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罕战役

政务   2024-09-26 12:21   内蒙古  

          诺门罕战役(苏联与蒙古称“哈拉哈河战役”、“哈拉欣河战役”,是1939年5月至8月日本帝国苏联发生在当时的满洲国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一场边界战争。日本称1939年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为第1次诺门罕事件,此后至1939年9月16日停火为止,称为第2次诺门罕事件苏联方面指挥这场战役的统帅是朱可夫、日方主将则为小松原道太郎。虽然这场战争规模很大,但苏、日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争的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失利和苏联的获胜为结局,但苏联并无意进一步扩大战事。为此苏联在1941年4月与日本缔结了《苏日中立条约》,此后两国在二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苏联在1945年8月8日对日本宣战并发动八月风暴行动为止。


        诺门罕位于中蒙边境的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诺门罕布日德苏木,距旗府驻地阿木古郎镇约几十公里,对面是蒙古国的东方省;茫茫的草原,虽然有些雪,但是不厚。草原上行车,给人以心胸开阔的感觉。走出来的时候,天还好好的,可是,走着走着,天空渐渐地暗了下来,外面刮着风,雪花漫天飞舞,不知是天上飘下来的,还是风卷起来的,天和地仿佛交融在一起,灰蒙蒙一片,连方向也有些搞不清了,只能跟着隐约可见的电线杆行驶。感觉雪越来越厚,车走起来也越来越困难了,终于,停了下来,打开车门,下去一看,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里的雪足有几十公分深,把车轮都快没了。雪上面有一层几公分厚的冰雪一体的盖子,人站在上面都踩不透,车底盘被冰盖托着,两个轮子被卡着,怪不得会是这样。站在雪原上,感到草原上的风很烈,呼呼地,刮得人都有些站不稳。风刮过来,没遮没挡的,卷起地上的雪花,揉成雪屑,吹向空中,肆意地飘洒着,难怪会天昏地暗,此时,真有置身于龙梅、玉荣当年暴风雪环境中的意味。在驻地边防连队的帮助下,我们终于驶出困境,到达了目的地。

     这里有一个展厅,有日本人扎的千纸鹤,有他们前来凭吊后的留言,看着残破的一个个颅骨、一颗颗牙齿、一支支三八大盖、一颗颗炮弹……令人感慨万千。

     60多年前,在这里,在巴尔虎草原深处,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双方进行了钢铁和智慧、血与火的较量,规模之大,使用武器之先进,在当时来说都是空前的,堪称世界第一次大规模立体战争。

      1939年,满洲国兴安北警备军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境警备队发生了边界纠纷,这场边界纠纷逐渐演变为边界冲突,边界冲突又发展为小规模战斗,最终演变为大规模战争——诺门罕战争。

     战争的起因至今说法不一,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1.日本军想试探苏联的实力,并最终达到与德国东西夹击苏联的目的;2.苏联有意牵制日军精锐,从而减轻日军对华军事压力;3。中蒙边界东段历史上就存在边界纠纷,从而被日本军国主义所利用,制造事端,使伪满洲国引起国际注意,抬高其国际地位,等等。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最初双方都没有估计到战争的规模能够发展到如此之大,这是出入所料的。

     诺门罕战争从1939年5月4日开始,到9月16日结束,前后历时135天。这是一场三国四方战争,实质上是苏联和日本两国实力的较量。

      随着边界冲突规模的不断扩大,日军调集重兵,第23师团开驻海拉尔。苏军也调整部署,第57特别军进驻乌兰巴托,伏罗希洛夫元帅调朱可夫上将赴乌兰巴托,出任第57特别军军长。乔巴山元帅亲自视察前线官兵,蒙古人民共和国将士士气大振。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决心先把空中优势夺回来,经过一番精心密谋,终于给日本空军第2飞行集团长嵯峨彻二中将下达了命令。6月27日凌晨,在第7飞行团长宝藏寺少将率领下,日军一百几十架战机直飞蒙古国境内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苏蒙空军基地上空,在其不备的情况下,猛烈轰炸了机场,给苏蒙空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次空袭规模是少有的,在世界空战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空袭行动。通过这次行动,日军掌握了制空权,但是,也激怒了钢铁般的苏蒙军队。

   

  

     事实的确如此,日军空袭塔木察格布拉格之后,伏罗希洛夫元帅命令紧急支援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炮兵司令沃罗诺夫、装甲兵司令巴甫洛夫、空军代理司令鲍尔吉金等也到了哈拉哈河前线。西伯利亚远东空军奉命紧急援助塔木察格布拉格基地,前线苏军的大炮、坦克、装甲车、战斗机以及人员都得到了充实和加强。

      斯大林曾对朱可夫上将有过这样的评价:“朱可夫是我的麦克莱伦(美国内战时期的著名将领),和麦克莱伦一样,他总是要求多给些人,多给枪炮,还多给些飞机。他总觉得不够。但他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就这样,苏军的战备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运了上来。双方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战略态势。

      日军也意识到苏蒙军不会就此罢休,于是积极地调集力量。先后调集了小松原中将率领的第23师团、第7师团,安冈中将率领的第1坦克师团,关东军的空军主力——嵯峨彻二中将统辖的第2飞行集团,野战和重炮联队,伪满洲国唯一的野战军——兴安骑兵师等等。一时间,哈拉哈河两岸大军云集,风起云涌,草原深处,沙丘沙障,到处是挖掘的战壕、掩体、工事,寂静的草原一改往日的音容笑貌,变得热闹、好动、喧嚣和神秘起来。关东军制定了两岸夹击苏蒙军的作战方案,并开始付诸实施。但是,日本人错了,他们只看到了自身的优势,而恰恰忽略了对方的优势。

     当日军渡过哈拉哈河向西推进时,他们遇到了蒙古国军队骑兵第6师的顽强阻击,蒙军战斗力之强是他们始料未及的。西岸台地高于东岸草原50米,仅此一点,苏蒙军就占有了地利之便。在炮兵的支援下,苏蒙军迫使日军退回了东岸。作为现代坦克专家的朱可夫不失时机地寻找歼灭日军钢铁之魂的机会,这一天终于来临了。1939年7月4日中午,在巴尔其嘎尔高地,双方的坦克相遇了。在朱可夫上将指挥下,苏军坦克旅和装甲汽车旅将安冈坦克师团围住。苏军出动了80辆T—28坦克、12辆T—130火焰喷射坦克、300多辆装甲车,而日军被围的坦克有87辆、装甲汽车37辆。苏方坦克吨位大、装甲厚、行动半径大,装备的火炮射程远、射速快、威力大;日军坦克则相形见绌,不但吨位小、装甲薄、行动半径小,而且装备的武器也比较落后,相比之下,苏军的坦克才是钢铁堡垒,日本的坦克则成了孩童的玩具。这是一个难忘的、载人史册的日子,有将近600辆坦克、装甲车在草原上横冲直撞、拼命搏杀着,一时间,炮声隆隆,浓烟滚滚,大地在抖动,草原在颤抖。这时,双方的战斗机也在上空大战起来,飞机上穿下扑,横滚直插,拖拽的尾烟如狼烟交织。这是一幅现代史上罕见的陆空立体战画卷,为现代化的钢铁战争划开了一个时代,此时此刻,时空为之而凝滞,山水为之而动容。苏军坦克如人无人之境,连冲带撞,火炮喷吐着火舌,如穿心之利剑,令敌胆寒。日军坦克面对数量和质量都占优势的苏军,只能利用沙障、沙丘东躲西藏,寻找机会进行回击,而不敢正面交锋。没用多久,40多辆坦克被击毁,37辆装甲汽车全部被击中起火。被视为军中瑰宝的安冈坦克师团是日本发展坦克和进行坦克作战的基础,是日本陆军武库中最为昂贵的武器,没想到初出茅庐,小试牛刀便折,仅此一战,安冈师团便损失过半,基本丧失了战斗力,从此,支队解体,坦克师团退出战斗。战场便成为苏军坦克的战场了。

      自从日军空袭塔木察格布拉格之后,苏联空军的活动一度被中断。可是不久,苏军便调来比较先进的伊—15和伊—16战斗机。7月7日,日苏双方在胡鲁斯台河上空展开激战,号称曾击落58架敌机的日军王牌飞行员、空军准尉莜原被击落。苏蒙空军经过紧急补充后,飞机总数已达564架,而日军经过补充,飞机才有310架,此时,制空权已为苏蒙空军所有。

      日本军队几次占不到便宜,于心不甘,关东军重炮联队也开了上来,带来了加农炮、榴弹炮等重炮。7月23日,日军38门野战重炮和72门野炮齐发,几万发炮弹呼啸而过,倾泻在苏蒙军的阵地上,关东军趁势发起总攻。日军是第一次动用这样大规模的炮兵,在日军陆战史上,也是空前的。第二天,在苏军机械化部队的反攻下,坦克连碾带压带撞,日军的“肉弹”战术也于事无补,关东军被迫退回东岸。苏军抓紧时机调整部署,重炮反击。苏军重炮口径大、射程远,有的加农炮射程是日炮的将近2倍;西岸台地明显高于东岸,居高临下,日军炮兵又明显处于劣势。在苏军炮兵的猛烈反攻下,一颗炮弹在正指挥炮兵反击的日本皇族、天皇的女婿——东久弥宫盛厚亲王殿下附近爆炸,爆炸掀起的沙柱把盛厚殿下头朝下、脚朝上埋了半截身子。人们忙去救人,挖出来一看,殿下头部被弹片擦伤,于是,赶紧送往海拉尔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关东军司令部被迫下令停止进攻,构筑东岸阵地。8月20日,苏蒙军全线反攻,之后,完成了对日军的分割包围。到30日,日军在10天内损失了28 000人,小松原中将率领第23师团突出重围后,只剩下400人左右。

      刚愎自用的日本人怎能吃得下这个亏,为了达到目的,他们竟然秘密动用了关东军石井四郎的731细菌战部队,组织敢死队向哈拉哈河里投放了22.5公斤的鼻疽菌,哈拉哈河被污染了。但是,这些都没有能够挽救关东军失败的命运。9月15日,日本与苏联签订了停战协定。

     在这场战争中,苏日双方共投入兵力20多万人,飞机900多架,坦克、装甲车近1 000辆,大炮500多门,死伤60 000多人。这次战争无论是空战,还是坦克战,在当时的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空前的。日本史学家称诺门罕战争是“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战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朱可夫,之后,朱可夫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被提升为苏联最大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和参谋长矶谷廉介中将卸职,扩大事态的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处分,交换回来的被俘日军军官全部被勒令自杀。可以说,在苏联强大的实力威慑下,这一战奠定了苏联卫国战争远东局面的基础,使驻中国东北的70万关东军未敢轻举妄动,从而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局面,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赢得了东线保障。

从此,千里草原天高云淡,又重新归于宁静。夏天,碧绿如毯的原野上,牛羊象云朵一样缓慢地移动着;冬季,大地被冰雪覆盖着,宛如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就这样,年复一年,时光象流水一样从手指间流过。哈拉哈河仍然镶嵌在草原上,见证着这一切……

    看着日本人在这里栽种的小树、亲手扎的千纸鹤……禁不住心潮起伏。日本人不能忘记的,我们中国人更不应该忘记。先人们弓下不屈的身躯,才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踏着这片土地,我们才更懂得珍惜,珍惜她的价值与内涵。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在新左旗境内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满蒙边境战争,即日本、满洲国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事件。

       诺门罕事件,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内蒙古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后引起战争。

       1935年起,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部队以及兴安骑兵部队,便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从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共发生多次军事冲突,规模逐步升级。1936年3月30日,日本关东军涩各支队1500人乘汽车50辆、装甲车12辆、坦克4辆,入侵蒙古境内阿达格多兰地区,被苏蒙军队击溃。同年3月12日苏蒙签订互助协定,不断加强边防。1938年7月,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开进海拉尔。同年10月,苏蒙远东军第57特别军开进蒙古驻防。

        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首先在诺门罕一带进攻蒙古人民共和国,占领其东部的领土哈拉哈地区,作为下步侵入苏联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5月4日,蒙古军第24国境警备队由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东地区放牧。兴安警备骑兵第3连驻锡林陶拉盖哨所的一班土兵立即开枪阻截,并上马追赶,将蒙军牧马人和马群赶回西岸。蒙军第7国境哨所50余名骑兵攻占设在争议地区的伪满锡林陶拉盖哨所。

       5月13日晚21时,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骑兵联队长东八百藏中佐奉命率600多名骑兵、装甲军队到达距诺门罕尚有80多公里的甘珠尔庙,派出侦查兵进行作战准备。关东军司令部将驻齐齐哈尔的飞行侦察第10战队、海拉尔飞行第24战队、关东军汽车队的运输汽车100辆,归23师团指挥、使用。

      5月14~15日,东八百藏联队在5架日机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东的蒙军742高地攻击。蒙军居于劣势(伤亡30余名),主动撤向河西。5月17日,东八百藏率部队返回海拉尔。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而介入,立即将第11坦克旅开往哈拉哈河地区,同时命令驻在乌兰乌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师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并将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从乌兰巴托迁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苏联的飞机也不断在战事地区集合,并在诺门罕地区飞行侦查。蒙军骑兵第6师又渡过哈拉哈河,架起浮桥。

       1939年5月28日拂晓,由县武光大佐负责指挥的第64联队、东八百藏中佐联队及伪满兴安骑兵第1、2、8团各一部,分三个方向围攻蒙军,结果被苏蒙军击败。6月18日,朱可夫被苏军统帅部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朱可夫到达塔木察格布拉格后,开始集结兵力,储运军需,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贝斯(今乔巴山)等地开辟野战军用机场,苏战斗机开始在空中与日机周旋。6月19日,苏机轰炸阿尔山、甘珠尔庙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军集结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6月21日,日军第2飞行集团团长嵯峨彻二中将把他的司令部从新京(今长春)迁至海拉尔,调来4个飞行团,集中17个战斗轰炸、侦察机中队。6月22日,苏军出动150架飞机空袭甘珠尔庙、阿木古郎将军庙一带的日军集结地和野战机场,日机也倾巢出动。双方从22~24日,在诺门罕地区上空大战3天,近60架飞机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后,苏机不断增多,而且出现新型战斗机,日军则逐渐丧失主动权,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上午3时,137架日机在海拉尔机场起飞,编队布满海拉尔上空。6时20分,日军机群到达塔木察格布拉格机场上空,进行狂轰滥炸,机场顿时黑烟覆盖。日军作战部队向关东军司令部报告击落苏机99架,击毁地面飞机25架。

     6月下旬,关东军司令官命令第23师团尽快发动地面攻势。兵力共计3.6万人、182辆坦克、112门各种火炮、180架飞机和400辆汽车。7月1日,日军在小林少将的指挥下,1.5万人的部队向哈拉哈河西岸攻击,中午时攻占河东岸的谢尔陶拉盖高地。朱可夫组织150辆坦克、154辆装甲车、90门大炮和全部飞机及其它部队,分三路反攻。由于巴音查岗高地周围全是开阔地,非常有利于飞机和战车作战,日军全部裸露在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炮的面前。7月3日上午7时,第一批苏军轰炸机和歼击机对日军进行了轰炸和扫射。同时,苏蒙军的大炮猛烈轰击日军集群。这两股火力立即阻止日军行进,日军无法开展火力,只顾匆忙地在沙地上挖拙个人掩体。上午9时,苏军第11坦克旅的150辆坦克向龟缩在沙丘掩体的日军开火。此次关东军损兵3000人,折将40(大约少将以下40名军官阵亡)人。7月11日,关东军司令部命令停止攻势,进行战线整顿,决定向诺门罕前线调兵。从旅顺要塞调野战重炮第3旅团,从内地调来独立野战重炮联队,从奉天(今沈阳)、北安、齐齐哈尔等地调来反坦克速射炮中队,给23师团补充武器和兵员,增加飞机和车辆。

      关东军司令部从战争一开始,就指示石井部队拟定在诺门罕地区的细菌战计划。7月13日,石井细菌部队碇长少佐带领22名敢死队员,在哈拉哈河乘2只胶皮般顶水将22.5公斤伤寒、霍乱、鼠疫、鼻疽等细菌撒入河水里,向苏蒙军进行细菌战。竟有1340名日军染上伤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队军医和敢死队员,被细菌传染而亡命的达40多人。

      7月23日,日军在诺门罕前线各部队经过半个月的补充和休整后,集中8万兵员,近200门各种大炮和大量对付坦克的速射炮,全线发动总攻击。24日,苏军发动反攻,日军退回原地。25日,关东军司令部下达“停止进攻,构筑阵地”的指示。8月4日,日本大本营命令在海拉尔建立第6军司令部,获州立兵中将任司令官,直接指挥诺门罕的战事。

     为早日解决诺门罕地区战事,苏军统帅部决定在塔木察格布拉格的第57特别军扩编成第1集团军。这是临时组织的具有独立作战职能的多种合成的大兵团。7月15日,朱可夫被任命为集团军司令员。

      8月20日凌晨,苏蒙军发起总攻战役。日军第6军前线各部队不少将校级军官到海拉尔休假。日军的防御设施只完成全部工程的三分之一。上午5时45分,苏蒙军开始炮击日军阵地,150架轰炸机和100架战斗机向日军轰炸扫射。日军绵延40公里的前沿阵地,笼罩在浓烈的烟火之中,日军的观察所、通讯联系及炮兵阵地全被摧毁。8时45分,苏蒙军分为3个集群,从南路、北路和中央3个方面向日军阵地发起猛攻。8月23日,日军第6军组织反攻,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全线溃败。为此,日本参谋部决定从本土抽调第5师团开赴满洲里,增加关东军的防卫力量。关东军在8月底集结4个师团在诺门罕地区,并命第6军制定新攻击的作战计划,准备与苏军决战。9月9日,日军第6军各师团已在战场集结完毕。

       9月15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签订停战协定,双方于9月16日凌晨2时停止一切实际军事行动。

      诺门罕之战,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6万余人。日本关东军损耗5.4万兵员和大量武器。伤亡最严重的是23师团,该师团出动的部队共15975人,结果战死4976人,战伤5455人,生死不明的639人,患病的1340人。总计减员为1.2万人,占其总数的77%。

阿拉善美学
阿拉善文化,阿拉善历史,阿拉善风情,阿拉善风光,阿拉善社会,阿拉善旅游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