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测绘测量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曾经,传统测绘测量工作依赖大量人力,测量人员需要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复杂的测量任务。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测绘仪器和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领域正逐渐告别传统的人工模式,迈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这个转变的时代,既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测绘测量工作的核心内涵
(一)测定:获取精确空间信息
测绘测量工作主要涵盖测定和定测两个关键方面。测定是借助测绘理论与专业测绘仪器,将地球表面的形状、大小精准地转化为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并获取相应的空间数字信息。这些信息在国防工程建设、国民经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在城市规划中,精确的地形图能够帮助规划者合理布局道路、建筑和公共设施;在地质勘探中,空间数字信息有助于了解地下地质结构,为资源勘探提供依据。
(二)定测:实地标定建筑物位置
定测则是利用测绘技术和仪器,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出来,为后续的施工提供精确的依据。就像建造一座桥梁,在施工前需要通过定测确定桥墩、桥台的具体位置,确保桥梁能够按照设计要求顺利搭建。
测绘仪器的漫长演进之路
(一)古人智慧下的原始测量工具
测绘仪器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400年,埃及就已经开始了地产边界的测量,这标志着人类对土地测量的初步探索。而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人发现了天然磁石的磁性,并发明了某种形式的磁罗盘,为后来的航海和地理测量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工具。
公元前2世纪,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载了大禹治水时进行的测量工作,“左准绳,右规矩”,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使用的简单测量工具。这些工具虽然原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它们帮助人们进行土地测量、水利工程建设等活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受限于技术水平,古代的测量工具存在诸多不足,劳动强度大、测量速度慢、精度低,严重制约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工业时代的初步发展
时光流转,直到公元1730年,英国西森研制成第一台游标经纬仪,这一发明开启了测绘仪器发展的新篇章。随后,小平板仪、大平板仪以及水准仪等相继问世,它们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到了20世纪40年代,光学玻璃度盘的出现更是测绘仪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基于光学转像系统的原理,度盘对准位置的刻划能够重合在同一平面上,由此形成的光学经纬仪相比早期的游标经纬仪,测角精度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操作更加方便。从17世纪到20世纪中叶,光学测绘仪器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时期测绘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也逐渐走向成熟,为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地理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光电技术引领的科技变革
进入20世纪60年代,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测绘仪器的革新注入了强大动力。1963年,FENNEL厂研制出第一台编码电子经纬仪,标志着常规测量方法开始向自动化时代迈进。1960年,美国人梅曼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次年第一台激光测距仪应运而生。
激光具有许多其他光源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强等,这些特性使其在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激光指向仪、激光投点仪、激光铅垂仪、激光扫平仪、激光经纬仪、激光水准仪和激光打印机等一系列激光测绘仪器相继出现,它们能够实现更快速、更精确的测量,大大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与此同时,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光、机、电技术的一体化发展,催生了许多专用的电子测绘仪器,如电子倾斜仪、回声测深仪、管线探测仪、海底地貌探测仪、电子伸缩仪、重力测量仪、电子气压测量仪等。这些仪器能够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景下的测绘需求,进一步拓展了测绘工作的应用范围。
(四)GPS带来的革命性突破
尽管此前的测量仪器不断发展进步,但始终没有摆脱对地面的依赖,观测方法的本质也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直到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给测量学和测绘仪器的发展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变革。全球定位系统(GPS)凭借其全球地面连续覆盖、功能多、精度高、实时定位等显著特点,迅速在测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对GPS接收机的研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国内的几个仪器厂开始组装各自品牌的GPS接收机。GPS技术的应用,使得测绘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地面测量方式,测量人员可以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快速、准确地获取测量数据,大大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和灵活性。无论是在偏远的山区、广袤的沙漠,还是在波涛汹涌的海洋,GPS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测绘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
传统测绘测量人工模式面临的挑战
在传统测绘测量工作中,人工操作占据主导地位。测量人员需要携带各种笨重的仪器,徒步前往测量现场,在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环境中进行作业。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严寒冰雪,都无法阻挡他们的脚步。这种工作模式不仅劳动强度极大,而且效率低下。例如,在山区进行地形测量时,测量人员需要攀爬陡峭的山峰,穿越茂密的丛林,一天下来能够完成的测量区域十分有限。
同时,人工测量的精度也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测量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观测时的外界环境(如光照、风力、温度等)都会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干扰。而且,传统测绘测量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从测量人员到数据处理人员,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人工的参与,这无疑增加了测绘项目的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测绘测量的人工模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新时代测绘测量智能化转型的优势
随着智能传感设备和测量设备的不断发展,其精确性、智能性、实时性和可靠性越来越高,测绘测量领域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智能化测绘设备能够自动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例如,无人机测绘技术的出现,使得大面积的地形测量变得更加轻松快捷。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按照预设的航线进行飞行测量,快速获取大量的地形数据,并通过内置的算法进行实时处理,生成高精度的地形图。
而且,智能化测绘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让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人员都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测量数据,为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在城市建设中,规划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可以通过共享的测绘数据平台,实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
测绘测量行业人才需求的变革
在传统测绘测量时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具备熟练操作传统测绘仪器技能的人员。然而,随着测绘测量领域的智能化转型,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专职数据采集型的蓝领从业人员需求量将会逐步萎缩,甚至面临消失的风险。这是因为智能化设备能够自动完成大部分的数据采集工作,而且效率更高、准确性更强。
未来,善于运用众筹开发多种应用型智能软件、智能装备的创客将引领潮流。他们能够结合测绘行业的实际需求,开发出更加高效、便捷的智能软件和装备,为测绘工作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善于捕捉市场机遇,利用大数据资源开发互联网新应用的极客将会成为新科技的弄潮儿。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需求,将测绘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应用场景,为测绘行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善于思考测绘未来发展智能模式,提出解决方案的智士将成为新的行业领军人物。他们具备前瞻性的思维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引领测绘行业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这个时代对于传统测绘测量的从业者来说,或许是最坏的时代。那些依赖传统技能的人员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行业的变革。但对于整个测绘测量行业而言,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测绘测量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精确、便捷。它推动着测绘行业向更高层次迈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测绘测量行业的从业者们需要积极拥抱变化,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共同迎接测绘测量行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PS:承接所有模型和点云外立面内业采集、承接比例尺地形图采集等。 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储能等新能源工程咨询、工程勘察设计、方案优化等业务。为新能源客户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PS:最后,各位有闲置的职称(土地、岩土、测绘、规划、水利等都可以)可以私小编(ydchpt),身边朋友有需要!有费用!感谢支持!
测量测绘信息,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