们决定不走寻常路,先从纯电轿车干起,纯电轿车难干,等轿车干好了,再干其他车型就容易多了。所以我们下决心先干轿车。
2.不走捷径,自己干
中国的产业链非常成熟,攒一辆车还是比较容易的。3年多前,有很多朋友劝我,说你们已经晚了,赶紧出车,找代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干。
刚开始我们也这样想过,既找过代工,也想过收购,但是没过多久,我们就下了决心,从核心技术干起,不走捷径。
为什么呢?因为之前我们吃过大亏。14年前小米创业时就是轻模式,初期速度很快,但是根基不扎实,后来遇到很多挫折。到今天为止,我都觉得我们还在补课。
所以,当我们再次创业的时候,我们决定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从核心技术做起,10倍投入,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
下了这个决心,我们投入非常坚决。
比如电池包,可能一般人觉得很简单,实际上特别复杂,一个电池包做下来差不多需要十几个月几千万的投入。所以,行业里开发一辆新车一般做两个电池包,多的做3个。
而我们做了10多个电池包,甚至为了把电池包的技术搞明白,我们还自建了一个电池包工厂。不仅把我们自己的团队折腾得够呛,还把供应商折腾得够呛。
我觉得不好意思,专门打电话给宁德时代的曾毓群解释。
我们就这样,从核心技术出发,10倍投入项目,披星戴月干了大半年,2021年底春节前,第一次项目的正式评审会开始了,大家都挺激动,结果这个会开的特别郁闷,大家分歧特别大。
吵来吵去,最后下定决心,整个产品方案推倒重干。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取消了所有的日程,把我们汽车部最核心的十几个人全部叫过来开会,商量怎么解决。
就这么一个临时召集的会,谁也没有想到一开整整21天,开成了一个马拉松式的会议。刚开始大家还比较矜持,后来越来越激烈,有时候一个问题能从早上9点吵到晚上9点。
当时的团队1000多人,大家都在等我们这个会议的结果,我下定决心,把所有的信息放下来,一直开到吵明白为止。
今天回想这个会,真的很重要。我们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人,第一次有如此长时间高密度面对面的讨论,帮助了大家相互了解、相互融合。
这21天的会,最终形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小米作为一个新来者,只要能顺利上牌桌,就是巨大的成功。
所以很多人问我说,你们3年为什么能把车造出来?
最关键就是这句话:小米造车要尊重行业规律,守正出奇,要先守正再出奇,不要一上来就颠覆,一上来就掀桌子。
基于这21天的会议,我们这十来个人成了真正的战友。可以背靠背信任,才能应对之后无数的考验。
但谁也没想到,考验来的如此之快。会议开完,上海疫情就爆发了,我们有不少工程师在上海,研发怎么办呢?
有一位同学,他就在家里搭了一套工作环境。我们的超级电机的控制软件,就是在他家的客厅里第一次真正运转起来。
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奇特经历,我们相隔如此遥远,却又感受到如此的亲密。我记得SU7的很多产品决策,就是在各种各样的视频会议中完成的。
我们甚至在这个期间还办了几次线上的庆功会。当我们遇到阶段性成果的时候,就把红酒寄到每一个同学的家里,大家就联网云喝酒。
2023年8月16号,第一辆市场车缓缓从产线上驶出来,现场所有人都激动不已,经历了这么多的峰回路转,我们小米SU7如期交付了。
创造这个奇迹,是我们汽车部门六七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还记得在下线一次结束后,大家散去了,我一个人围着这辆车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打开车门又在里面坐了很久。
真的不敢相信我们的车真的造出来了,在那个时刻真的百感交集。
回想起来,我们选择做最难的纯电轿车,选择从核心技术做起,选择在项目压力最大的时候停下来开21天的会,这些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决心。
因为我们深信,只有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小米汽车才能真正成功。
四、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过去3年,我个人琢磨最多的是,既然我带队,我怎么可以能把车做好?
我琢磨了很久,后来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懂一行,爱一行,才能做好这一行。
所以,要想把车做好,我一定要懂车,一定要爱车。
1.重新学开车
大家可能不信,我个人做车的第一步就是自己开车。
重新开车就有点像新手上路,手忙脚乱,我花了好几天才适应。
我后来再想,一定要尽快补上这一课,试驾足够多的车,我要迅速抹平这个信息的鸿沟。
那时,我就跟周围的朋友去借车开,接着跟周围的同事借,结果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借完了。为啥呢?因为他们买的车型都差不多。
后来我决定把各个品牌的4S 店都逛一遍,每次去我都戴着帽子,戴着墨镜,全服武装,但好像没啥用,很快就被认出来了,所以特别尴尬。
后来我找了一个好办法,我在我们小米地下车库转,看见没开过的车就让助理借。
我借到车后,我特别喜欢跟车主聊天,一般我主要问三个问题,这辆车好在哪里?不好在哪?你当时为什么要买这辆车?假如你要换车,你会换一辆什么样的车?
认认真真开一两天,我再去网上找这辆车的所有相关资料,看各种各样的评论,这样我对一辆车的认知就完整了。然后我再加满油,洗好车再还回去。
2.做一个赛车手
三年下来,我大概试驾了170多辆车,笔记和资料有20多万字。然后为了补课,我还专门抽时间看了很多汽车巨头的传记,甚至把过去看过的赛车电影全部找出来重看了一遍。
以前主要是看明星、看剧情、看热闹,这次主要看车,看完了以后特别多的感慨,为什么人家法拉利做得好,保时捷做得好?你看看人家老板,人家的创始人都是赛车手。
我心里就开始想,定个小目标,我能不能成为国内车企老板里开车最好的之一?我能不能去开赛车?
当有这个想法以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开赛车是不是很危险?而且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去开赛车是不是有点不靠谱啊?
我想了很久,还是下决心去试试答案,要开赛车,先要考个赛车驾照。我的那个赛道是夏天学的,因为赛车主要是处理赛道上的极值情况,所以赛车里能拆的都拆了。
各位想一想,北京的夏天温度一高有时候40度,车里都是60度,几次全跑下来,全身湿透,就像洗了一次桑拿。
而且新手学赛车,一不小心就冲出了赛道,一不小心而且很容易就撞上了那个防护墙。
为了把车学好,我买了一个很高级的7轴模拟器,在家偷偷练。吃了不少苦,最后我终于拿到了赛照。
我不仅仅自己练,我逼着小米的团队也去练,我们的管理团队和工程师超过100人拿到了赛照。
因为我相信,只有真心热爱汽车的团队,才能真正把车做好。
3.亲自测试工程车
2022年年底,我们的工程车第一次冬测在黑河,零下三四十度,这对于小米汽车来说是第一次大考,我特别重视,我和我管理团队都亲自去了现场。
第二次,我又参加了夏测,在吐鲁番。吐鲁番夏天的气温最高能达到50度。各位想一想,你的车在50度的阳光下暴晒一中午,车里有多烫?我看我们有的对标车,车里的温度高达90度。那一瞬间,真的觉得SU7把防晒做好真的太重要了。
因为小米第一次做车,质量对我们非常重要。
在今年1月份,我们还开展了整个行业最大规模的路面测试,实车路测我们投入了576辆样车,测试了30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总测试里程达到了540万公里。
今年年初,我们的测试车队覆盖面非常广,当时,有网友就评价说,你们小米汽车行不行,就看你们高管敢不敢自己开。
当时我们车还是测试车,我们有一位工程师看到以后专门转到群里专门@了我。他的意思我懂,我又默默地转到了高管群,并专门@所有人。
小米高管立刻全体响应,全部参与了测试,他们要用自己来证明SU7是靠谱的。
我们所有的高管在SU7上市前测试了超过10万公里。我自己测试了十多次,累计测了5000公里吧。
最难忘的一次,是今年1月份从北京到上海,早晨6点到晚上9点,15个小时,一个人开1276公里。
说到这里,重新自己开车、学赛车,亲自参加冬测夏测、长途测试,其实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我的体会是什么呢?
勇气不是口号,而是每一步脚踏实地的行动。
感谢三年前的意外,使我加入了一个这么有趣的行业。
五、人生没有退路,
只能拼命往前冲
我们就是这样紧锣密鼓、埋头苦干了三年多,在研发的过程中也是非常低调,一直也没有做任何宣传。
2023年12月,小米汽车第一次亮相,很多人觉得突然,有点横空出世。所以刚开始热度特别高,但没过几天,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质疑、批评、诋毁。
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苹果十年都干不成,凭啥你们三年能干成?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难以回答,我咋知道苹果为啥十年不成?你们为什么不问蔚小理几年干成的?
其实,这个产业都已经很成熟,我觉得三年干成就是一个标准时间,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反正黑稿潮水般袭来,再加上几家友商推波助澜,漫山遍野的调侃和嘲讽。
1.没有人看好小米汽车
我觉得这些都是小事,真正的困难是我们倾尽全力做的SU7,在上市前两三个月与大家交流时,居然发现所有人都认为卖不动。
这给我急得不行,我跟他们说,我们的配置体验都比model 3好很多。人家跟我说买model 3的都是特斯拉,都是马斯克的铁粉,他们肯定不会买你们SU7的。
我说,那好吧,宝马3、奥迪 A4、奔驰C这些用户该不该升级更智能的电动车呢?价位差不多,产品更好。
我们几个部门跟我整了三份报告,每份洋洋洒洒几十页,我看完,核心就一句话“这三家的用户买的全是品牌”。
他为啥买SU7?反正我一句话就被噎住了。还有我们精心为女车主设计的防晒收纳,好看,但很多人说,女车主肯定不买这样的性能车。
那咋办?
我就让市场部请一些媒体朋友们来帮忙出主意。一共请了23位,我也万万没想到,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他们认为,能卖3000辆就烧高香了,这是当时大家的理解。
我觉得大家说的都是心里话,我有点不服气,我就尝试去说服他们。我说了两三个小时,说到口干舌燥,完全没用,改变不了他们的观点。
这让人无比的绝望,我们整个团队都笼罩在焦虑之中。
大概今年3月。很多人都说我憔悴了,反正那个时候我是极度郁闷。在我最郁闷的时候,我想起来我试驾过的一辆车,但是我们一个同事买的车,我借来试驾过几天那是福特野马,40多万的性能车。
那个同事跟我说,那是他工作了十年之后攒钱买给自己的奖励。
他跟我说,每天早晨一上班坐到车里,踏下油门的一刹那,他就热血沸腾。每天晚上回家了,还在车里坐一会再上楼。此时此刻,都能回想起他当时跟我讲的这些话。
我真的相信:人生值得被奖励,这就是Dream Car(梦想之车)的意义。
我们的小米Su7就是为他这样的奋斗者设计的,所以我相信人们对dream Car的向往,我相信三年多时间,我们整个团队全力以赴的投入,我也相信小米SU7的魅力和强大的产品力。
所以,无论多少人不看好,我始终坚信SU7一定会大卖。
2.真正的考验是产能
其实,真正考验我信心的是今年2月份要确定产能。
汽车生产供应链很长,生产过程很复杂,我们要如何确定全年的产能呢?
很多人都建议我们把产能定在3万辆,这样更稳定,但我内心却非常矛盾,定多了担心卖不掉,定少了担心不够卖,大家又会骂我饥饿营销。
我还记得在今年二三月份的时候,接受央视的一个采访,当时我说既怕卖不动,又怕不够卖,内心极度矛盾。
这个时候我的这份自信让我下定决心,大家知道我们在年初定了多少吗?
76000辆。
这意味着什么?扣除产能爬坡的时间,月销要达到1万辆。
当前月销能达到1万辆的,只有一辆车,就是特斯拉的model 3,也就是说我们从第一天起,定的目标就是数一数二,如果卖不出去意味着什么?可能大家对车卖不出去没概念。
大家可能觉得我们的工厂看起来很大,但事实上我们的工厂只能存3天的车。
大家知道一个能存1000台车的车库有多大吗?如果你有一万辆车卖不掉,我们需要多少个足球场停车?
而产出车一旦开始有库存,将会有漫山遍野的车,对我们来说,这将是灭顶之灾。
所以我很清楚,全年76000辆车的产量是一个疯狂的目标。
但我也很清楚,我们没有退路,只能拼命往前冲。
3.更大的难题是定价
这时,我悬着的心才稍稍踏实了一下。但更大的难题是定价。价格定错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新能源汽车跟纯电车是两个概念,新能源汽车包括了增程式、插电混动等各类车型,油电混合的增程车,成本很高。
除了特斯拉,几乎所有纯电车都在亏损。
所以,只有合理定价,我们的业务才能持续成长,超低价只是饮鸩止渴。
更大的压力来自我们内部,我们销售的同学们都很有经验,他们对于纯电轿车一直信心不足。
在发布会的前一天,我们最后的价格决策会时间不长,但争论非常激烈。我认为我们的初期配置与体验远超 model 3,我们要有勇气,定价21.59万,这个价格比model 3还便宜3万。
我觉得SU7有很强的竞争力,但销售的同学还是很担心产品未来的前景。
当我讲完SU7的定价后,整个会场一片寂静,我真的很无助。
直到现场的一位高管说,这个价格无论卖多少辆,我们小米都认。
3月28号发布会,我极度紧张,嗓子沙哑,就像十年寒窗苦读的学生终于参加高考。
我在台上大概讲了半个多小时,才逐渐放松下来。
讲到SU7为谁做的时候,三年来夹在心里的很多话,脱口而出。
我说SU7就是为这样一群人做的,他们不甘于平庸,还在为梦想奋斗,他们向往先进的科技,渴望幸福的生活,他们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浑身都闪耀着乐观与自信的光芒。
当我公布定价,现场的观众开始欢呼。小米SU7应该成了。
发布会后我接受媒体采访,一个同事非常激动地跑进来告诉我,小米SU7预定量4分钟破1万,27分钟破5万。
那一刹那,仿佛一切都如此美好。3年来所有的痛苦、委屈与不被理解,全部烟消云散。
同时,有很多用户没有试驾过SU7,甚至没有见到过车就直接预订。
有一个朋友讲了一位米粉的故事,让我特别的感动。这位米粉叫申力立,39岁,是川大数学学院的一位教授。
他是一位资深的米粉,多年来一直默默地支持小米。
3年多前,小米官宣造车,他觉得这是小米的关键时刻,他必须要站出来支持,然后第一时间在小区里买了一个车位,留给小米汽车。
就在发布会当晚第一时间下了订单。如今空置了3年多的车位迎来了SU7。
这就是米粉朋友们给小米巨大的信任啊。
当我弯腰为车主开车门的时候,这是对米粉朋友们发自肺腑的感激。
这个无意之举在网上火了,就是千亿CEO开车门的段子,后来很多的车企老板们都要去现场开车门。
在SU7巨大的成功下,在所有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5月份我们发布了新的交付目标。年底我们保底交10万辆,目标是12万辆。
无论是对我们而言,还是对整个小米汽车供应链的所有合作伙伴而言,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小米SU7首战告捷,这意味着小米汽车终于挤上了牌桌,但离真正的成功还差很远,我们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结语
过去的三年,对于我,对于小米都是一段脱胎换骨的经历。
小米SU7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巨大的勇气,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这是我们小米集团4万多名员工共同的勇气。
勇气并非没有恐惧,而是面对恐惧的时候,依然坚定不移。勇气来自于坚定的信念,奔涌不息的热情,还有每一步的脚踏实地。勇气就是人类最伟大的赞歌。
朋友们,愿你任何时候都拥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披荆斩棘的勇气。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