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建设创新之路 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文摘   2024-09-12 09:46   河南  

驼铃声声,穿越古今;帆影幢幢,联通世界。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十余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活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是其中鲜活的例证之一。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华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多双边交流合作稳步推进,奏响了新时代的知识产权丝路乐章。


找到创新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知识产权制度对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坚定不移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所有企业知识产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希望与会各方加强对话,扩大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使用知识产权,共同建设创新之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在2018年“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充分体现了对“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的高度重视,深刻指出了知识产权制度对促进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并就推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提出殷切希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2016年、2018年、2024年共同举办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前两次会议均有50多个国家、国际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知识产权领域得到广泛认同,“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机制也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专业领域多边对话合作平台之一。


越来越多的思想和价值共识得到凝聚。两次会议分别通过《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领域合作的共同倡议》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务实合作的联合声明》,建立起常态化“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机制。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第一届中国—中亚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续签关于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及其延期补充协议3项知识产权合作成果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在知识产权领域,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在2017年的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代表中国政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的政府间协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为首批与我国签署“一带一路”协议的国际组织之一。2023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中亚五国合作举办了首届中国—中亚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并发布了联合声明,其中强调愿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建设和务实合作。中国—东盟、中国—中亚、金砖国家、中蒙俄、中非、中拉等小多边框架下的知识产权合作交流持续深入推进。截至目前,我国已同6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机构、国际和地区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中的知识产权领域合作文件达到110余份,形成了多边、周边、小多边、双边“四边联动、协调推进”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新格局。


“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项目取得累累硕果。我国积极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政策沟通、人员培训、学位教育、知识产权审查、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累计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举办培训班50余次,培训了1300多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官员和从业人员。开展“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累计录取230余名学员。先后派出30余名专家,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提供支持。


铺就国际贸易的共赢“新通途”


“嘀——”汽笛长鸣。2022年8月29日上午,首列“知识产权+蓉欧班列”在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启程。两趟列车搭载36个大品类103种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货值近1亿元,运往波兰、匈牙利、俄罗斯等国家。如今,搭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蓉欧班列日夜兼程。


“这两年,我们通过蓉欧班列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视机30多万台。相比海运,可以节约一半时间。这进一步推动了我们的自主品牌进入全球市场。”成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经理高志远表示。


“一带一路”让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据统计,2013年至2023年,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专利授权年均增长20.0%。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绿色低碳发明专利增速较快。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的中国企业由2013年的206家增至2023年的758家,2013年以来累计企业数量达到4441家。2016年至2023年,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绿色低碳发明专利申请的企业达到1314家。这些创新成果有力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下称小米公司)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专利布局较多的中国企业之一。截至2024年6月底,小米手机已经进入超过100个市场,其中包括很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小米手机等产品能够顺利打开海外市场的背后原因之一是知识产权。除了‘中美欧日韩’外,我们还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了专利布局。得益于‘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相关政策,我们可以将公司积累的大量技术通过专利布局在不同国家形成专利组合,为公司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转移和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小米公司专利高级总监李艳君表示。


目前,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新加坡、波兰、埃及、沙特阿拉伯、欧亚专利局、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等18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开展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覆盖66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助力企业海外专利布局;成为安哥拉、伊朗、沙特阿拉伯、泰国等10个共建国家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申请的国际检索单位和国际初步审查单位;与泰国稳步开展“3+3”地理标志互保试点项目。通过“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中国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营造保护创新的营商环境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坚实保障。


2023年,外资企业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达到了80.55分,比2022年提高了1.44分。同时,国外来华的知识产权申请量、授权量、有效量也都快速提升,截至今年6月,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量和有效注册商标量分别达到了91.9万件和213.5万件,同比分别增长了3.9%和3.8%,显示出国外企业对中国的市场高度重视,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充满信心。


多年来,我国坚持做到对内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相继妥善处理了多起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得到了外资企业的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维护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合法权益同样重要。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国贸促会设立了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并在29个省(区、市)布局建设了71家分中心,在5个国家设立海外分中心,针对重点领域设立4个产业分中心,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海外维权指导服务。


2020年下半年,安徽某儿童用品生产企业的波兰代理商收到投诉,指称其代理销售的一款婴儿车产品涉嫌侵犯了欧洲某外观设计专利权,要求其立刻下架停止销售。经过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协调,当地一家经验丰富的律师事务所对涉案专利进行了认真分析,为企业量身定制应诉策略。经过律师团队近一年的努力,该专利被欧洲知识产权部门认定为不具有独创性,投诉方的专利权无效,该案取得胜诉。


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伴随着“一带一路”海陆两条弧线不断延展,绘成“引进来”“走出去”的壮阔画卷。


共建“一带一路”,既发展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知识产权始终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沟通交流、共同发展的重要一环。9月11日至13日,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围绕“开放、合作、发展、共赢”主题,约7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机构、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和高级代表及驻华使馆官员,将与国内相关部门和地方的知识产权部门代表、产业界和学术界代表等一同参会,在会上展开深入交流。相信此次会议的召开,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更加广泛、紧密、务实的知识产权合作,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激励创新的支撑作用,为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创新发展和经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知识产权报丨吴珂)


编辑:王絮蒙,美编:王镇杰,审读:蔡莹

----转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微信公众号

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
即时收取关于中心的相关通知,了解中心最新消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