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拾,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研究方向聚焦于多维度红外光电探测器性能研究和应用探索。以一作身份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论文5篇,另在国际期刊参与发表论文11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篇和实用新型专利6篇,受理专利6篇。
学术追求、勇攀高峰
对于博士生来说,这个决定通常是基于对研究的热情和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杭高院的学习经历让张拾感受到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先进的科研环境。张拾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那时的他便对光电子学领域充满兴趣,但研究的深度有限。进入杭高院后,陈效双老师给予了张拾很大的指导和支持,他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还对学生的成长充满关心。在参与红外光电子器件设计与测试的项目时,张拾逐渐意识到这一领域在国家战略技术中的重要性。
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度挖掘,也是一次自我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家人的鼓励下,张拾决定攻读博士,进一步深耕研究,为行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迎难而上、不畏艰险
科研中的问题是无处不在的,比如实验中器件结构无法满足设计需求,测试数据偏差过大,甚至是理论模型的推导与实际现象相悖。这些问题曾让张拾倍感挫折,但克服这些困难也让我逐渐成长。每当遇到困难时,他会静下心来,从问题的来源入手,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比如,在一次光电转换测试中,信号不稳定,通过分析测试仪器的干扰源,最终发现问题出在激光光斑的尺寸匹配上。同时当现有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张拾会广泛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了解其他学者的研究方法,尝试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思路,并与科研团队进行合作,导师和团队成员的建议经常能为他提供新的方向。
科研没有捷径,张拾不断在失败中寻找规律。在器件设计的迭代过程中,通过反复模拟和优化,最终找到了最佳的材料组合和器件结构。困难面前他没有畏难情绪,先去做,哪怕是做成烂泥堆,做了以后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出真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才是真理。像雏鹰学习飞翔一样,要先起步,再调整呼吸;先起飞,再调整姿势。
每次攻克一个难题,都会让张拾收获信心和满足感,也进一步坚定了走科研道路的信念。
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科研与生活的平衡对长期发展至关重要。过度投入科研虽能短期内提高效率,但可能导致身心疲惫。学会接受不完美,当计划受扰时,允许自己适当放松,灵活调整,以保持科研和生活的和谐。日常生活中张拾会制定好清晰的科研作息计划,如上午实验、下午分析数据和阅读文献,晚上则放松或培养爱好,确保工作与休息的平衡。同时,张拾也会通过阅读中国经典诗词和与家人朋友的沟通来调整心情、平复内心,这不仅能缓解科研压力,还能激发新灵感。
「科研路上的」
{ 自我提升之道 }
在科研的征途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探索者,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是这条道路上不变的主题。最后,张拾为学弟学妹给出了科研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这包括对研究领域的深入理解及掌握最新技术,如我在博士期间专注于红外光电子器件设计和微纳加工工艺。其次,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识别问题本质和找到创新解决方案至关重要。第三,跨学科协作能力对于解决多学科交叉的科研问题不可或缺,我在研究中积极与不同领域专家合作。第四,科研需要坚持和耐心,面对失败时保持热情。第五,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对于汇报进展和发表成果至关重要,我在论文写作和会议报告中不断锻炼。最后,科学的时间管理对于高效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至关重要。这些能力共同构成了科研成功的基石。
科研是一场既充满挑战又充满乐趣的旅程,愿学弟学妹们在这条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科研之道。
—— END ——
近期发布
和他们一起“追光”
冬日校园新装,祝你“研”途顺利!
征集!
国科大杭高院HIAS青年
研究生会宣传部出品
文字:陈阳
图片:张拾
排版:蒋丹玲
编辑:严昊
审核:方俊