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真的“照”!

政务   2024-10-21 14:45   安徽  
黄山淮河是她的装束
白壁青瓦是她的妆扮
纵览古今,贤良俊才
都在她的滋养下熠熠生辉


一个汉字“徽”

藏着“山、水、人、文”之蕴

一声方言“照”

尽含“好”“行”“罩得住”之意

安徽,真的“照”!


徽山皖水 景景相连



“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闻名于世
徐霞客曾这样赞美它: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安徽的山,不止黄山
浸润心灵的九华山
雄奇灵秀的天柱山
“江南名胜”齐云山
还有映山红开遍的大别山区
各有各的美不胜收

“天门中断楚江开”
长江至这里
滚滚东去,奔流不息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淮河作为安徽的经脉
不仅流淌着她的血液
还滋养着她约一半的土地

“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
新安江一路流出
“泼”出了千里江山图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
太平湖如一块翡翠
镶嵌在皖南的层峦叠嶂中

画中有青山,水边筑乡村
高山林,山中茶
低山果,水中鱼
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
相互映衬,交相辉映

宏村是一幅画
西递是一首诗
红灯笼,青石板
穿梭于阡陌纵横的古巷
就这样跌进满是古意的小镇里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这里有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
这里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标志
南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古今文明在这里汇聚交融
积淀成为丰富多彩的
淮河文化、皖江文化
庐州文化和徽州文化

200多万年前的芜湖市繁昌人字洞
是迄今所知欧亚大陆最早的人类驻足地
7300多年前的埠市双墩遗址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带着神秘的微笑
随手涂鸦的刻划符号
被认为是中国文字重要起源之一

距今5000多年前的凌家滩
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人、玉鹰、玉璧
是中国古国时代第一阶段
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之一

自古皖地多俊才

老子、庄子等大哲先贤

“外科圣手”华佗、“铁面无私”包拯

“宋画第一人”李公麟

“京剧鼻祖”程长庚

……

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书写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文明


宣纸、宣笔、徽墨、歙砚

“文房四宝”之美誉

是中华文脉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

黄梅戏淳朴流畅,活泼明快

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瑰宝

红色安徽,满是名垂青史的篇章

铁血皖南、英烈皖北

风云皖中、慨歌皖东

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存

铸就了英勇无畏的红色精神

那一抹红,直印心中


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革命风骨

造就了安徽儿女山一般的脊梁

刚健、大气、豪放、重情义

也造就了安徽儿女水一样的内在

崇文、谦和、精细、勤劳


徽味鲜美 久闻天下







巢湖银鱼、沱湖螃蟹、花亭湖鳙鱼
绿水赋予它们鲜美的滋味
岳西茭白、砀山酥梨、三潭枇杷
青山造就它们醇厚的质感

在寒风凛冽的冬日
一锅热气腾腾的一品锅
是徽州人家最温馨的迎接

初闻臭鳜鱼或许会望而却步
入口后独特的发酵香气
与鱼肉的鲜嫩完美结合
让人欲罢不能

淮南牛肉汤慢火细炖
加入粉丝、豆皮等配料
一碗下肚,暖意从胃蔓延至心
阜阳街头巷尾
薄薄的卷馍包裹馅料,淋上酱汁
一口下去,清脆爽口,香辣适中

从江南到淮北
从山区到平原
这是舌尖上的安徽
也是山水间的情怀

改革创新 敢为人先







40多年前
发轫于小岗村的大包干
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作为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抓改革促发展
江淮大地迈出坚实步伐

2017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林长制改革
如今,5.2万名林长守护着
400万公顷森林和100万公顷湿地

县域医共体、城市生命线、
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
一项项“小切口”改革任务
不断释放创新红利
成为安徽标志性改革品牌
抓抢长三角一体化“最大红利”
用好战略叠加机遇
“使劲往前赶”的安徽
“领跑”意识满满

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突破千公里
“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
突破255个光子操纵
均创世界新纪录

“大黄山”建设大幕拉开
“科大硅谷”全球启航
新能源汽车驶向高速
量子产业、聚变能源、深空探测、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
区域创新能力
连续11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打造新兴产业聚集成群

黄山淮河,白壁青瓦
山水人文,徽风皖韵
安徽,真的“照”

来源:人民日报


黄山先锋
欢迎关注“黄山先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