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测绘测量中常见的几种错误,来看看如何纠正吧!

百科   2025-02-05 16:32   广西  
本公司现有以下业务:
承接航测相关业务。有专业内业团队承接所有模型和点云内外立面采集、承接比例尺地形图采集等。
承接各种国土、林业矢量化项目。

在工程建设领域,测绘测量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基础工作,其精准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与安全。无论是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还是桥梁道路的横跨山川,亦或是水利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测绘测量的有力支撑。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绘测量工作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若未及时发现和纠正,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小则导致工程局部返工,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大则影响工程整体结构安全,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测绘测量中常见的几种错误,并看看究竟该如何纠正。

一、图纸理解与使用错误

(一)忽视设计变更联系单

  1. 案例分析:在热电厂冷却塔施工项目里,基础开挖完成后,工作人员惊讶地发现超挖了50CM。经调查,原来是工程初期有一份关于基础抬高50CM的联系单,可时间一长,大家把这份联系单忘得一干二净,依旧按照原图纸施工,最终导致了这一失误。

  2. 原因剖析:在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设计变更十分常见,可能是基于优化设计、满足现场实际施工条件等原因。但设计变更联系单如果未能有效传达和被相关人员重视,就极易引发类似错误。

  3. 纠正措施

  • 施工团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设计变更管理机制。收到变更联系单后,要第一时间在项目内部进行传达,确保每个涉及施工的人员都知晓变更内容。

  • 在施工现场的图纸上,用醒目的颜色和标记对变更部分进行标注,方便施工人员随时查看。

  •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设计变更内容的培训与考核,强化他们对变更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二)未察觉图纸尺寸矛盾

  1. 案例分析:在桥梁施工时,放搭板的环节出现了问题,枕梁与桥台之间的距离比搭板长了30CM。究其原因,是图纸上总尺寸与局部尺寸不统一,而施工人员在放样过程中,没有仔细核对这些尺寸,直接按照错误的尺寸进行操作。

  2. 原因剖析:工程图纸是测绘测量工作的重要依据,图纸尺寸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尺寸矛盾,就会让施工人员陷入困惑,导致放样错误。

  3. 纠正措施

  • 在拿到图纸后,测绘测量人员不能急于开工,而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图纸进行全面细致的会审。在会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各部分尺寸是否齐全、准确,还要对总尺寸与局部尺寸、不同视图中的相同部位尺寸进行相互核对。

  • 如果发现尺寸矛盾,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获取准确的尺寸数据。

  • 在施工过程中,每次放样前,也要再次核对相关尺寸,确保无误。

二、测量仪器使用与管理错误

(一)新购测量工具未经校验投入使用

  1. 案例分析:曾经有人在使用J6经纬仪和刚卷尺进行放线时,遭遇了严重的失误。桩打完后,土建公司重新放样时发现整体位置偏差1.5米。原来,刚购买的50米卷尺未经过校验就直接投入使用,经校验后发现这把卷尺50米竟然短了50厘米,累计使用150米,偏差自然就很大了。

  2. 原因剖析:测量工具的准确性是保证测绘测量精度的基础,新购的测量工具可能存在制造误差,如果未经校验就使用,这些误差会在测量过程中不断累积,最终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3. 纠正措施

  • 所有新购的测量工具,如卷尺、水准仪、全站仪等,在投入使用前都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校验。校验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计量检测机构进行,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符合要求的计量标准进行自校。

  • 为每把测量工具建立档案,记录其校验情况、使用历史等信息,方便追溯和管理。

  • 在日常使用中,定期对测量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一旦发现测量工具出现磨损、变形等情况,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二)仪器故障未及时发现

  1. 案例分析:在测量地下室顶板模板标高时,工作人员没有仔细查看水准仪的水平游丝检测按钮,铺设完顶板水平钢管后,才发现顶板是倾斜的。检查测量数据,却显示准确无误,经过现场检测,原来是水准仪的水平游丝检测按钮被卡住,导致水平游丝倾斜。

  2. 原因剖析: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震动、碰撞、环境因素等影响,很容易出现故障。如果在使用前没有对仪器进行认真检查,就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故障,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出现错误。

  3. 纠正措施

  • 在每次使用测量仪器前,都要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全面检查。例如,检查水准仪的气泡是否居中、望远镜成像是否清晰、水平游丝是否正常;检查全站仪的电池电量是否充足、仪器的对中整平是否良好、各项测量功能是否正常等。

  • 在测量过程中,如果发现测量数据异常,或者感觉仪器使用起来不太顺畅,要立即停止测量,对仪器进行再次检查,必要时更换仪器重新测量。

  • 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全面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

三、测量操作流程不规范错误

(一)原点标高引测错误

  1. 案例分析:在房建施工中,某施工员在原点标高引测时,从10CM始拉尺,而且画尺人与边上人交谈时,把交底的事抛到了脑后,结果原点标高比设计标高低了10CM。发现问题时,地下室已施工完毕,这导致室外管道施工时管底标高降低,给给排水排污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2. 原因剖析:原点标高引测是工程测量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各部分的标高控制。如果在引测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就会造成标高错误,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竖向设计。

  3. 纠正措施

  • 在进行引测工作时,测量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原始点标尺、塔尺使用数据应从零开始,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 引测完成后,一定要由不同的测量人员进行复测,相互核对测量结果。

  • 在引测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避免受到外界干扰。如果发现引测数据存在疑问,要及时查找原因并重新引测。

(二)借线法放线数据使用不当

  1. 案例分析:在楼层施工放线采用借线法时,某施工员喜欢用随机数据304050等进行测量。在某轴线远距离引测时,一头采用30CM、一头采用40CM,结果造成柱子不矩形。虽然在复测时发现并进行了返工,但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2. 原因剖析:借线法是一种常用的放线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按照规范使用固定数据进行远距离引线,就会导致测量误差的累积,影响建筑物的平面位置精度。

  3. 纠正措施

  • 在采用借线法放线时,远距离引线应采用固定数据,如50CM

  • 在放线前,要对所使用的数据进行明确规定,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

  • 在放线过程中,要对每次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方便后续进行复核和检查。如果发现放线数据存在异常,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调整。

四、不同标段连测及人员协作错误

(一)标段间连测工作疏忽

  1. 案例分析:在一个涉及厂房标段与压力管道标段的工程中,开挖过程中两个标段测量大致连测过,当时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可到了最后安装压力钢管与厂房蜗壳连载接管的测量时,却发现桩号竟差7 - 10cm(三个支管)。由于工地测量仪器的原因,未能查明具体原因。

  2. 原因剖析: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往往会划分多个标段,不同标段之间的测量连测工作至关重要。如果连测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各标段之间的衔接出现问题,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3. 纠正措施

  • 在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各标段的测量人员进行统一的测量技术交底,明确连测的方法、精度要求和时间节点。

  • 在施工过程中,各标段要定期进行连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连测中出现的问题。

  • 加强对测量仪器的管理和校验,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如果发现连测数据存在偏差,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

(二)非专业人员参与测量工作

  1. 案例分析:在建筑厂房放基础梁线高度时,由于同事生病,临时找了一个工长帮忙。结果基础梁线高度放低了10cm,最后只能在钢梁下加装一层工字钢,既费工又费料。

  2. 原因剖析:测量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来操作。非专业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在参与测量工作时,很容易出现错误,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纠正措施

  • 严禁非专业人员参与测量工作。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临时调配人员协助测量,也要对协助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程。

  • 在测量过程中,专业测量人员要对协助人员的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错误

(一)测量数据记录错误

  1. 案例分析:在青岛发电厂从事1#GGH构架放样点位时,由于测量人员的疏忽,将一个坐标值333.033放成了333.333。幸亏施工队的赵工干活仔细,在用尺校核尺寸时发现了问题。在海阳港的控制点移交时,也出现了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布的控制点坐标数据测量时记错的情况。

  2. 原因剖析:测量数据的记录是测绘测量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记录错误,就会导致后续的计算和放样出现偏差,影响工程的准确性。

  3. 纠正措施

  • 在记录数据时,测量人员要保持高度的专注,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 记录完成后,要及时对数据进行复核,与现场测量数据进行比对,看是否一致。

  • 规范数据记录的格式,明确记录的内容,如测量时间、地点、测量人员、测量数据等,方便后续的查询和追溯。

  • 采用电子记录方式时,要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二)计算失误导致测量结果偏差

  1. 案例分析:在市政污水管线施工中,由于测量人员计算失误,导致坡度和设计不一致。

  2. 原因剖析:测量工作中的计算环节也不容忽视,无论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还是复杂的坐标转换、高程计算等,如果计算错误,都会使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影响工程的质量。

  3. 纠正措施

  • 测量人员在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按照正确的计算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对于复杂的计算,可以借助专业的计算软件进行辅助计算,但在使用软件前,要对软件的计算原理和准确性进行验证。

  • 计算完成后,要进行多次复核,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 在计算过程中,要保留好计算过程和中间数据,方便后续进行检查和追溯。

六、其他因素导致的错误

(一)原始高程点被破坏

  1. 案例分析:在郑州黄河大堤加固项目中,测量人员负责测量大堤背面原始地貌,控制加高高度。在一次测量中,原始高程点被运土的汽车撞了,司机自作聪明地把桩号埋好并伪装,导致高差错了20CM

  2. 原因剖析:在测绘测量工作中,原始高程点等测量控制点是非常重要的基准,如果这些控制点被破坏,而测量人员又未及时发现,就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错误。

  3. 纠正措施

  • 在施工现场要对控制点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防护设施,如设置警示桩、围栏等,防止控制点被破坏。

  • 定期对控制点进行检查和复核,一旦发现控制点有被破坏的迹象,要及时进行修复或重新布设。

  • 在使用控制点进行测量前,也要对控制点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二)施工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不畅

  1. 案例分析:在桥梁施工中,施工单位提出将原本顺交10°的桥梁改为逆交,得到设计单位认可,但设计单位忙得没出图,只让施工单位竣工后在竣工图上直接改。施工单位把设计图纸(蓝图)和斜交改变的图(白图,自己CAD画的)交给预制厂家,并进行了交底。可厂家技术人员把图纸交给下面施工人员时,把白图忘了,施工人员按原设计图纸施工桥梁,导致架梁时梁无法安装就位。

  2. 原因剖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预制厂家等各参建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至关重要。如果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不准确,就会出现各方施工依据不一致的情况,引发施工错误。

  3. 纠正措施

  • 各参建方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沟通的渠道和方式。

  • 在涉及设计变更等重要事项时,设计单位要及时出具正式的设计变更文件,并确保文件传达给每一个相关的施工单位和人员。

  • 施工单位在接收文件后,要认真核对文件内容,并将相关信息传达给下属的施工班组和人员。

  • 在重要工序、工作的交底过程中,一定要有记录,双方签字确认,最好有第三方人员在场见证,避免出现沟通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

测绘测量工作中的错误多种多样,每一种错误都可能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常见错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错误都是由于人为疏忽、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为了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测绘测量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量工作。

同时,工程建设各方要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重视测量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源头上减少错误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测绘测量工作的准确性,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内容,能对大家在测绘测量工作中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测绘测量工作做得更精准、更出色!

PS:【需要办理无人机运营合格证代办理得可以联系我 ydchpt】

PS:承接所有模型和点云外立面内业采集、承接比例尺地形图采集等。  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储能等新能源工程咨询、工程勘察设计、方案优化等业务。为新能源客户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PS:最后,各位有闲置的职称(土地、岩土、测绘、规划、水利等都可以)可以私小编(ydchpt),身边朋友有需要!有费用!感谢支持!

测量测绘信息,请关注!

南飞测绘视界
原【南飞兼测】公众号。本平台面向测量测绘工程行业内的同行及在校的相关专业的学生,旨在为行业内的各类项目提供解决方案和数据处理服务,为有心想找兼职做想学习行业内各类技术的同行和学生提供优质的平台和教学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