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张公堤见证武汉历史变迁,汉口碉堡群印证了武汉保卫战的惨烈程度

文化   生活   2024-11-05 17:07   湖北  

         

关注《学以致其道》,更多精彩等着您

       

百年沧桑张公堤   

 

作者      张路

    1

张公堤自清末筑成,历经百年有余,可谓风雨雪霜,身世坎坷。张公堤不但是早年汉口城抵御汉江洪水的最后一道线,也在抗日战争武汉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大武汉的发展建设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见证了从晚清没落到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盛世壮举。在完成了绕城交通线的重要使命后,张公堤被定义为城市森林公园和绿道,从此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十月秋高,金风送爽,空气中弥漫着丹桂的清香。沉浸在节日气氛中的我,心底突然萌生出一种重走张公堤,重温张公堤历史的强烈愿望自1993年,我高中毕业来到武汉东西湖这片神奇的土地,我就对这座大武汉城市边缘地带国营农场群充满了情。

屈指一数,我已在这片土地上过了30春秋。在此期间,我与这座城市同沐风雨同成长,一路来,不乏坎坷,但我丝毫没有产生要离开这座城市另谋他处的想法。相反,我对这座城市爱得更加热烈。武汉,是我人生的不二选择,也是我最终的故乡。

这么多年来,似乎总有一种责任和使命感驱使我,让我提笔为张公堤树碑立传。      

 

大自然的馈赠——府河滩涂湿地  

  2         

 

十月中旬,我筹已久的张公堤之行终于可以实施了。早上七点半,我从东吴大道和临空港大道交汇处的住所出发,骑摩托车,经临空港大道、东西湖大道,穿过舵落口大市场,来到张公堤末端的舵落口江滩公园。    

张公堤东接长江,西接汉江堤。在三环线还没有修建之前,堤既是防洪大堤,又是一条重要的绕城交通线,承担东西湖连接汉口,通往黄陂、新洲、黄冈等地区的繁交通

记得2008年我买了一辆小型货车,开始跑货运。那时大堤还允许小型机动车行驶。每次行走在蜿蜒曲折的汉江堤上,看到清澈江水,两岸苍翠葱茏的防护林,江中竞驶的船只,我不慨万千,自觉当初选择在武汉安家是何等的睿智。后来,张公堤禁止货车通行,我就再也没有踏足张公堤沿线。

今日来到舵落口江滩公园,这里曾是老张公堤的起点,公园内绿草茵茵,杨柳依依,花儿含笑,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昔日长丰桥(东西湖段)汉江两侧,曾是砂石和货物码头,车辆疯狂往来穿梭,尘烟四起,一两千米的地方很难看到一丝绿意。自从打响蓝天保卫战,汉江砂石码头被取缔,终还母亲河一片宁静。当我看到母亲河清澈的江水,欢笑着激起朵朵浪花,高兴地向东奔流,船只拨开水面逐浪前行,防护林绿树成荫,我不仅为我们美丽的城市而欢呼雀跃,更为我们当今之国策而点赞。

汉江堤与张公堤交汇处,内是硚口区,堤外是东西湖区。惠安大道穿过两堤衔接处,宽阔的大道延伸至硚口区,与解放大道对接。

沿着堤脚绿道往岱家山方向行,穿过汉丹铁路涵洞,曲径通幽,灌木葱绿,芙蓉花鲜艳。绿道在经过东西湖大道(107国道)处,架起了一座跨越式人行天桥。从而使绿道并没因交通要塞而中断,彰显出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和城市交通的魅力。

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绿道——将军路段绿色廊道

站在天桥上,凭栏望去,一片繁华尽收眼底。现在看来,大汉口与东西湖临空港并没有因为一道堤的阻隔而有什么异,相反它们不分彼此与东西湖大道并肩同行宛若长蛇的轻轨高架,越过张公堤始终与解放大道不离不弃轻轨列车像一条出水蛟龙,在高架上快速地游动

东西湖大道与解放大道在张公堤处恰到好处地对接。车辆往来穿梭,络绎不绝。张公堤在此处开了一个口,作为大汉口出入的西大门,地势略高,外地人也许并不知道,这就是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张公堤。    

园林工人正在为树木除草松土,打扫落叶。桃树青桐沐浴着艳阳。银杏和意杨已经开始泛黄。唯独雪松和香樟依然苍翠欲滴。悠长的堤面上早已铺设了沥青,刷黑了路面。在成为城市绿道之后,张公堤已全面禁止机动车行驶。没有了车轮碾压的痕迹,只有游人漫步其间。近三十公里的生态长廊,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绿肺。

 3

行走在绿树掩映,丹桂飘香的张公堤森林公园,你或许会听到疑似“哗哗哗”急速流水声。你千万不要误认为那是河水流淌的声响,那是三环线车辆疾驰发出的车流声。

此情此景,我不回想起1995年我曾经走过的张公堤。那时,我生活的吴家山农场是一不折不扣的乡野,以种植蔬菜为主。农忙之余,我将刚收割的青玉米装上农用三车沿张公堤运到古田二路长丰乡,卖给奶牛场赚点辛苦钱。那天刚下过雨,路是土路,很泥泞的土路,从堤上下来,一路颠簸,穿过铁路后,再往前是一段小坡路段。由于路面湿滑,车轮原地打转,陷在泥泞里,让我束手无策。好在那时我年轻力壮,索性把玉米秆卸下一部分,将农用三轮车开出泥泞,再将玉米装上车。时值炎夏,我和妻子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这次遭遇我终难忘。

此刻我站在堤上,举目望向堤内的长丰乡,试图找回当年记忆中的影像。古田二路延长线将张公堤打通,通向东西湖境内的金山大道,再通向金银湖畔的环湖路。原来的铁路道口处现已修建了立交桥。显然,车水马龙繁华已彻底覆盖了过往,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当初的长丰乡早已城市化,再也寻不到当年乡野村落的痕迹

古田二路以东便是武汉园博园,它也是张公堤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可谁曾想到,昔日的张公堤曾是满目荒凉,大量的城市垃圾堆积如山,恶臭扑鼻,每次经过此路段,我都掩鼻屏气,加速通过。但现在,漫长的城市风光带清晰地划分出了两个时代边界,印证了一道长堤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所担负的截然不同的历史功能。      

 

 4         

 

如果骑着共享单车游览张公堤,发现堤脚随处可见堆成方方正正的石料,你一定会感到纳闷为什么这么多石料棱角分明地堆码在这儿?其实,那是早年防御汉江洪水的备料。从这些备料中,你可以想象出以前的洪灾之年是怎样一种景象,而作为老汉口的最后一道命线,张公堤所起到的防洪作用是不言自明的。有人说,没有张公堤就没有大汉口,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十几年前,我驾驶小型货车穿梭汉口的大街小巷。在没有修建绕城环线之前,张公堤曾是重要的环城交通线自三环线修建贯通后,张公堤也就丧失了环城交通线的作用,此后,我便很少踏足张公堤。

然而,张公堤在退出城市交通线后,并没有彻底荒废,而是以另一种姿态拔地而起。从2012年开始,大堤两边大面积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现已形成桃、、柚、石楠、玉兰、红叶李、紫薇、芙蓉等景观植物林带,以及竹海湿地等特色景观带,倾心打造一座新型的森林公园。建成后的张公堤森林公园宽约百余米,长约29.3公里,汇集了各种特色品种的乔木、灌木、花草,遮天蔽日,蔚为壮观。如今的张公堤宛如一条系在城市腰间的彩带。    

舵落口江滩公园——汉江母亲河宁静和美

张公堤森林公园仅次于汉口江滩公园,是武汉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它一线串起了舵落口公园、张毕湖公园、竹叶海公园、常青公园、武汉极地海洋公园、府河郊野公园等9座城市公园,还有武汉园博园和6条主要城市出入口景观廊道,为武汉市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休闲旅游、户外拓展、工作压、释放心情呼吸氧吧的好去处

张公堤独具特色的绕城森林带,是大武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是每一位武汉市民都能享受的实惠待遇,我们为能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城而骄傲。  

 

    

 5     

你若驾车行驶在宽阔快捷的三环主干道,一定会有一个重大发现——凌空横架于三环和张公堤之间的“天线”。而这些“天线”就是连接硚口、江岸与东西湖、江汉与黄陂等跨区的高速、高架立交、铁路、高铁、轻轨以及人行天桥等。对这些“天线”,如数家珍,它们都悉数横亘在我脑际。

三环线汉口段,高架、高铁、高速、人行天桥,可以说是整个三环全线最多的一段,这也充分显示了此段交通的重要性。人行天桥是汉口连接东西湖的纽带,是老城与新城对话的重要通道,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汇互通,新潮与旧梦携手同行。

除了飞架在三环上的“天线”,张公堤上还有不少的历史遗迹——汉口碉堡群。沿张公堤骑行,在常青花园一带的堤面一侧,可看到一座座由红砖砌就,高约2米,面积约五六平方米,呈椭圆形,顶部由混凝土粉饰的碉堡。虽历经八十余年仍然坚固如初。碉堡墙壁周围的投弹孔、瞭望孔和机枪枪道都保存较好,碉堡外壁依稀能分辨出密集的弹痕痕迹,它们从侧面印证了当年武汉保卫战的惨程度。

       

 

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独特景点——碉堡群 

像这样的碉堡我看到的有七座(据说有九座),都保存完好,称之为汉口碉堡群。碉堡群均沿张公堤一线向岱家山方向分布,且都坐落在与汉口城区相对的大堤外侧。这些碉堡群是国民政府军为抵抗日军修筑的工事。“岱家山张公堤碉堡群是汉口的最后一道屏障,它们是武汉保卫战在武汉留下的唯一战场工事,也是武汉抗战史最好见证。它为后方转移提供了宝贵时间”。

汉口碉堡群是武汉会战的重要物证,也是青少年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实物性的历史博物馆,活的历史教科书。2011年,“汉口碉堡群”被定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看到这些碉堡,我不禁想:若能在这里立几尊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而捐躯的英烈们的雕像该有多好啊,这样既可以让人们畅享生活的美好,又可以缅怀先烈牢记历史。其实,完全可以将张公堤打造成一条融休闲旅游与国防教育于一身的历史文化长廊,让历史与现实在此相遇,让爱国主义的薪火代代相传。     

  6

一条张公堤,半部近代史。

从清末至当下,张公堤历经风雨沧桑,和大武汉荣辱与共,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百年巨变。步入新时代,张公堤仍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绵延逶迤的堤坡路面,参与了大武汉的生态文明建设,它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座悠长的森林公园和城市绿道,还为大武汉现代化城市功能的提升筑起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如今的张公堤不再是一道孤零零的防线,不再是洪水的阻拦坝和战火隔离墙,而是一张透着鲜绿飘着芳香荡着仙气的城市名片!

如果说,武汉东湖是镶嵌在城市胸前一颗璀璨明珠的话,那么,张公堤森林公园则是佩戴在大武汉项颈上的一翡翠项链!

——本文入选2023年《武汉印象》

          

作者简介
张路,笔名。本名张世民70后。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武汉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作家文摘》《金山》《岁月》《河南工人日报》《惠州日报》副刊等报刊,有散文、报告文学入选《武汉印象》《雕塑大武汉》丛书。

张路 | 感动我的人

张路 | 码头潭寻古

张路 | 水乡谣

张路 | 父亲的挑担

张路 | 娶个好媳妇,与幸运结缘


《学以致其道》微信公众平台


征稿启事

1、投稿作品题材:散文、杂文、小说、文艺评论等(诗歌除外)。

2、投稿作品格调阳光向上,不能违反国家的文化政策。

3、作品必须为原创,我们为原创作品申请微信公众号的原创保护。

4、所有稿件,请采用word电子文档投递到投稿邮箱或者直接通过编辑微信发送给编辑,并在文章后面标注作者姓名、投稿题材、笔名及作者简要介绍等。文章如被采用,我们将于第一时间通知作者。

5、关于稿酬:原创作品的赞赏费用10元以上的60%给作者,10元和10元以下作为平台的维护费用。一周时间内以红包的形式发给作者。一周以后如果有打赏,不再发给作者,留作平台的维护费用。


《学以致其道》微刊投稿邮箱

wwhhyy909@163.com

《学以致其道》编辑微信号:

 wwhhyy909



学以致其道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