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专利审查工作向前激励高水平创造,向后促进高效率运用,关乎知识产权源头保护。有这样一群优秀审查队伍,他们坚持质量生命线,打牢审查基本功,紧跟新领域新业态审查标准,创新审查模式,有效激发创新活力,及时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为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期走访了一个科室代表和两位审查员代表,让我们一起通过他们感受专利审查工作的最前线。
本期采访人:黄文思、余洁
本期采访嘉宾:刘畅、李欢欢、张玲、闫飞燕、朱飞
电学发明审查部计算机四室
近7年6次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质量保障优秀处室等荣誉。近年来,参与局级课题4项,开发局级培训课程3门,发表局内刊学术文章20余篇,三篇获评《审查业务通讯》优秀论文
1、请问咱们科室在保障审查质量方面有哪些措施?
刘畅:
科室坚持党建引领,并将审查质量作为生命线,结合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重质效、增实力、促创新,实施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建立科室联合质检等机制,针对疑难案件形成处室检查共研机制,保障案件审查质量。业务指导方面,搭建三人快速会审、技术小组会审和科室会审的三级业务指导体系,及时高效解决日常审查中的疑问,会审分组时注重新老搭配、定期轮转,不仅提升了能力,也促进了标准执行一致。
李欢欢:
我们科室始终厚植“学术提能力,能力保质量”的理念,制定《科室学术研究管理工作办法》,搭建由学术指导组、学术智囊团和兴趣小组构成的科室三级学术研究体系组织专题分享会,促进资源共享。每个关键环节,我们既有同行者,又有引路者,每位成员都能从彼此的经验和智慧中受益。每有文章刊发,我们会在科室内积极宣传,并组织经验交流,形成了“以老带新传帮带,以新促老共成长”的良性循环,这也极大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科室成员一起讨论疑难案件
2、您认为科室成员之间强大的凝聚力是如何形成的?
刘畅:
科室的凝聚力源于共同的信念,大家都希望提升业务能力,高质高效完成审查任务。我们始终坚持思想引领,在政治建设上“稳根基,建生态”,夯实业务根基,建立“智慧审查,快乐生活”的生态,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建立党建业务融合的良好生态。
张玲:
科室的凝聚力也来源于我们真心与真心的交流。科室负责人非常注重在日常工作中与同事建立情感联系,利用休息时间走访每个办公室,与大家“唠家常”。通过交流与谈心,科室及时掌握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对于需要帮助的同事及时给予关怀,对于优秀的同事,推荐更多成长平台,不断提升大家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闫飞燕
通信发明审查部审查员、中心审查工作组组长,连续3年获得提质增效金、银质奖章等荣誉
1、您在中心审查工作组中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闫飞燕:
为贯彻落实“审查三新”,树牢国家需求与用户满意导向,2022年下半年,中心正式成立审查工作组,我有幸参与工作组初创,并担任组长。如何发挥团队合力,趟出一条提质增效的新路子,是我们面临的难题。起初,虽然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疑难案件较多,但作为“先锋队”,我们毫不犹豫迎难而上,细致梳理审查单元,摸排各类案件案情,反复尝试、精诚合作,逐步探索出高质高效的审查策略,并形成配套的质量保障和业务指导工作机制,那段时间紧、任务重,有时上厕所都是跑着去的。最后工作组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积累了丰富的有益经验,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闫飞燕与同事讨论业务
2、作为连续3年的金、银质奖章获得者,可以分享下经验吗?
闫飞燕:
一是要坚持追求卓越。审查工作需要有足够的价值感、信念感,去年,我有幸去欧专局进行学习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如何适应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需求,更高质效地开展专利审查工作是很多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我们要建设一流审查机构,首先要立志成为一名一流审查员,立足审查岗位,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成长为本领域的业务专家。二是学无止境,勇于突破。我所在的审查领域的技术更新快、难度大,因此,我会持续跟踪行业发展趋势,针对性地学习技术知识、总结审查难点、扩充专业储备。同时要乐于拥抱大模型技术等新工具,打破思维定势、勇于尝试新办法、新工具,才能在业务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朱飞
材料工程发明审查部审查员,现在审查业务部实践锻炼,曾获2023年局检索大赛一等奖,2020年局检索大赛检索能手等荣誉
1、从检索能手到一等奖,您的进步途径有哪些?
朱飞:
一是把功夫下在平时。我提升检索能力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参加比赛拿名次,而是为了审好每件专利,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认真检索每一件案子,去深入分析典型案例,积极参与局和中心举办的检索模拟练习、互助检索、一案同检等各类检索活动,通过赛练结合,做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二是要注重总结复盘。在审查过程中,我很重视对本领域分类号、关键词和技术知识的积累,建立了个人检索资料库。同时,针对不同领域的特点,总结有效应对策略,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领域的检索方法。
朱飞在科室分享检索典型案例
2、跨部门实践锻炼以来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朱飞:
实践锻炼的经历让我工作思路从原来单纯的“点”扩展到整个审查工作的“面”。例如,起初上手进行数据测算时,面对空白的Excel,压力很大,在同事的帮助下,我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测算模型,逐步熟练掌握,再后来我开始慢慢融入自己的创新思路,有效提高了测算效率。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视野格局,也反向指导了我对审查标准和审查政策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了审查能力。可以说,实践锻炼为我驾起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桥梁”。
另一方面,在“全中心一盘棋”的理念指导下,我对中心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伴随着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对当前的专利审查工作有更高标准、更多元化的需求,审查模式创新显得尤为关键,我想今后工作中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去探索。
往期推荐:
(编辑:贾祥志,编校:郭铮,审读: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