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云淡日光寒,2023年12月20日星期三,大雪后的北京天气晴朗无云,寒风瑟瑟,最高气温零下8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5摄氏度,西北风3级。下午1点45分,北航户外校友们汇聚东岳庙门口,开启了今天的Citywalk之行。
今天的行走路线是参观东岳庙——始建于元1319年,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庙宇,也是现今的北京民俗博物馆;之后前往美克洞穴馆——品味下午茶、欣赏现代建筑与艺术;然后通过神路街前往日坛公园——始建于明嘉靖1530年,明清两代帝王朝拜祭祀太阳的地方。
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供奉的是泰山山神东岳大帝,相传东岳大帝是掌管着阴间入口和幽冥地府的守护神。东岳庙坐北朝南,由中路正院和东、西两院组成,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最大宫观庙宇。从琉璃牌楼起,沿中轴线向北依次排列着山门(因城市建设已拆除)、瞻岱门、岱岳殿、育德殿和后罩楼,整体布局严谨、气势恢弘。岱岳殿与育德殿之间,由穿堂连接,形成"工"字形格局,是典型的宋元建筑形制。
值得一提的是:矗立在神路街北口、与东岳庙正门隔街相望的那座黄花绿彩琉璃牌楼,这座牌楼属于东岳庙建筑群的附属建筑,建于明万历年间,建筑形式为四柱三门七楼歇山顶,正脊两端有鸱吻,正中饰火焰宝珠,由宫中太监们集资建造的,牌楼正间上方的石匾,南面写书"秩祀岱宗",北面书"永延帝祚",这座牌楼是北京市现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牌楼,敦实的矗立在街边四百多年,仿佛在记录着百年的过往。
东岳庙素以“三多”著称于世,即神像多、碑刻多、楹联匾额多。
神像多——北京东岳庙除塑有东岳大帝和七十六司神像外,最多时曾供有三千尊神像,包括玉皇大帝、文昌帝君、关圣帝君、真武大帝、以及子孙娘娘,文武财神,赐给人们姻缘的月老,除瘟去疾的五瘟神、行医治病的药王、保护粮仓的仓神以及灶王爷等民俗之神,还有建筑业祖师爷鲁班、骡马驴行的祖师爷马王爷、梨园界的祖师爷喜神等各种行业之神。
碑刻多——北京东岳庙的另一大特色是碑刻数量众多,共有163通,民间流传有“东岳庙的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最早的一座石碑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晚期代表作的书法石刻《张公碑》,碑文记载了玄教大师张留孙事迹及东岳庙创建的过程,现已成为镇庙之宝。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用来形容小孩子聪明伶俐、顽皮可爱:“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说的就是东岳庙里的石碑石雕。
相传当年常有两个喜眉笑眼的小道童,提着灯笼从庙里出来买炸豆腐。所付货币经卖主事后查点全是冥钞,按其长相进庙查访,发现为碑座两侧小道童显圣所为,于是有了广为流传的“机灵鬼儿”的雅号。
“透亮碑儿”在福路西侧碑林区的炳灵公殿前,是清顺治七年(1651年)的一个碑记。工匠们采用透雕的手法,在碑首两条盘龙的龙身处镂刻出六个孔,人们透过碑首上的孔,可以看见站在碑后的人,因此得名“透亮碑儿”。这种镂空透雕手法用在“螭首龟趺”碑刻上极为少见,在视觉效果上更具立体感。
“小金豆子”是指岱岳殿西侧台基上的一块青白石条,阳光一照,石条上像有一颗颗金豆子闪闪发光,其实这些亮点儿只不是自然形成的铜矿脉点。旧时人们以为这些金光闪闪的豆子是金豆子,于是便争相抠取,坚硬的石条就这样被抠下了小半块。现在,这块石头已经用玻璃罩起来了。据说,人们只要从这块石上迈过,今后就会财运滚滚。
“不吃亏”据说是一座“猴儿捅马蜂”的石雕,神态生动逼真。刻画的是一群淘气、顽皮的小猴子想偷吃蜂蜜,便捅了蜂窝,蜜蜂飞来,小猴子们抱头逃窜,虽吃到了蜂蜜,却也挨了蜇,猴、蜂都不吃亏。很可惜,这座石雕现在已经遗失了。
楹联匾额多——庙内多数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体的楹联。楹联的内容折映出丰富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例如,瞻岱门前写有对联“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摸一摸会治病的铜骡子、拍一拍出入平安的白玉马、迈过财运滚滚的小金豆子、望一望八百年树龄福气满满的古寿槐、拜一拜状元及第的古槐树,集齐五福喽。我猜测这也是东岳庙一直很热闹的原因吧。
离开东岳庙,沿着朝外大街东行800米,一座白色混合着光影的现代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我们今天行走驻足的第二站——美克洞学馆。美克洞学馆外立面是现代感十足的不规则几何形状,线条简洁干净,有人说好像一摞待翻阅的白色书卷,又有人说好像有序张开的羽毛,而在我看来像是一片片升起的船帆徐徐展开,从过去驶向未来。周边树木的光影打在白墙上,好似一幅原滋原味的山水画。
从美克洞学馆南门进入,抬头仰望有一个独具设计感的洞穴造型的采光井,蓝天浸入室内,浪漫诠释了“别有洞天”。采光井的正下方放置了一组机械臂装置,将现代科技用艺术的形式完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流连。一楼摆放的家居摆件,新颖别致、可爱风满满;三楼“混沌看象”美学世界的画展,山影忽移知月到;二楼西侧的咖啡馆,来杯咖啡、小憩一会儿。
从美克洞学馆出来向西折回东岳庙琉璃牌楼,穿过神路街,从日坛公园的北门进入,来到我们今天的最后一站——日坛公园,日坛公园比起天坛公园规模要小很多。日坛,又名朝日坛,明嘉靖九年(1530年)圈建,原为明锦衣卫萧瑛地,是北京“九坛八庙”之一。祭坛为一层方形台,西向,每边长五丈,高五尺九寸,四面有台阶,各为九级。坛面中央原用地坛象征太阳的红琉璃瓦砖铺砌,清代改用方砖铺面。方形祭台外环绕有圆形矮砖墙,绿琉璃瓦顶,四面各设石棂星门,东、南、北各一门二柱,西门为三门六柱。祭坛西门外有具服殿、燎炉等;东北有神库、神厨各三间,宰牲亭、井亭各一;坛北有祭器库、乐器库、稷荐库等。遗憾的是坛壝没有开门,我们没有见到真容。
绕道公园南边,就能看见一幅巨大的壁画,壁画以祭日为主题,全长约十五米,高约六米,整体造型类似于“影壁”,其上覆以绿色琉璃瓦,壁画中央是太阳神鸟“金乌”,上有飞天,下有帝王、群臣及百姓祭祀太阳神的隆重场面,祭坛上的舞者与空中的飞天交相呼应,在“日轮金乌”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天子亲临至祭,以及百姓们手捧各式供品。在祭日壁画的东西边缘绘有“后羿射日”与“夸父逐日”有关太阳神的传说。
沿着日坛西边小路,向着西门走去,半弦月已升至半空,公园寂静而神秘,空气冷冽而清新,给人一种清透的舒适感。
最后一站目的地——日坛宾馆别墅西餐厅,也是每次行走后最放松的聚餐。
百年的庙观、古老的祭坛与设计独特的现代建筑完美的融合在这座大都市中,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既有历史的深厚底蕴,又有现代的独特风采。
庙绝洞奇人心暖,感谢凯旋师妹的路线规划、感谢常春师妹的细心组织、感谢浩伟师弟的大力支持,感谢林森师弟拍摄的大量美图、感谢景海师兄的小视频,感恩一路同行的你们。期待下一次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